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获得完整的科技树,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迷思,于是我们提出了独立自主,希望在各个产业领域都实现赶超。
文/貌貌狼(微信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
最近两天,关于芯片问题的争论几乎淹没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貌貌对几天前发布的那篇文章《
中兴遭美国全面封杀7年,要生意还是要生存?
》下面的评论也做了一番整理,大家基本上分成“挺中兴派”和“怼中兴派”,两边吵得不亦乐乎。
在一片争论声中,靴子终于落了地。4月19日,美国商务部的拒绝令正式激活,7年之内,中兴将无法再从美国企业购买任何电子产品和零部件。中兴董事长殷一民随后承认,美国的禁令可能会导致中兴通讯进入休克状态。
4月20日,针对制裁,中兴发布了一份措辞十分严厉的声明。在不到800字的内容中,中兴称BIS(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无视公司在遵守出口管制合规方面的努力,无视中兴在伊朗出口问题上纠正错误的态度,在相关调查未结束前,执意对公司实施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极不公平”,“不能接受”。
一时间,中国芯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许多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缺芯”问题,又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阿里也想有个“中国芯”
但这一回,阿里巴巴选择挺身而出。在拒绝令启动的同一天,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号称中国大陆唯一的自主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
中天微创始人严晓浪表示,中天微团队致力于推动国产CPU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加入阿里巴巴后,希望通过阿里强大的技术平台和生态系统整合能力,推动国产自主芯片大规模商用,为加速推进“中国芯”在各领域的应用作出贡献。
而就在收购中天微的前一天,蛰伏许久的阿里巴巴达摩院表示,机构正在研发一款神经网络芯片Ali-NPU,芯片将会大规模运用于图像与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AI推理计算。
阿里对于芯片的梦想与焦虑并不是因为中兴事件而起。最近两年,阿里还在AI和AI芯片方面投资入股了寒武纪、Barefoot Networks、深鉴、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五家芯片公司,涉及到区块链、边缘计算、量子计算等多个细分领域。
除了阿里之外,联想、华为等一大批科技企业也早就布局了芯片领域。芯片发展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
独立自主还有多远?
很多人认为,美国对中兴实施电子元件禁售,反倒给中国自主芯片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那么如今巨头们站在这个机会面前,可能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离芯片自主还有多远?
实际上,中国自主芯片的发展进步还是值得肯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我国集成电路领域近几年的发展进步很大,紫光、华为等企业研发的芯片已经今非昔比,尤其是设计能力快速提升。
此外,国内企业在突破发达国家计算机基础系统垄断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尤其是在“去IOE化”(去掉IBM的小型机、Oracle的数据库、EMC的存储设备,代之以自己在开源软件基础上开发的系统)方面已经有所突破。
但李国杰也表示,中国芯片确实在技术上受制于人。中国在芯片研制方面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而在于中国芯片研发没有掌握主动权。中国在芯片研制方面的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不是靠“砸钱”就能追上的,经验和人才都需要积累。
事实上,许多芯片领域的专业人士认为,中国在芯片设计能力上并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反而在应用层面。换句话说,核心技术是用出来的,只有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不断获得反馈和
提升,“没有人用”成为中国芯片发展的一个瓶颈。李国杰说:“不要等到国产芯片和国外芯片一样好的时候才用,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最初的问题一定会很多,但是需要国家支持来迈过这个门槛儿。
热情下的冷思考
当然,在发展芯片产业的问题上,我们也必须进行一些冷静的思考。
中国人始终相信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努力发展产业和技术,相信只有经济和科技强大了,民族才能强大。渴望获得完整的科技树,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迷思,于是我们提出了独立自主,希望在各个产业领域都实现赶超。这一点我们做得很好,四十年的时间,中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全面的工业体系,别人有的产业部门我们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有。
但是,如今我们想要完成全产业领域的赶超,还需要时间。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只要举全国之力就可以在帝国主义的技术封锁中造出原子弹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发展核武器是一个单一目标,它容易通过集中资源来实现,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发芯片是一个复合目标,它除了需要考虑技术水平,还要考虑到市场状况、资源承载力还有很多其它外部性因素。发展市场经济,关键要会算账,产业扶持不能不计成本。
这样来看,我们该如何发展核心技术产业呢?国家当然应该大力支持,但支持不单单是要把真金白银投到研发中去,也不是把社会资源都廉价地奉献给某个产业,而是要通过服务来引导市场要素进入。
比如国家应当为行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又比如国家应该为研发核心技术的企业提供减税激励,再比如,科研院校资源都掌握在国家手中,是不是可以由政府出面搞产研融合,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除此之外,在全球化分工日益明显的今天,从短期来看,一个国家一定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我们不但要看到美国对中兴实施禁售带来的影响,还要看到更多的中国手机厂商在使用欧美的手机芯片,我们还有更多的企业在使用海外的原材料进行生产,还有更多的原材料出口到各国。另外像瑞士、丹麦、冰岛、新西兰和加拿大这样的国家,它们并没有自己的手机芯片,也没有完整的产业,依靠国际贸易就可以获得一切,它们是全球贸易的受益者。
所以,学会如何使用国际贸易规则,更多地发展多边贸易关系,规范市场行为,不断开放本国市场,提高自由度,切实地提高人民的福祉,相比于核心产业的突破,这些在新的时代或许更加关键。
▲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转载|合作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