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近期,一种可以嚼着吃的“干噎酸奶”引起大家关注。随着其火爆,有人开始自制,但制作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一女子因自制干噎酸奶导致细菌超标入院。医生提醒,酸奶过滤制作要求较高,自制时可能存在杂菌污染风险,大口吞咽也存在窒息风险。购买时应选择资质齐全的正规厂家。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干噎酸奶”引发关注
一种可以嚼着吃的“干噎酸奶”近期受到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发布品尝视频。
关键观点2: 自制干噎酸奶存在风险
有人尝试自制干噎酸奶,但制作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一女子因自制酸奶细菌超标入院。
关键观点3: 酸奶过滤制作要求高
酸奶过滤制作看似简单,实则要求较高,存在杂菌污染风险,可能引发呕吐、发烧、腹泻等症状。
关键观点4: 医生提醒注意购买和食用方式
医生提醒在购买此类产品时要选择资质齐全的正规厂家,大口吃“干噎酸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容易引起窒息。
正文
近期,一种可以嚼着吃的“干噎酸奶”引起大家关注。不少网友发布品尝视频展示其干噎程度,
并调侃“咽的时候脖子要伸二里地”“吃完这款酸奶脖子能长出八块腹肌”……
随着这款酸奶的火爆,
有人开始尝试自己制作,然而制作的过程却隐藏着潜在食品安全风险。
近日,河南郑州一女子在家自制“干噎酸奶”,
结果吃完后呕吐不止最终被诊断为细菌超标。
当事人侯女士表示,
当时自己买了干噎酸奶结果不够吃,就打算自己做一点,然后就把酸奶放进了冰箱,用洗脸巾包裹着。
因为洗脸巾有一定的吸水效果,符合做干噎酸奶的要求,冰箱里还有生肉、炸肉以及其他东西。
没想到自己吃了之后就“中毒”了,开始的时候只是肚子疼,后来开始恶心呕吐。
事实上,
由于奶类很容易受到杂菌污染引起不良发酵,所以十分不建议自制酸奶。
有些博主分享制作干噎酸奶,会动手过滤酸奶中的乳清,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干净。
可接触食品的工具,像“用洗脸巾过滤酸奶”这类操作就容易有卫生隐患,尤其是放进冰箱保存后。一定要尽早食用,谨防过期。
打开社交平台,
酸奶碗绝对在最近的“健康饮食list”里占有一席之地,不少人都纷纷晒出各色的漂亮酸奶碗。
这种风靡网络的“干噎酸奶”
就是希腊冷萃酸奶。它和普通酸奶的区别就是不含乳清,是普通酸奶过滤而成,质地偏浓稠,形态酷似石膏,因高蛋白,低热量,成为不少人追捧的健康食品。
医生表示:
它跟普通的酸奶比起来是丢失了一部分的营养,因为浓缩,所以蛋白含量相对来说会高一些,但也并不像网上说的是低脂食品。
自制时可能存在杂菌污染风险,会引发呕吐、发烧、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诱发脓毒血症等病症。李斯特菌是在5-45℃就可以存活,如果是感染了李斯特菌的话,就会出现一些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般潜伏期是8至24个小时。
医生建议,
在购买此类产品时,要选择资质齐全的正规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