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时,刘谦路过百货公司魔术道具柜,被店员的硬币小魔术迷住了。
接下了一段时间,每天放学他就背着书包出现在柜台前,盯着店员变魔术,直到对方不耐烦。
“你到底要干嘛?”
“我想学魔术。”
店员见他可爱又认真的小脸,不忍拒绝,就开始教他简单的魔术。
也不白教,刘谦成了他招揽生意的活招牌,有人驻足,他就说
“看嘛,小孩子都会玩,你们也能学会啦。”
刘谦的魔术启蒙就是从一家百货柜台的店员开始的,对方甚至算不上业余魔术师。
但这给他打开了一扇通往魔术世界的大门,在没有网络的年代,业余学习魔术十分困难。
他跑遍大大小小书店,遍寻魔术书籍;想方设法参加魔术师集会,向高人学习。
日积月累,有了一定基础。
12岁时,报名参加台湾少儿魔术比赛,同龄的小魔术师们都有老师陪伴,还精心准备了各色道具。
而刘谦的魔术只在几张纸上进行,显得格外单薄。
表演完,他独自到后台整理道具,正准备离开,听到颁布一等奖时,一个男声用很不流利的中文语调喊出了“刘谦”。
天哪,正是他的偶像魔术大师
大卫·科波菲尔。
这场比赛一等奖奖金是5万新台币,被妈妈悉数收走。
刘谦得到的最大奖励是来自偶像的肯定,和“努力就会有收获”这句影响他一生的信条。
而刘谦却从未想过以后会成为职业魔术师,大学选了日语专业,学习表现平平。
却因为会变魔术,时常参与节目录制,还在张惠妹的《high high high》MV 中大变活人。
1998年,这部作品,拿了当年世界魔术大会最佳创意奖。
1999年,刘谦大学毕业,当即失业。兜兜转转了一两年,还是求职失败,而魔术则成为安抚他焦虑的唯一乐趣。
既然这么热爱魔术,为什么不做职业魔术师呢?
这个想法无疑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这个职业我很有兴趣,又可以赚钱,有什么不好呢?”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说服父母,好在父母终于答应他,
“先尝试半年,如果一事无成,就必须继续找工作。”
当晚,刘谦坐在客厅彻夜不眠,第二天,他就要走到街头进行表演,一切都充满未知。
“其实我的手很笨,有时候为了练好一个动作,重复几千遍都不算多。”
“ 我是高度近视,所以表演的时候一定要戴上那副“哈利·波特”型眼镜。”
忐忑不安中,刘谦度过了在街头卖艺的半年。
“每一次走上街头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也常常感到巨大的压力。”
半年时间,魔术事业没有什么起色,他转而做了电视主持人,业余会去参加国际魔术大赛。
在2002年至2008年间,他的知名度飞快攀升,受邀至三十多个国际魔术大会担任演出嘉宾以及讲座讲师。
而一档《魔星高照》的节目,也向他伸出橄榄枝,工作内容主要在街头为普通民众变魔术。
这与他当初当街头艺人的经历不谋而合,此后三年里,刘谦锻炼了精湛的近景魔术技巧。
在与形形色色的路人打交道中,意外与惊喜同在。
一次, 他给农民表演,对方直接往节目组身上泼粪,声称“打扰到耕作了”。
又一次,他们拍摄从水果店买苹果,切开后,变出一张纸条“恭喜你中大奖,索尼17英寸彩电,请跟店家索取。”
店家信以为真,慌忙给水果供应商打电话。
此类大大小小的突发状况中,刘谦的控场能力突飞猛进,也一步步走入更专业的魔术师殿堂。
2009年,刘谦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
早在节目组找上他时,他演示了一系列大手笔魔术,变飞机、变汽车,就差变轮船、航母了。
节目组都不太满意,他只好拿出以前表演过的近景魔术,一下子打动了导演组。
“这才是春晚要的东西。”
所以,1月25日,他带着一枚硬币、一枚戒指、一个鸡蛋和两根橡皮筋,登上了春晚。
当晚,天王周杰伦的表演也只有四分钟,春晚新人刘谦独占八分三十秒。
表演后,他在博客写下“终于结束了”。
一切才刚刚开始。
网络上谣言四起,关于他,关于董卿,关于托,每个揭秘者都像是窥探了秘密的魔术大师,誓将刘谦的“骗术”扒穿。
他们都忘了,刘谦是魔术师,不是魔法师,魔术是一门表演艺术,也不是魔法。
质疑愈演愈烈,2010年春晚后,韩寒在博客声讨刘谦,声讨春晚。
董卿,不洗手男和刘谦身后坐的所有人,每一个都是托。
甚至连电视台的导播,摄影师都是托,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切换镜头,转变机位,这是不符合职业道德的。
魔术师的职责就是利用你的能力和手法欺骗观众,但刘谦带了一个诈骗团伙来,演了一出话剧。
如果这个也叫近景魔术,我韩寒带一桌子六个托,排练半个小时,能演的更邪乎。
被一个圈外人,以极度不专业的点评泼脏水,刘谦克制地回应:
韩寒大师,
原本,我对您的文笔操纵能力,思维逻辑能力都有著相当高的评价。
我个人是非常乐于接受各种批评的(专业性的),批评证明了我不完美,还有成长的空间,没有甚麼比这对我来说更重要的了。
而非专业的批评,我虽然也可以一笑置之,但是却不能接受它出自您的口。
1.我以为您不是会应为某些道听涂说,就妄下判断的人。
2.我以为您不是会只了解一些粗浅魔术原理,就大方炫耀的人。
3.我以为您不是不了解表演艺术的精神和运作过程,就加以否定的人。
4.我以为你不是不了解魔术本质与存在意义,就自行定义的人。
未来,如果我有幸跟你成为朋友,或许我们可以讨论更多深入问题。
后来,韩寒删除了这篇博文,刘谦的声明也很快被淹没。
舆论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事实是什么根本没人在意。
这一年,刘谦拿到IMS国际魔术师协会颁发的梅林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魔术师。
用成绩打了所有质疑的脸,却又一次无人在意。
2011年,刘谦在连续两次登上春晚舞台后,暂别了一年。
这一年,国际魔术联盟亚洲分部,为刘谦特设一枚奖项——Magician of the Decad,表彰他为亚洲魔术所做的贡献。
这个奖十年颁发一次,能够为刘谦特设,其分量可见一斑。
领奖时,刘谦感慨地说:
“我们是艺术家,理应被尊重。”
那时的他,深受国内舆论所困扰,魔术之外,还有人污蔑“刘谦下跪日本天皇”。
看到这则假新闻时,刘谦一笑置之,“谁会相信这种假新闻。”
几天后,刘谦笑不出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谩骂,迫使他必须辟谣。
发了声明,无人在意;团队陆续告了十几家媒体,都赢了,依然没能逆转舆论的风向。
他终于领悟到,
“谣言扩散到一定程度,也没人去注意事实究竟是什么了。”
他带领国内魔术走向大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被踩得最狠。
2009年,他在湖南卫视《金牌魔术团》当嘉宾。
一位魔术爱好者,扮演成小丑上台表演,评委评价其
“表演得很好,就是服装跟表演不搭配。”
恼羞成怒的“小丑”,当场撒泼
“刘谦,你表演的魔术我都看穿了,我现在就能讲出你发明的那些魔术是怎么变的!”
顺势就在众目睽睽,甚至是摄影镜头下,就揭秘了一项春晚魔术。
刘谦震惊之余,保留风度,
“如果一个魔术师在舞台上揭秘魔术,那他就不配站在舞台上!”
事实上,在成为魔术师时,需要宣誓,誓词中就包含“保守魔术秘密”、“致力发展魔术”及“表演前必先熟练”三原则。
并且魔术界也有通用于全世界
魔术师的萨斯顿三原则
:
魔术表演之前绝对不透漏接下来的表演内容。
不在同一时间、地点对相同的观众变同样的魔术2次以上。
魔术表演过后,绝不向观众透露魔术的秘密。
这位表演者逞一时之快,违背魔术师法则,甚至在遭到刘谦谴责后,还恶意挑衅,试图引发观众席骚乱。
好在主持人汪涵救场,
“你不要忘记,破解魔术是成千上万的人盯着在做,而创作魔术,只有一个魔术师躲在黑暗的房子绞尽脑汁,创造魔术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个跳梁小丑忘了一件重要的事,如果不是刘谦在春晚带起的“魔术热”。
他连参加这个节目的机会都没有,甚至连这个节目可能都不存在。
急于求成的魔术师不守本分,而真正的魔术大师早已超越技巧,享受表演艺术的乐趣。
某次刘谦参加世界魔术大会,会后,众人围着一位魔术师看表演。
这位野路子出身的魔术师,出奇制胜,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魔术师皆没看破他的手法。
但在场却没有一个人追问,甚至在魔术师主动揭秘时,还遭到了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