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大学学历贬值?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系统宣布将重点 ... ·  1 周前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坐立不安地要活动,却颓唐使不出劲来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真正高级的自律,是懂得适时放弃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6-23 19:57

正文

放弃,并不意味着结束,它是重新审视你的目标和你想要的生活时必须跨出的第一步。



谈及自律,我们往往会把它和“坚持”挂上钩。


比如我的一个在国企工作的朋友大秦,就是个特别自律的人,曾经立志减肥15斤,2个月后,她真的做到了……


这一次,大秦为了拓宽职业道路,给自己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并定下了宏伟的目标:半年内看懂没字幕的英文电影,一年内考过雅思7分。


或许是天生语言天赋的欠缺,又或是没掌握学习之道,眼看半年就要过去了,别说看懂英文电影,就连一句完整的英文句子也说不利索。


渐渐地,大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英语的时候也开始变得不专心,但每每这个时候,自律的天性又告诉她要排除万难,坚持下去。


于是,她又坚持了下来,直到心力交瘁,生活和工作变得一团糟……


于是我开始质疑:自律,到底是要坚持,还是要放弃?


前段时间看了《放弃的艺术》这本书,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当目标无法实现时,当生活进入死胡同时,当生活中的意外给你出了难题时,放弃就会是一种有益的适应性反应。



既然如此,为什么明知

目标不可企及,还要坚持下去?


1
情感因素


在一个信仰“坚持”的文化氛围中,“放弃者”是一个颇具羞辱意味的绰号。它甚至意味着,这个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性格缺陷、缺乏投身一项事业的能力以及面对挑战的勇气。


这种情感因素,影响了我们放弃的行为。大秦的例子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鉴于此,当我们打算放弃的时候,会经历大量的情绪波动,更不要说采取防御的姿态了。


坚持是一种美德,与之相伴的是情绪上的平静,而不是随放弃而来的情绪的起伏。这种看法也从情感上加强了人们对坚持的认同。


2
沉没成本悖论的影响


当为之付出大量心血的工作,因为突如其来的不可控因素,导致你不但无处施展才华,而且再也没有了工作的热情,你会辞职吗?


当你在一款游戏中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后,还会放弃这款游戏吗?


当股票价格低于买入价格时,你会选择及时“割肉”止损吗?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说明你掉入了沉没成本悖论的陷阱。


沉没成本指的是,已发生的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或者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无论是为工作奉献的心血、股票投资中投入的金钱还是玩游戏花掉的时间和精力,在付出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再也无法收回,这些都可以统称为沉没成本。


掉入沉没成本悖论的陷阱,也会导致人们无法放弃。


3
间断强化的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做过一个实验:


他将三只饥饿的老鼠分别关在三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都有一个操纵杆。


第一个笼子里的老鼠每按压一次操纵杆,就会得到一粒粮食。


第三个笼子里的老鼠按压操纵杆后,什么也得不到。最后老鼠放弃了按压操纵杆,转而使用其他的方法寻找食物。


第二个笼子里的老鼠按压操纵杆时,有时得到一粒粮食,有时什么也得不到,因此,这只老鼠永远满怀希望。食物的刺激促使它不断按压操纵杆,沮丧和奖励的快感交替出现。从此,间断强化便让其夜以继日地驻留在操纵杆旁。


有那么几次满足了需求,就会强化这种坚持,这就是间断强化的力量


但在面对难以企及的目标时,这种强化就未必是一件好事,反而会助长人们盲目坚持的行为。


以上四种因素,是导致人们难以放弃的主要原因。


当然,因事情进展不顺,或是形势比想象中复杂而发生的放弃行为,不在本篇文章所讨论的范围之内。


这里所说的放弃指的是,从不再能满足你需求的情境或努力中脱离出来。比如,目标过高,或者发现努力的方向不对时,就需要慎重考虑那些无谓的坚持是否值得了。



为了从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身,我们该如何培养放弃的能力?


1
认知脱离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我们设法不想某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反而在脑海萦回环绕。 


这种我们设法积极压制的想法,都是干扰我们思考的因素。认知脱离就是从脑海中清除干扰我们思考的因素。


如何才能做到认知脱离?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出:


如果我们希望抑制一个想法,就需要一心想着另外一个想法


而这另外一个想法应该真的让我们觉得有趣,并且能吸引我们,即使没那么愉快,也要不至于令人厌烦或感到困惑。


比如,触屏智能手机刚刚兴起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正好失恋了,失恋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就把自己的旧手机换了,买了一个触屏智能机,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潜心研究新手机的各项功能。


就这样,这位朋友成功地从失败的恋情中走了出来。



2
情感脱离


放弃目标伴随一个连贯的情感脱离周期:


重新振作(在不相信目标难以达到的同时努力振作起来);


攻击(抗议失去目标或因其失去而问责);


沮丧


恢复正常


如果我们能管理好这一周期中的负面情绪,就能更快地恢复正常,从而开始追求新的目标。


比如,你在犹豫是否放弃眼前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时,可能会犹豫:要是没有收入的话,家里的开支会怎样?会不会过上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此时,你脑子里能想到的全是最坏的情况,这种只关注消极因素的想象、感受和想法会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从而阻止你重新规划目标、提出解决方案和采取行动。


因此,为了让思考不再封闭,你可以把你的担心列出来,并加以分类:哪个有可能发生,而哪个不打可能发生。


接着直接面对那些反复发生的和侵扰性的想法,“面对”是削弱这些担忧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你可以想象遇到最坏的情况时你的解决策略:即使你无法解决问题,或者关系结束了又会怎样?假如你从事的项目十有八九会失败,又能怎样?


当你意识到自己正在为生活中发生或没发生的一切事情承担责任时,就会发现当下的目标并不适合自己。


一旦明白这一点,你就不再焦虑。


总之,认知脱离和情感脱离的结果都是为了脱离当下的错误目标。掌握放弃的艺术就应该使思想、感受和精力朝着一个或几个新目标转移,并实现这些目标。


说到底,要减少面临放弃时的挣扎,还是应该从正确制定目标开始。


那么,如何设定

目标才能减少无谓的坚持?


《放弃的艺术》为我们提出了几个建议:


1
把目标写在纸上


因为把目标写下来,不仅有助于人们进行适当反思,还能增强我们的评估能力


如果无从下笔,可以问问自己: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做什么事?再明确地写出你的答案。


写下答案后,最好对它们进行分类,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比如,按长期和短期的属性各写一列。


2
弄清目标属性


查看你的目标清单,对着每个目标逐一提问:它是内在目标还是外在目标?


内在目标涉及获得心理成长、人身自由和自尊、通过积极或慷慨的行动来改善世界等。


外在目标涉及金钱和物质上的富足、众人皆知并受人尊重、以及外貌、衣着或气质吸引人。


有研究发现,与那些受外在目标引导的人相比,对内在目标关注更多的人,会更幸福,忧虑和沮丧较少,生病的次数也较少。



因此,我们在追求外在目标的同时,也要注意内在目标的实现。


因为外在目标不能滋养心灵,它们的诱惑通常在于想象别人眼中的羡慕,或者实现这些目标所能带来的虚荣感或价值感。


3
用“心流”评估目标


当你列下目标清单时,可能会问自己:在我所有的目标中,哪些最能使我的未来比现在快乐?


可能你无法准确说出答案,因为幸福感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秘诀,但有些原则就能让人确认幸福之源。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心流,即一种畅快的感觉。


比如,当你完全沉浸在某项活动中时,可能因为全神贯注而忽略了周围的一切,全身心的投入以至于你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除了与活动相伴而生的独一无二之感以外,对正在做的事,你也会深感满足和意义重大。因为这种感觉会让你感觉快乐,甚至心情平静。


这就是心流。


设定目标时,最佳的心流体验取决于下面的因素:


①目标清晰,并且多个目标之间无矛盾;


②设定的目标有一定挑战性,但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③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足够专注,不分心;


④不考虑失败,也不担心失败。


以上就是正确设定目标的方法,掌握了这些,放弃也便不在考虑之列。但如果明知目标不可企及,还执意坚持,就是走入死胡同了。


放弃,是自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骑单车走下坡路时,你不能一直沉浸在风驰电掣的快感中,适时减速,才能不被突如其来的急转弯杀得猝不及防。


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痛苦。


人生需要放弃的事有很多,但唯有一件事永远也不能放弃,那就是学习。


生而有涯,而知无涯。我们该从何学起?不妨试试从《成长词典》开始。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成为《成长词典》会员,从词条“7:自律”开始学习。


参考书籍:佩格·斯特里普 艾伦·伯恩斯坦《放弃的艺术》

作者:飞小白,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成为会员,每天学习一个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