关注微信号:钛媒体 ( ID:taimeiti )
一则微博爆料,让新美大与百度外卖、百度糯米合并的传闻再起,虽然百度否认、美团沉默,但之前曾上演的各种互联网合并大戏,
在“最终谣言都变成了现实”中,受众也已经久炼成精。
因为,美团点评合并后,外卖行业仍注定容不下三位大玩家。而阿里同时还在市场上降价出售美团股份。
钛媒体记者
|
朱涛伟
9月5号晚间一位微博网友在微博爆料称,百度糯米连同百度外卖打包出售给美团,且交易已经接近尾声。
对此传闻,钛媒体求证时,百度糯米公关部门回应是谣言,而新美大则并未回应。
据了解,在8月初也曾传出消息称百度糯米、百度外卖将与新美大合并,百度方面同样对此消息予以了否认。
据和讯科技从某些渠道获得的消息表示,百度外卖以及百度糯米将注入美团,百度控制部分股权,而美团王兴团队将接管其业务,只是消息暂未向外界透露而已。
某著名投资人向和讯科技透露,目前百度糯米、百度外卖与美团之间的交易已经完成80%。
一则微博爆料,可以说让新美大与百度外卖、百度糯米合并的传闻再起,虽然有各种否认,但之前曾上演的种种互联网合并大戏,在“最终谣言中都变成了现实”,受众也已经久炼成精,早已半信半疑了。因为,新美大合并后,外卖行业仍然注定容不下三位大玩家,行业仍然乱得像一锅粥,唯有整合。
激烈竞争下的生存乱象
刚走进这家位于通州北苑万达美食街的一家快餐店,钛媒体记者习惯性的掏出手机并询问老板:“请问你们有入驻美团或者大众点评嘛?”老板慢吞吞的回应:“咱们家新开业,还没入驻这些平台,另外我们也不打算入驻饿了么、百度外卖,它们都太贵啦。你说说佣金8元,需要平台和商家平摊,要不给您一张宣传单,之后直接拨打我们电话,满20块起送。”
商家示意绕过平台直接下单的情况不止一次发生了,这也使得外卖企业受了质疑。然而外卖平台在炙热的八月,迎来了媒体、公众、监管部门的拷问的缘由却远远不止这一点。
此前《新京报》发文指出美团饿了么为无证餐馆提供竞价排名,曾有多家无资质商家借此买进前五。
对此美团方面表示,自今年4月起,美团外卖陆续在少量城市测试“门店推广”的增值服务,目的是帮平台上优质商户提升品牌曝光率。而饿了么表示,这是独立于星火计划的另一项商家自营销服务,允许商家通过竞价,购买特定排名位置。但页面显示的付费推广商户,不超过该区域总商户数的1%。(“星火计划”是指商家交纳3%-5%的技术服务费,就可以实现排名上升,如果商户不合作,有可能被强制下线。)
当线上商户达到一定的保有量,商户获客成本大幅提升,线上销售渠道相比线下优势不复存在时,商户自然会绕过平台。而C端用户没有从此前平台获得服务溢价时,对他们而言,换种渠道似乎并不需要太多时间思考。
我们先梳理一下,自8月以来,各大可谓处于风口浪尖的外卖平台,被《新京报》等数家媒体多次曝光各种问题:
-
8月7日:饿了么商户遭遇“威胁门”,不加入星火计划就强制下线 饿了么2015年底推出星火计划,收取商户在线支付营业额的5%作为技术服务费,换取商户在平台排名星级的提升。但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多加商户向其透露,如果不加入星火计划就会被饿了么市场经理威胁下线关闭其店铺,许多商户对此敢怒不敢言。
-
8月8日:黑作坊办假证挤入百度美团外卖推荐3·15后在饿了么下线几千黑店并未消失,而是转战美团和百度外卖,甚至重回“饿了么”平台。《新京报》称,外卖平台虽要求商家必须证照齐全,但实际审查并不严谨,专业性不高,甚至默认无证或假证的存在。许多商家花2000元办假证,3天后便可上线。
-
8月9日:百度外卖直营店被曝多店一铺,存食品安全问题《新京报》暗访发现百度外卖16家直营店均只有一家线下实体店,违反了食品经营的一地一证原则,且这些店铺均被包装成小资而具有调性的外卖品牌,但实际上却使用这些腐烂的食材以及毫无消毒措施的制作工序加工食品。
-
8月9日:支付百元即可在外卖平台开黑店一些大型服务平台上,某些商家自称可“代办”网上送餐平台的开店业务,而《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即使没有实体店,没有营业执照,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只要提供一个手机号码和一张身份证,再支付数百元费用,三天内商家便为北青报记者在“饿了么”上成功“代办”了一家“幽灵”店铺。
-
8月13日:美团被指涉嫌垄断——捆绑抽成,小商户被迫接受条款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与商家的合作规则做了调整,如婚庆行业的收费模式从原来的每单团购佣金抽成,改成了捆绑数千元的年费+团购比例抽成。《南方都市报》报道指出,有商家称对其重新签约捆绑年费的要求只能接受,而业内律师表示,由于美团网在生活服务O2O平台的用户众多,小商户只能被迫接受条款,此举涉嫌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
-
8月13日:饿了么有菜被指三成刷单8月3日,饿了么旗下的有菜宣布与外卖平台打通,之后网传有菜在进行裁员,虽饿了么负责人表示谣言不实,但据《中国经营报》13日报道,有菜被裁员工透露此次裁员与饿了么将和有菜打通相关。员工同时爆料在福建地区,有菜刷单现象比较严重,几乎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有菜订单都是员工刷单的。
-
8月15日:《新京报》指出美团饿了么为无证餐馆提供竞价排名,曾有多家无资质商家借此买进前五,而且用户看到的外卖页面并无推广标识,未被告知排名靠前的不一定是优质餐厅。
-
8月18日:有媒体报道,美团启动PIP计划,在这一计划中,一二三线城市的后15%员工,四五线城市的后20%员工,将进入淘汰预警名单,两个月未达标,就将被裁掉。据此,媒体推测,这一裁员计划将涉及4000名基层员工,每年能为美团节约的开支费用约2亿元。如今看来,此前的推测数字过于保守,超过一万人的裁员计划远超此前的规模。同时,美团6月正式推行PIP计划——每个城市要进行工龄划档,每档不低于10个人,然后强制排名;8月开始更严格的考核,从普通销售开始到主管,甚至到其余运营人员。
舆论中心眼的外卖企业从食品安全、员工结构、商业模式等受到了外界的强烈质疑,到底能不能赚钱、融资高达55亿美金怎么还不能上市,行业格局多强林立,僵局未破,路到底在何方?
阿里系仍然咄咄逼人
要明白新美大和百度系为何最终将会合并,我们先跳出来看看,现在美团、百度之外的第三大玩家阿里系。
饿了么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钛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卖交易平台模式如同淘宝,平台集聚海量商户和用户之后,可以通过信息匹配发挥其价值,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广告、营销、佣金等。实际的毛利率也比较可观。
早在8.11日,阿里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中,中国零售平台(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核心电商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47%至272.41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率高达61%。这么看来随着平台的进一步扩展,边际成本递减效应明显,届时通过缩减补贴规模、提高人效,削减庞大地推人员所带来的高昂成本,与此同时慢慢形成网络网络效应后,商户流量成本变高,广告营销支出增加。这样平台盈利与否取决于行业垄断格局7:2:1的形成。
而物流作为基础设施,其边际成本不可能为零,人员、车辆等都是固定的成本支出。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外卖o2o行业发展报告中显示,53.3%的用户最经常在上班或上课时点外卖, 29.6%的用户选择在家的时候点外卖。
针对选择网络外卖的原因,42.7%的用户认为工作忙,点外卖是为了解决工作餐;21.8%的用户是由于没时间或不愿在家做饭;近一成的是因为有优惠活动以及外卖平台上有特别想吃的餐品。可见工作节奏快以及时间紧张是人们订餐的重要原因。
智能优化配送线路,缩短用户等待时间,物流是关键性的节点。钛媒体小编询问周围的朋友时发现,在外卖质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准不准时成为了核心痛点,毕竟谁也不想12点点餐,一点半才收到,对啦,饭菜到时候可能还是凉的。对此饿了么相关负责人表示:“物流商业模式清晰,给餐厅送餐,餐厅需要付费,是作为基础设施,主要是提升用户体验,在盈利方面不做过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