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官方订阅号。高雅艺术推广平台,演出资讯推送专区。第一时间获取活动开票信息,了解讲堂动态,服务广大师生观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奔腾融媒 都市全接触  ·  今起,呼和浩特开通临时公交专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3年8门课程,800余人在“大讲堂艺术实践课”收获闪耀自我!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公众号  ·  · 2024-10-26 12:30

正文



原本素不相识的我们,却因热爱齐聚讲堂,艺术成了连接我们的纽带。在讲堂,我们收获到的不仅是对艺术的感悟,还有一段不曾预料的奇妙际遇。




刘霄,考古文博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



刘霄(前排左一)与朋友们在《轻松歌唱声乐实践课》结课汇演中登台表演



从舞台到课堂:聚光灯下的教育


聚光灯下的教育


讲堂2000年运行以来,形成“ 高雅艺术殿堂、素质教育课堂 ”的基本定位。对于北大师生来说,更熟悉的是作为“殿堂”的讲堂。2021年秋季起,讲堂联合校内单位、院系,在“课堂”方面持续发力,推出“ 大讲堂艺术实践课 ”,邀请业内知名艺术家与专家授课,以 艺术课程 为主体,以 艺术实践 为重心,为青年学子提供艺术体验式教学,并以 舞台表演 公众展览 作为考核方式。


实践
体验
参与

“大讲堂艺术实践课”与元培学院元培书院课程计划,学生资助中心“燕园起航,艺路同行”项目,教务长办公室分别合作推出系列艺术实践课程,并邀请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歌剧院等业内知名专家、艺术家担任专业指导老师。

三年来,共开设涵盖声乐、器乐、雕塑、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门类的 8门 课程, 800余名 学子直接受益。通过“舞台”向“讲台”的转变,实现了让艺术从舞台走向课堂、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舞台的目标,“ 聚光灯下教育 ”的理念逐步受到关注。


走向专业舞台:收获闪耀自我!


艺术零基础、学制一学期 ”,这无疑吸引了众多热爱艺术却又不知如何靠近艺术的青年学子。以登台表演或公众展览作为结课考核,又突破了单纯的艺术技艺传授的范畴。 突出实践特点,重视成果展示 ,同学们在课程过程中以展演为契机,不仅持续感受美、创造美,提高自信与文化理解力,更在活动组织策划、综合统筹协调等方面大有进步。在许多同学身上都能看到积极向好的成长与改变。



观毕本次汇报演出,我被台上所有同学对难度极高的歌曲的高完成度所震撼,被他们演唱和表演时专注、执着的样子所打动。在谢幕的热烈掌声中,我意识到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不再是仅仅追求每一条乐句的完美处理、每一个高音的华丽辉煌,而是在歌唱的过程中收获对舞台、对歌唱、对艺术的热爱。

——黄梓敬《轻松歌唱声乐实践课》汇演观后


这是一场独属于北大的汇报演出,一方面呈现出舞蹈对普通的非艺术专业大学生所具有的魅力和意义,这是美育的真谛;另一方面则以独特的云冈乐舞,将静态的佛教石窟艺术转换为美轮美奂的乐舞表演,精妙复现出千年前中国古人的艺术心灵世界。

——唐宏峰 《云冈乐舞的跨媒介表达》汇演观后






刘霄作为《轻松歌唱声乐实践课》的学员兼助教,亲历课程的破土萌芽到今天的硕果累累。他切身感受到课程对同学们深刻积极的影响。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艺术鉴赏与表演实践,同学们呈现了一场场盛大的结课汇演。通过课程,同学们不仅提升了声乐水平与舞台表现力,了解了台前幕后的环环细节,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众多好友。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对艺术的热忱依然炽热, 把艺术鉴赏与歌唱表演化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自主组建‘元声室内合唱团’,吸引更多人接触歌唱艺术。 课程的影响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其本身 ,许多同学在观看结业演出或者听到上课同学说起课程之后,也对声乐、对歌唱艺术产生了憧憬之情,其中有的人后来也成为了课程的学员。”


《合唱初体验》结课汇演


电子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葛尊铭通出于对唱歌的喜爱,选择了“燕园起航,艺路同行”项目《歌唱艺术入门》与《合唱初体验》课程。

《合唱初体验》课程现场

“第一堂课上老师说到,学期末将在讲堂举办一场专属我们的汇报演出,我和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过舞台表演的经验,一开始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跟随着老师们的专业指导,我的发声与识谱技能逐渐精进, 到结课汇演时我已达到了收放自如的状态

大讲堂的艺术实践课程不仅能带动同学们培养兴趣爱好的积极性,也为同学们提供了登台表演的珍贵机会,各位老师传授的也不仅仅是专业的技巧,还有艺术表演的诀窍和从容不迫的心态, 我相信艺术浸润的体悟是融会贯通的 。”






2020级前沿交叉学院博士研究生申子楚在“燕园起航,艺路同行”项目中选择了《数字雕塑》课程。在课程中,同学们大胆发挥创意,从灵感捕捉到数字建模,从3D打印到后期上色和自主策展,充分体验艺术创作与项目落地的全过程。

申子楚在课程中创作的作品荣获国家级大学生竞赛“NCDA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FA国际前沿创新艺术设计大赛银奖,“ICAD国际当代青年美术设计大赛”银奖等国内外多项重要奖项。

“很难去描述每次在讲堂上课的心情,那种感受是一个瞬间,而那种瞬间又与许多感官相通。 艺术,对于我而言,是一种放松和洗礼 。这学期很有幸,躲在艺术里休息,每周把繁重的科研生活按下暂停,只考虑雕塑塑造和呈现的美感。我想这些都是美育的意义,她教会我用形状还原生活的美感,用雕刻意象。 以美育人,这对于理工科背景的我简直是注入了新的视野和活力 ,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和百周年纪念讲堂能开设本次课程,在整个过程中,除了美育的洗礼,还 感受到了北大百年的文化沉淀和讲堂浓厚的艺术氛围 。感谢老师从最简单的基础由浅入深地教我们如何建模,从复刻大师的模型,到激发我们的创作,帮助我们把一个想法,一点感触,一段故事都通过3D打印技术成为作品。

作为本课程班的班长,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感谢大家有力量、朝气、真诚的分享,完成每一件作品的过程都是在筑梦。




中国语言文学系2023级本科生宋载誉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参与了《云冈乐舞的跨媒介表达》和北大讲堂·云冈青年创艺工坊,并在2024年暑期前往云冈石窟参与系列实践活动。

北大讲堂·云冈青年创艺工坊


“在云冈研究院,我看到同学们内化吸收丰富的云冈史料,并外化表现为完整的艺术实践之中, 传播‘云冈学’研究故事与背后的文化 。以云冈艺术实践的研学为契机,我不仅对北魏石窟艺术有了深入了解,也开始关注佛教东传的宗教文化交流史, 加深了对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理解


北大遇云冈文创产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