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药
独到的眼光,独家的访谈,独特的调性,毒辣的评点——毒药聚焦圈内重大、突发、热点事件,深挖业界资深、知名、当红人物,推荐精彩影视剧集,强调网感、深度、专业和趣味,着力树立影视报道新标杆,致力成为中国影视行业第一媒体。帐号主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日报  ·  破!三!亿!啦! ·  2 天前  
Sir电影  ·  这90后的段位,已领先全体鲜肉 ·  2 天前  
BRTV建外14号  ·  电影院里过大年 ... ·  3 天前  
BRTV建外14号  ·  电影院里过大年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毒药

李力:从《小时代》到《冈仁波齐》,满套路商人or有情怀文青?

毒药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12-05 13:05

正文


如何在商业的世界里坚守情怀,又该如何在追求情怀的路上捡拾商业价值?


这的确是个问题。


但对于和力辰光董事长李力而言,这似乎又不是一个问题。他对于情怀与商业的平衡,或从其与张杨与郭敬明的合作中窥知一二。


他们一个只想做返璞归真朴素的东西,一个却想着如何把商业做到极致,虽然这是两个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人,但他们无不与李力发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而在李力看来,他们其实都是敢于创新、敢于颠覆自己的人,自己只不过居间做了个“服务员”而已。


“我从一开始,就把产品和作品,分得很清。”李力在接受麻辣鱼专访时表示,“我不能让郭小四去拍《冈仁波齐》,也不可能让张去拍《小时代》,这是绝无可能的。”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投资人,你一定要对跟你合作的导演编剧,有非常清晰的了解,更要真心实意去理解他们对作品的认知,并“量体裁衣”做好相应服务。此间,“在起跑线上定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李力


做文艺片就不要怨天尤人


一直以来,艺术片都不被中国的电影市场看好,而由张杨执导的讲述西藏普通佛教徒朝圣故事的《冈仁波齐》,却被誉为今年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票房过亿,亦被认为极有可能是艺术片市场的“试金石”。


而李力与张合作的上部文艺片《飞越老人院》,却并未有此荣光。投资、宣发费用共2000万元,最终票房却仅520余万元。


▲《飞越老人院》剧照


在李力看来,张并不是那种市场需要什么,他就去做什么的导演。那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投拍《冈仁波齐》呢?“实际上很简单,一是对张的认可,二是到对题材的认可,其实都是最朴素的东西。”李力向麻辣鱼一再重申,当时拍这个片子确实没有去想有盈利的问题,甚至没有丝毫的幻想,只是纯粹想拍一个市场上没有过的新东西。


“我们最核心的东西其实是完全相符的。”李力认为这是一种创新,所以他不计商业成本,只对张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你必须活着回来;第二,你必须让所有人都活着回来。”


尽管“很少有人愿意花一年的时间去拍一个春夏秋冬里素人的故事”,但李力发现了隐藏其后的人文价值,“不能说是情怀,至少是可以留得下来的,而且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东西,我觉得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冈仁波齐》海报


“当时关于各种糟糕的情况,我们都想到了,但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能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只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件事情就算成功。”李力甚至想着免费去播这个片子,“我觉得这应该是最接近能够让更多人看到的一种可能性。”


令李力欣慰的是,《冈仁波齐》不仅参加了世界各种电影节,而且还在国内进了影院上了院线,至于票房逆袭大卖,更算是意外的收获。更让李力感到惊喜的是,“我们尝试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发行文艺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以后再去发类似的片子,掌握了参考依据。”


“简单说吧,这个片子的发行是从书店开始做起的。”李力解释称,就是通过图片、图书、座谈等有针对性的圈粉,让人看到有这样子生活的一群人,然后再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推广,一点一点发酵,一点一点扩粉。这完全是一种反常规、反套路的发行,“也不是说别人以前没想到,而是做起来确实太辛苦。”


▲《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其实是在13个月时间里同时拍摄的。


《冈仁波齐》虽然是一个很小众的文艺片,但它的口碑却是在一个自然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的。对于该片发行的成功,李力将其归结于团队对这个影片的热爱,“只有当你对它注入真情实感的时候,所有与这个片子相关的人的情感才更容易打通。”


回首《冈仁波齐》上映首日仅有1.6%的排片,甚至还曾被后期上映的《变形金刚5》挤压至0.9%,李力坦然以对,“不要怨天尤人,还是要讲自身,要对自己的片子有清晰的认知和定位,一旦找对方式方法,脚踏实地去做,所有的片子都能实现它该有的价值。”


做商业片精准分众很重要


如果说《冈仁波齐》是文艺片市场里的一个现象级表现,那《小时代》系列则堪称是和力辰光在商业电影领域探索的另一个极致。


作为较早的一部热门IP打造成的爆款电影,《小时代》已成为青春类电影里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并在近些年的电影市场上扮演了一个极为特殊的角色:即使你不喜欢它,但你无法忽略它。作为《小时代》系列电影的收官之作,《小时代4》在2015年7月9日首映当日,其票房在全国票房1.456亿中占据了1.06亿。


▲《小时代4》海报


在商业电影的运作中,李力充分运用了大数据。“我们当时做《小时代》时,青春题材的电影市场还是比较低迷的。而当决定要做青春片时,我们对标的就不是欲望都市,而是诸如《暮光之城》。”在此过程中,大数据的支持虽然不一定能起到决定作用,但一定会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分众,让他更加精准,进而锁定核心目标观众群体。”李力向麻辣鱼表示,他们曾针对导演郭敬明、演员杨幂等人的粉丝做过画像,包括年龄、血型、星座、男女比例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时代》算是一部纯粹的粉丝电影,“这是有迹可循的,也是有账可算的。”


▲《小时代1》海报


李力介绍说,年轻向的青春类型的影视作品,占到了和力辰光投资比例的70%。原因很简单,因为“无论剧集还是电影的观众,大部分还是年轻人,我说的年轻人原则上是在30岁以下的。”


《小时代》取得商业成功后,很多人都在模仿,“各种各样的青春片就都来了”,但和力辰光选择急流勇退,尝试去做了一些动画类、科技类的一些电影,《爵迹》等由此而来。


而对于商业成功背后的争议,李力非常坦然,“小时代”其实就是小孩的时代,用成人的世界观去看他们,肯定会出现问题。在他看来,有争议甚至非议,都很正常,所有人都有喜好,关键是心态很重要,“如果人家都不理你,你这个事无声无息,难道就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小时代2》海报


“当然我们也要反思,比如《爵迹》真的做得很烂吗?”通过反思,李力认为,有时候或许不是电影很烂,而是市场在发生变化,至少是现在不需要这样的东西。所以你不可能永远做一个类型的东西,同时也要在制作上做得再好一些,在人设和情感上跟观众的距离再拉近一些,等等。


“电影的魅力,就在于从不断的颠覆中去完成一次又一次创新。”对于市场表现尚可,但“只拍了罪却缺少心理”的《心理罪》,李力称之为一部测试电影,是在探试把青春和犯罪绑在一起、把小鲜肉和老腊肉拧到一块的化学效应,无论成功与否,都为《心理罪》系列提供了第一手的真实参考数值。


李力透露,《心理罪2》的剧本已在创作过程中,“如果顺利,明年8、9月份应该就能开机。”


▲《心理罪》剧照

 

中国特色完片担保势在必行


 无论是做文艺片还是做商业片,李力总能将作品和商品区分得很清楚。他说,对于作品属性的东西,你一定要尊重编剧和导演,不要去干扰,因为每个人自带的差异化,使其在某些地方总能显现突破性、创新性、甚至引领性的东西,这很难用物化的冰冷数值去做评判。


除了投资电影,李力也曾经投过现象级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在李力看来,做剧集比做电影相对安全,但对于观众,“你不能去猜或者迎合他们是什么口味,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你肯定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北平无战事》海报


“新的东西总能让这个市场充满想象力,也能让每一个团队充满激情。”不同于影视行业的其他“淘金者”,实业出身,做过金融,跨界搞影视的李力,总是有着和而不同的经营理念。比如,他倡导的“有中国特色的完片担保”。


“‘完片担保’这个概念不是我首创的,在美国已经实行了100年了,但之前在中国还从未出现过。”李力向麻辣鱼解释说,“完片担保”其实是一个金融产品,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都是参与方,它会以第三方服务的形式监督和保证剧组按时按计划完成拍摄,而在意外状况出现时,则会尽可能弥补投资人的损失。


李力始终坚信,“完片担保”会倒逼市场规范,增强行业透明度,并促进国内影视产业与国际接轨,“至少是往工业化靠近吧,你若不动就永远都是这样。”


▲跨界做影视,李力的眼光和视界总是显得和而不同。


“当电影追求高额利润的时候,风险就会增大,而当像完片担保这样的金融产品植入进去时,不仅能规避风险,同时你所能够服务对象的基础就会放大。”在他看来,影视行业发展需要更多健康的钱,需要一个盈利的闭环,“如果所有人一上来就对赌,那就很容易畸形,泡沫也就开始了。”


“尤其是面对大量热钱的涌入,很多做内容的可能会迷失方向。”李力认为,如何保持独立,不受资本的控制,创始人的头脑一定要清醒,要明白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


李力介绍,目前,中外合拍片采取“完片担保”的已经达到90%以上,国内自拍的片子最多能做到20%,而和力辰光参与做的已占到了国产片的一半左右。


做服务、建标准、搭平台,是李力给和力辰光定下的三项基本任务。“只有做到这三点,我们才能够存续下去。”李力说,未来三至五年,他和他的团队一定会抱着服务的心态,埋着头、趴在地上努力干活。


“在这个时代做影视,我觉得是一件挺幸福的事,这是一个好时代。”李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