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
,
在右上方
···
设为星标
★
最近腾讯通过内部邮件
对公司现有的职级体系进行了调整
于是有腾讯员工称新职级T4对标阿里P7
之前阿里P7对标的是腾讯T3.1
新调整的职级真的有这么大的变化?
腾讯的新职级体系究竟是怎样的?
2019年6月10日,腾讯发内部信称将进行“系统性升级,重新定义专业职级体系”。而职级是职务、能力、业绩、资历的综合体现,也是确定员工薪资待遇的重要依据。
通俗来讲,相同职级的人工作内容可能不同,但是薪资待遇水平一般都是在一个相同区间内的。
腾讯具体的职级调整主要是将取消大级子等设置,合并部分子等。
取消了原有的6级18等(1.1-6.3级)的职级体系设计,
将专业职级体系优化为14级(4-17级)。
同时,
还去除不同职级之间的专业标签,统一置换为“专业职级+职位称谓”。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本次除了调整职级还对
中高干群体的绩效考核
进行了优化。对于中高干群体的绩效变革,腾讯提出了三个目标和举措:
一是增加考核频次,从一年一次变为半年一次;
二是明确评估导向;
三是增强透明度,避免“一言堂”。
腾讯称,新发布的腾讯员工职业发展管理制度升级版,是公司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公司在管理方面的一次全新出发。
简单来说就是,
新的变革让腾讯整个内部体系更加高效,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也难怪会有网友评论到:腾讯,不再佛系~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从2018年9月起,腾讯一直在持续推进公司内部调整。去年9月,腾讯总裁向5万多名腾讯员工发内部信,宣布将
原有七大事业群(BG)将重组为六大事业群
。去年11月,腾讯20周年司庆时宣布启动“
青年英才计划
”,通过更多维度的方式激励年轻人进步,并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其中每年将有20%晋升机会提供给青年员工。
无论是去年的“青年英才计划”,还是这次的员工职级体系变革,给我们的信息都是
腾讯欢迎有才华的人,互联网行业并不是吃青春饭的行业,有能力的你永远有晋升空间。
腾讯职级体系划分为四大通道,内部也叫“族”:
T族,技术通道,包括研发、视觉设计、交互、运维等子通道;
P族,产品/项目通道,包括策划、运营、项目管理等子通道;
M族,市场通道,包括市场、战略、网站编辑、商务拓展等子通道;
S族,专业通道(职能通道),这是最复杂的一个通道,会包括公司的行政、秘书、采购、法务、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公关等各个子通道。
腾讯标准薪资架构是14薪,但是通常能拿到 16-20薪。
年终奖看部门盈利情况,一般是3个月。级别越高base薪酬也越高,一年根据你的表现大概能发 15.3个月至 18个月的工资。
在职级调整前,T3.1的薪酬 2w+,T3以上级别的员工都会有股票期权,腾讯09以前的员工赚钱主要靠股票,从08到现在股票增长了500%+。
阿里巴巴有两套人才发展体系,
一套体系是专家路线(P序列=技术岗),程序员、工程师,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人才。
大部分都归纳在P序列,一般是“职位+工种”,比如P7产品经理=产品专家。
另一套体系就是M路线,即管理者路线(M序列=管理岗)。
从M1到M10,把每一个层级的评判能力全部细分,它的能力表现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层级,全部有一个细分的体系。
*图片来源:网络
一般来说,
阿里一般到 P7 级别才会给配股票。P7及以上公司给配股,考虑到员工忠诚度,股票不是一次性拿完,而是分几年拿。
不同岗位、不同职级拿股票数目差别很大,按照所在的事业部、个人工作表现而定。
百度的级别架构分成四条线。分别是:
-
技术序列 T:
T3 - T11一般对应阿里高一级序列,如:百度T3=阿里P4,T5/T6属于部门骨干,非常抢手。
-
产品运营序列 P:
P3-P11 产品和运营岗,对应阿里高1-1.5级序列,百度p3=阿里P4-P5之间。
-
后勤支持部门 S:
S3-S11主要是公共、行政、渠道等等。
-
管理序列 M:
M1-M5每一级又分为2个子级 M1A、M1B , 最低的是M1A,至少是部门二把手了,李彦宏是唯一的M5。
*图片来源:网络
一般来说技术人员月薪*14.6(12+0.6+2),其他岗位月薪*14;T5以上有股票、期权。
所以在腾讯职级体系调整后,BAT职级对标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这样戏虐的推算,“应届本科生T1-2变T4了,T1-3变T5,以此类推。小职等更多,等到T2-3的时候,就是T8了,听起来比阿里P7高级。”
*图片来源:脉脉
拿就调整前的职级来看,腾讯职级体系分6级,最低1级,最高6级。
校招中,本科1.2起,硕士及以上1.3起。
社招定级有个基本要求,即不招初做者(即1级)
,所以最低2.1级,同时考虑到毕业头一年换工作来腾讯的几率较低,基本上可以认为招聘是2.2以上的:
毕业1~2年社招:2.1~2.2
毕业3年及以上社招:2.2~2.3
毕业3年及以上,且为行业中的高级人才:3.1~
当然这是大概情况,且需要工作经验为互联网相关方向,是不是觉得同比腾讯内部的员工,这个晋升速度慢一些,因为2.2之前的晋升难度较小,
如果你的绩效不错,团队不错,正常毕业1年半左右就可以达到2.2级别了。
至于晋升标准主要是两部分:
3级是一个门槛,
因为从此迈入业务骨干或者可以开始正式带团队,
3.1以后的晋升难度会更大,
包括在公司要求授课等。需要多长时间能升3取决于个人努力和水平,这个差异会很大,目前整个公司的3级员工数量增长不少。
*图片来源:网络
而4级对很多通道而言更是难以达到的,尤其是小的专业族通道,整体上M和T通道的专家稍多一些(基本每个部门还会有1~2个),S和P通道的专家较少。
但在腾讯的层级管理中,等级和管理是脱钩的。也就是说,并不因为这名员工的等级是专家级,就会得到一些领导职责,更不会得到任何特权。“专家”这个职称仅仅证明他在某个领域上更加专业,有更多经验而已,只是一种能力的证明。
但职级晋升最新规则的调整,一些晋升难度将有所下降。就入腾讯内部员工说的那样,
“原有基干3.1级对应9级,总体上是帮助年轻人获得更好晋级。”“之前2.3级晋升3.1级还需要面试,新制度并不需要。”
而腾讯内部信也称,此次专业职级体系升级就是为了让整个体系更加高效,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与腾讯不同,阿里的职称大部分都归纳在P序列、title+工种,对应P级还有一套管理层的机制,比如P7产品经理=产品专家。P和M的差别在于,P级更多通过专业贡献带来价值,M则通过整合团队资源拿到结果。
P的晋升主要看成长能力,M更多的是看组织需要。
晋升至P8及以下,子公司内部评定;晋升到P9,集团专业委员会进行评审;
M不得自主提名,M3及以下公司内one over one plus HR评审;晋升至M4进集团管理委员会评审。
P和M互转,子公司内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进行,涉及跨级,和晋升流程一样。
阿里巴巴内部晋升的渠道有四步:
第一步,晋升资格:
上年度KPI达3.75,这个是比较普遍的晋升机制。阿里员工的绩效体系采取的双轨式:
业绩考核:通过目标-KPI-衡量结果的方式对业务目标的阶段评价。
价值观考核:判断日常行为是否符合阿里巴巴所倡导的价值观要求。
第二步,主管提名:
年度晋升的提名方式是自主提名和主管提名并行。阿里要求主管识人善用,也鼓励员工自我表达,不管是主管提名还是自主提名,提名评估的标准都是一致的。
第三步,晋升委员会面试:
晋升委员会组成一般是合作方业务部门大佬、HRG、该业务线大佬等。
员工在晋升面试需要准备个人述职,
个人述职PPT包含:自我介绍、技术突破、业务突破、述职总结及未来规划。大佬们会进行打分:
*图片来源:网络
第四步,晋升委员会投票。
因为互联网内部晋升较困难,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跳槽来实现升职加薪。通过复盘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9春招季人才市场趋势报告》和《人才迁徙2019报告》,我们发现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的人才不再只等着内部晋升,或者同行业跳槽,他们的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化。
相比2017年,BAT三家公司的人才跳槽去向发生了些变化。2017年互相“喜爱”的腾讯和百度,在2018年都转向了字节跳动(今日头条母公司)和阿里巴巴。
*图片来源:脉脉数据研究院
脉脉数据研究院发现,IT互联网成为2018年唯一一个人才转行意愿升高的行业,
有近三成互联网行业人才在跳槽时选择向其他行业投递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