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旅之声
“中国旅游”是国家旅游局联合各省、市、自治区旅游局,共同打造的一个官方旅游资讯发布平台,服务广大游客,宣传中国旅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直播预告(2025.2.10-2.16) ·  2 天前  
掌上澄江  ·  你好澄江丨奔赴热爱,生活满是浪漫色彩 ·  2 天前  
掌上澄江  ·  你好澄江丨奔赴热爱,生活满是浪漫色彩 ·  2 天前  
临沂新闻  ·  走,看临沂灯会!有精美礼品!就在今晚 ·  3 天前  
南方新闻网  ·  价格大跳水,有人3天立省7000元!很多人忍 ... ·  3 天前  
南方新闻网  ·  价格大跳水,有人3天立省7000元!很多人忍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旅之声

从大山深处走上国家级舞台

文旅之声  · 公众号  · 旅游  · 2018-08-10 17:00

正文


在青海,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海拔3600米的大山里,有一个藏族村落——科巴,那里的孩子们平日赶牛放羊、干农活、挖虫草贴补家用,村里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长期接受外来教师支教;在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拉孜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十分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如何从大山里走出来,开阔为贫困所局限的眼界——文艺为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8月7日、8日,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帮扶下,由青海化隆县热梦科巴艺术团的舞台剧《热梦科巴》和西藏拉孜县拉孜镇中心小学的《堆谐弹唱》组合而成的青藏儿童歌舞剧《逐梦精灵》,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来自青海、西藏的孩子们用纯净的声音、洒脱的舞姿和表演,讲述他们如何走出大山、追寻梦想。


文艺扶贫 打开心灵的窗户


舞台剧《热梦科巴》的故事源于现实生活:来自北京、深圳等城市的志愿者放弃高薪工作,到化隆县金源乡科巴村扶贫支教,帮助山里的放羊娃走出大山……


热梦科巴艺术团艺术指导王洪波已在青海支教7年,最初看到这群孩子的场景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山里很闭塞,除了课本,孩子们不知道还有别的书,不知道火车、飞机、轮船,普通话也说不好。”更让人无奈的是,很多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走出大山,只能延续着父辈的生活。


2014年,在支教老师的帮助下,热梦科巴艺术团成立。拥有音乐和舞蹈禀赋的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组织,但要想走出去,仍然艰难。2015年,文化部艺术司关注到这群孩子和艺术团,启动了帮扶工作——支持热梦科巴艺术团到北京、香港、澳门演出,与当地学校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邀请该团创排的歌舞剧《热梦科巴》参加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交流演出,帮助该团提升艺术水平;积极促成艺术家走进科巴及周边开展指导、培训、采风和演出等活动;在保持该团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借助国家院团的力量,在编剧、导演、音乐等各方面给予智力支持。


文艺扶贫不仅打开了孩子们的心灵窗户,也给艺术团带来很多变化。在先后参加艺术团的近50名学生中,目前已有学生进入西宁艺术剧院,并被送到西安艺校培养。“在艺术团4年里去了不少城市,认识了很多帮助我们的人。现在,我也考上了艺校,走出了大山。”14岁的东智才让说。


深入西藏 了解山区孩子的梦想


“骏马配宝鞍,策马奔驰在草原。少年多才俊,执笔扬鞭走天涯。扎念琴声悠扬,堆谐舞步欢快……”来自西藏拉孜县拉孜镇中心小学的23个学生带来的堆谐弹唱表演,仿佛把大家带到了青藏高原。


此次来京演出缘于一次采风。2017年6月,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优秀青年导演、演员杨成随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采风团赴西藏进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实践活动。在拉孜镇中心小学,杨成被一群孩子的质朴表演所震撼。有感于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山外世界的渴求,杨成回京后第一时间向剧院领导进行了汇报。剧院领导高度重视,不仅选派导演对他们进行指导,更邀请他们参加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


“孩子们连续坐了40多个小时火车,来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舞蹈老师赤列加措说,“当地排练条件艰苦,有些孩子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参加排练,有些孩子还有伤病,但都不能改变他们练好节目来北京演出的决心。”


据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高英介绍,这是西藏儿童首次来北京参加中国儿童戏剧节。“希望能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也希望通过戏剧节的平台,促进我们与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同时欢迎优秀的儿童剧创作者到西藏挖掘丰富生动的素材,创作出精彩的儿童剧目,展现西藏的新气象新发展。”高英说。


悉心指导 让孩子们成为戏剧节的主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