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管之家
经管之家官微,每个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的学习和从业者,都应该有的帐号。经管之家(论坛),是国内成立十年的大型经济、金融、管理、计量统计社区,十年磨一剑,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提供“经管爱问”答疑微服务,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及金融培训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多家药企因涉嫌商业贿赂致歉 ·  昨天  
e公司官微  ·  华为,重磅发布!百万豪车,黑科技现身!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管之家

再提“工业立市”!谁是全国工业第一城?

经管之家  · 公众号  · 财经  · 2022-06-02 11:31

正文




文前说点悄悄话—— 经管君每天与大家相约,但最近微信调整了发布规则,很多小伙伴发现有时中午的内容要到晚上才能看到哦。如果不想错过或漏掉我们的重要内容,请点击本文末尾的“ 在看 ”,或者点击右上角“…”界面设置我们为“ 星标 ”,也可以多给我们的文章 评论留言 ,用这三种方式共赴我们的经管之约吧!



作者: 凯风

来源: 国民经略——在这里,读懂中国经济、城市和楼市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

日前, 深圳 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若干措施》,提出 工业立市、 制造强市 ,进一步增强深圳工业经济运行能力。

这是继2005年之后,深圳再一次旗帜鲜明地喊出了“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口号,将制造业的重要性推向新高度。


“工业立市”,意味着 深圳重新将实体经济放在首位。


无独有偶,就在年初, 广州 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坚持产业第一、 制造业立市” ,强化高新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在全国,像广州深圳一样提出“工业立市”或“制造强市”的不在少数,包括天 津、合肥、常州乃至汕头、江门 等地,无不将工业作为城市晋级的助推剂。

在第三产业高歌猛进之际,多地重回“工业立市”,意味着什么?

01

全国最强的20个工业城市

中国是全世界工业门类最全的国家,诞生了一批万亿级的工业强市。

衡量城市工业实力的指标有二: 一个是工业总产值,另一个是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值,衡量的是整体工业产出;而工业增加值,相当于工业总产值扣除原材料及各项劳务等中间品投入之后的价值。

相比而言,工业增加值,更能衡量工业对于GDP的真正贡献,更能衡量具体城市的工业实力。

这是2021年主要城市工业增加值:



这20个城市,广东4个,江苏4个,浙江2个,以及4大直辖市,福建、四川、湖北、湖南、河北、山东各1个。


其中,工业实力最强的10个城市:


上海、深圳、苏州、重庆、广州、宁波、佛山、 泉州、北京、天津。


这其中, 上海、深圳、苏州 位居第一梯队,工业总产值全国最高,整体工业实力遥遥领先。

在第二梯队中, 广州 作为一线城市,虽然以金融、贸易、旅游文化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但工业实力并不弱。

广州的电子、汽车、石化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维持了产业基本盘,广州还是全国第一大汽车工业城市。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新产业蒸蒸日上,正在重塑广州的增长动能。

重庆 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10多年打造的汽车、电子两大支柱产业,让重庆得以从投资依赖中走出,经济总量一直跻身全国前列。

在TOP10工业城市中,出现了不少非TOP10经济强市的身影,如 宁波、佛山、泉州 ,工业实力远远强过整体经济实力。

相比而言,作为万亿城市的 郑州、合肥、济南、西安 等并未跻身TOP20工业城市之列。

这些城市都不是传统的工业城市,虽然近年来工业蓬勃发展,但整体规模与制造业大市还有一定距离。

这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合肥。


根据分析,过去20年,合肥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4倍多,建立起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支柱体系,且不乏“最牛风投城市”的威名。

但工业从一穷二白到发展壮大,再到成熟,仍需时间。


02

三雄争霸,谁是全国工业第一城?

上海、深圳、苏州,是我国最大的三个工业城市。

三个城市,谁是全国工业第一城,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工业总产值 这一指标来看, 深圳与苏州工业规模基本相当,上海则存在一定差距。

2021年,深圳工业总产值达41341亿元,苏州41308亿元,上海为39498亿元,深圳以微弱的优势领先于苏州。


但从更为合理的 工业增加值来看,上海领先,深圳其次,苏州再次之。

2021年,上海工业增加值达1.07万亿元,深圳为1.03万亿,苏州尚未破万亿。

当然,无论工业总产值还是工业增加值,只能说明城市工业规模之大,难以作为工业强市的衡量标准。

这方面不妨以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榜单作为参考:



在TOP100企业中,上海共有7家上榜,深圳苏州都是4家。


上海7家:上汽集团、宝武钢铁、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医药、上海电气、复星国际、德龙钢铁。

深圳4家:华为、正威、比亚迪和中芯国际

苏州4家:恒力集团、沙钢集团、盛虹控股、永钢集团。

再从各地市的支柱产业来看, 哪些城市高新产业实力最强?

上海 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为重点支柱产业。

其中,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20%以上,生物医药产业总规模超过7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值超过1600亿元,全部位居全国之首。

深圳 的优势产业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


其中,深圳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占GDP比重高达18.4%,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苏州则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为支柱产业。

与沪深相比,苏州电子产业实力强劲,占工业规模的30%左右,但同时还存在大量传统产业,如冶金、化工、纺织等。

所以,说上海是全国工业第一城,并不夸张。

03

哪些城市最“工业”?

如果以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来衡量一个城市的工业密度,哪些城市更“工业”?

可以看到,TOP20工业城市中,只有 苏州、宁波、佛山、泉州、东莞、唐山 6地工业比重超过了40%。

这些城市工业各有特色,在全国均有一定的优势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共有4城跻身TOP20工业城市,而佛山、东莞工业比重双双超过40%。


广深佛莞,围绕了珠江东西两岸,形成了多个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参阅《 官宣!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 》)


佛山 的智能家电、陶瓷建材、装备制造等实力遥遥领先。


一个普通地级市,坐拥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东莞 ,曾经的世界工厂,如今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造纸、食品饮料加工业为支柱。

一个普通地级市,拿下了2个先进制造业“国家队”产业集群,一个是智能移动终端集群,另一个是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东莞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聚集了以华为、OPPO、VIVO为代表的手机制造业,全球每4部手机,就有1部为“东莞造”。

宁波 的汽车制造、纺织服装、家用电器均为千亿级产业,也是我国制造业“单项冠军”最多的城市。


泉州 则是我国轻工业的重镇,纺织服装、鞋业等产业从中国走向世界,安踏、361°、匹克、七匹狼等品牌闻名全国。

唐山 则是典型的重工业城市,钢铁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一半。

过去1年,钢铁产业受益于大周期。


然而,在双碳时代及能耗双控的约束下,未来钢铁产业未来发展或会受限,势必影响到当地发展。

04

为何要回归工业?

二降三升,一度成为众多大城市的追求。

所谓二降,指的是第二产业比重降低;三升,指的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长期以来,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被视为“经济转型成功”的标志。一个作证是,发达国家,几乎都以第三产业作为支柱。

在此基础上,一众城市开启了 “去工业化” ,集体追逐看起来更高大上、GDP带动更强的金融、信息、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

然而,近年来,去工业化的后果已经展现出来。

于国际而言,面对全球化逆转的大趋势,区域保护盛行、国际地缘冲突日益频仍,乃至越南印度争抢制造业的当下,有没有完整且自主的产业链、供应链,显得至关重要。

于国内来看,不是每个城市都适合发展工业,同理,也不是每个城市都适合将第三产业作为主力。


过度追逐第三产业,反而容易导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