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敏敏,刘德志,刘新峰等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刘新峰教授一直注重国际多中心合作研究,2016年由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刘新峰教授,刘德志副主任医师与UCLA卒中中心的David Liebeskind教授联合开展的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成果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y Topography,Novel Imaging Marker for Revascularization i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在Stroke杂志上发表。研究表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术前核磁共振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征提示患者存在较好的侧支循环,DWI阴性区域存在FLAIR高信号征的患者有良好临床预后,而DWI阳性区域内FLAIR血管高信号征则提示患者出血转化风险较高。
此后,为了了解国内前循环闭塞血管内治疗现状,刘新峰教授、徐格林教授、熊云云副主任医师领衔启动了前循环闭塞血管内治疗的国内多中心研究(ACTUAL)。
研究成果之一
“Predictors for Symptomatic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在Stroke杂志上发表。本研究收集我国21家卒中中心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海德堡出血分类,将颅内出血分为症状性出血和无症状性出血。632例接受支架样装置取栓的患者中,101例(16%)在术后72小时内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SICH患者90天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患者(65.3%vs 18.8%, P<0.001)。
另外一项ACTUAL研究成果
“DirectEndovascular Treatment: an Alternative for Bridging Therapy in AnteriorCirculation Large-Vessel Occlusion Stroke”
近日在EuropeanJournal of Neurology杂志上发表。本研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将直接取栓组与桥接治疗组进行1:1配对,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适合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一旦证实存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跨过静脉溶栓而直接启动机械取栓可获得与桥接治疗类似的功能预后,而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死亡率,并且无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更低。
135编辑器提供非常好用的微信图文编辑器。可以随心所欲的变换颜色调整格式,更有神奇的自动配色方案。
135编辑器提供非常好用的微信图文编辑器。可以随心所欲的变换颜色调整格式,更有神奇的自动配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