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机器人大讲堂
机器人大讲堂是立德共创服务平台旗下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媒体平台,已举办多种形式系列活动近百场,行业媒体矩阵垂直粉丝20万余人;立德研究院承接智库咨询和科研项目;立德孵化基于顶尖专家优势形成早期高技术成果产业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奔流新闻  ·  WTT新加坡大满贯,孙颖莎夺得女单冠军! ·  2 天前  
奔流新闻  ·  WTT新加坡大满贯,孙颖莎夺得女单冠军! ·  2 天前  
天都新闻  ·  今天,将诞生13金! ·  2 天前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  ·  恭喜!李方慧夺得哈尔滨亚冬会中国代表团首金 ... ·  3 天前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  ·  恭喜!李方慧夺得哈尔滨亚冬会中国代表团首金 ... ·  3 天前  
畅赏黑龙江  ·  首金来了,祝贺李方慧! ·  3 天前  
苏州新闻  ·  今晚,我们苏州见! ·  4 天前  
苏州新闻  ·  今晚,我们苏州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机器人大讲堂

“第九届软体机器人大会——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讨暨软体机器人创新设计竞赛”在清华大学顺利举办

机器人大讲堂  · 公众号  ·  · 2024-11-22 21:25

正文

第九届软体机器人大会合影



2024年11月15日—17日,“第九届软体机器人大会——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讨暨软体机器人创新设计竞赛”在清华大学顺利举办。 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承办,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协办。


会议由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刘辛军教授担任大会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李曙光副教授、赵慧婵副教授、徐静副教授共同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来自 17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500余位专家、老师、学生和业界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分为软体机器人创新设计竞赛、大会报告、分会场特邀报告,以及软体机器人创业与投资论坛环节。 软体机器人创新设计竞赛于11月15日下午举行。11月16日—17日,报告环节围绕“软体机器人”这一主题,涵盖了软体机器人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基础理论与材料科学,驱动与控制技术,感知与交互技术,形态与功能设计,医疗与健康护理等多个研究领域,共安排了8个大会特邀报告,6个分会场,102个专题邀请报告,15个创业项目路演。


大会开幕式于11月16日上午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 由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赵慧婵副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刘辛军教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党委书记熊卓教授,清华大学出版社庄红权副社长分别致欢迎辞。


大会开幕式主持、致辞嘉宾


11月1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力学与工程交叉研究院高华健院长作了题为 “强力可切换形状记忆聚合物胶黏剂的力学和先进机器人的应用” 的大会报告。他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利用形状记忆聚合物的橡胶-玻璃转变,解决黏附悖论和可切换性冲突的问题,并介绍了具有可调节黏附性能的多功能电子皮肤,大大提高了智能机器人在灵活性和环境互动能力方面的表现水平。


天津大学陈焱教授作了题为 “湿度驱动的薄膜机器人” 的大会报告,她指出在恒定环境条件下实现稳定运动是软体机器人应用的关键挑战之一,并介绍了团队采用湿度驱动薄膜为机器人主体,通过结构对称性设计,使机器人在恒定湿度下实现了规律运动,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力教授作了题为 “仿生智能软体机器人” 的大会报告,他介绍了三类典型的水下生物运动的仿生结构与机理探索,以及课题组关于软体机器人的环境多模态柔性感知、跨形态的软体机器人控制、软体机器人环境交互运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系列仿生软体机器人系统。相关成果在生产线柔性抓取及分拣、水下目标捕获,以及深海无损抓取等场景进行了应用验证。


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教授作了题为 “离电型电子皮肤中的材料-结构-界面-性能构效关系” 的大会报告,他指出离电型柔性压力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信噪比优势,但该器件的应用仍面临软材料属性和界面特性带来的挑战,并介绍了成功开发出的超灵敏、大量程、高线性和高稳定性的电子皮肤。该研究为电子皮肤在机器人和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11月16日大会报告嘉宾


11月17日上午,清华大学张明君教授作了题为 “基于柔性脑机接口的脑机智能融合与行为增强机器人系统” 的大会报告,他指出脑机接口为脑机智能融合与行为增强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并介绍了团队有关柔性脑机接口、脑机智能融合与行为增强及神经控制论的近期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连庆研究员作了题为 “类生命软体机器人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 的大会报告。他指出传统基于机电系统的机器人在发展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并介绍了将生命系统与机电系统融合构建类生命机器人的思路,为机器人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新思路。


香港中文大学张立教授作了题为 “Untethered Miniature Soft Robots: From Bioinspired Designs to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的大会报告,他介绍了其团队在无束缚微型软体机器人开发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阐述了这一领域的关键挑战,并探讨了无线驱动微型机器人在局部治疗及临床相关应用中的前景,尤其是在腔内手术中的应用潜力。


北京大学谢广明教授作了题为 “面向水下作业的仿生软体抓取手研究” 的大会报告,他介绍了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及水下抓取作业面临的挑战,重点介绍了两款仿生软体抓取手研究。第一款基于仿生柔性吸盘原理,实现了自适应抓取,无损捕获水下生物;第二款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备水下运动能力的多模态软体抓取手,显著拓展了水下抓取的应用范围与潜力。


11月17日大会报告嘉宾


会议共设置了6个分会场,举办了102个专题邀请报告,于11月16日下午和11月17日下午在清华大学舜德楼举行。 各分会场的特邀报告嘉宾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软体机器人技术的前沿领域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报告主题涵盖软体机器人驱动与材料、仿生与力学、建模与控制、医疗与微纳、极端环境应用、3D/4D打印、感知与操作等多个方向。参会专家、代表、学生通过这些分会场特邀报告,深入交流了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推动了软体机器人技术的多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


会议特别安排了软体机器人创业与投资论坛,邀请了十余家一线投资机构代表参加, 包括:英诺天使基金、砺思资本、清控金信资本、元煦资本、棕榈资本、智慧基石、绿洲资本、伽利略资本等。论坛分为创业先锋分享环节、创业项目路演展示和投资人圆桌论坛环节,为软体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创业搭建高端交流平台,促进技术与产业的深度对接。


大会分会场报告环节


软体机器人创新设计竞赛 于11月15日下午在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A278举行,本届竞赛分为四个赛道,分别为:(一)开放主题海报评比,(二)软体机器手物品抓取比赛,(三)软体机器人越野竞赛,以及(四)绿色环保软体机器人创意比赛。竞赛共有近60支队伍参赛,其中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的三支队伍获得海报评比一等奖,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三支队伍获得机器人竞赛一等奖。


软体机器人创新设计竞赛颁奖环节


本次大会还得到了众多赞助、参展单位的支持, 包括北京演绎科技有限公司(DeepTech)、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柔触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美国优利激光系统公司、北京度量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童华艺景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软体机器人展开跨学科的深入探讨,涉及机械、力学、材料、化学、自动化、计算机和医学等多个领域。 大会汇聚了来自高校、研究所、企业的多领域专家,通过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创新,旨在携手推动软体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现实问题开辟新的技术途径,并贡献先进的研究成果。



来源:清华大学机械系


如需咨询企业合作事宜,欢迎联系堂博士(13810423387,手机与微信同号)进行对接。


----------------END----------------



工业机器人企业

埃斯顿自动化 | 埃夫特机器人 | 节卡机器人 | 珞石机器人 | 法奥机器人 | 非夕科技 | CGXi长广溪智造 | 大族机器人 | 越疆机器人 | 优艾智合机器人 | 阿童木机器人 | 盈连科技 | 松灵机器人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

亿嘉和 | 晶品特装 | 九号机器人 | 普渡机器人 | 机器姬 | 猎户星空 | 七腾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企业

元化智能 | 天智航 | 思哲睿智能医疗 | 精锋医疗 | 佗道医疗 | 真易达 | 术锐®机器人 | 罗森博特 | 磅客策 | 柏惠维康 | 迪视医疗

人形机器人企业

优必选科技 | 宇树 | 达闼机器人 | 云深处 | 理工华汇 | 傅利叶智能 | 逐际动力 | 乐聚机器人 | 星动纪元 | 天链机器人 | 中科深谷 | 大象机器人 | 伟景机器人 | 众擎机器人 |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 | 数字华夏 | 帕西尼感知

具身智能企业

跨维智能 | 银河通用 | 千寻智能 | 方舟无限 | 微亿智造 | 睿尔曼智能 | 灵心巧手

核心零部件企业

绿的谐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