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熵
洞察商业变量,探寻商业本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头版  ·  中国云计算的二〇二五 ·  6 小时前  
中油工程  ·  发展“创新链” 他们落棋“三子” ·  2 天前  
1039调查团  ·  航空公司客服倒卖艺人航班信息,被判刑! ·  2 天前  
1039调查团  ·  航空公司客服倒卖艺人航班信息,被判刑! ·  2 天前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备案创业投资企业2024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熵

字节又出爆款,剑指优爱腾芒

新熵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11-27 20:42

主要观点总结

红果短剧凭借免费观看、内容优质丰富以及背靠字节系软件流量矩阵助力实现惊人崛起,给长视频平台带来生存压力。短剧市场迅速扩张,免费平台通过烧钱、消耗流量换取发展空间。红果短剧盈利模式依赖于广告,对短剧内容提出新要求。长视频平台面临用户时间碎片化、商业模式探索困境等问题。红果短剧的崛起提醒长视频平台要创新商业模式以应对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红果短剧实现惊人崛起的原因

红果短剧通过免费观看、内容优质丰富以及背靠字节系软件流量矩阵助力,实现了惊人的崛起。免费观看是吸引用户的一大杀器,而优质内容则是留住用户的核心。

关键观点2: 免费平台对短剧内容的要求

免费平台的盈利模式依赖于广告,因此对短剧内容提出了新要求。剧本需要注重逻辑、连贯性和节奏,而不是过于强调情绪。

关键观点3: 长视频平台面临的挑战

长视频平台面临用户时间碎片化、商业模式探索困境等问题。投流市场受到冲击,长视频平台需要创新商业模式以应对挑战。

关键观点4: 红果短剧盈利模式及其影响

红果短剧的盈利模式依赖于广告,这种模式可能对长视频平台的盈利模式产生影响。免费短剧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观点5: 未来短剧市场的竞争态势

未来短剧市场竞争将加剧,其他玩家仍有机会。但一旦红果短剧的月活跃用户规模扩大至一定程度,其他玩家的机会将大大减少。


正文

红果短剧的快速崛起,给长视频平台们敲响了警钟,无论长剧短剧,只有用户买账才能活下去。

原创@新熵
作者
晓伊 编辑 蕨影


万万没想到,红果短剧能在短短一年之内崛起,乃至给长视频平台带来不容小觑的生存压力。


2023年8月,红果短剧APP悄然上线。彼时,短剧的观看渠道仍以小程序为主,红果的出现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并未引起太大波澜。


同一时期,出于某种敏锐嗅觉,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觉得短剧APP会是机遇,建议长视频平台推出单独的APP。然而,长视频平台对此不以为然,坚信优质横屏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看轻短剧的发展,也不认为两者用户会有所重合与冲突。


事情是从今年3月开始转变的。根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2024年3月,红果短剧以5400万的月活跃用户数位列在线视频行业第六,但其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约1.38h,超过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等四大长视频平台。



到了今年9月,红果短剧就更猛了,月活跃用户直接干到1.2亿,同比增长1045.9%,稳居行业第一。甚至有媒体披露红果短剧的日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5000万,并以破亿为目标。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红果短剧是如何实现惊人崛起的?




“快来红果看短剧,不仅全部免费,还能赚钱。”

今年6月,在朋友的安利下,马玉成功入坑红果短剧。此前,她也爱看短剧,但不舍得付费观看,常四处搜罗网盘资源,过程繁琐又耗时。

红果短剧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只需下载APP,马玉就能观看海量短剧,诸如《引她入室》《夜色无明》等爆款应有尽有。而且,看短剧每日签到完成任务,还能收获钻石,积攒到一定数额便可提现,这让马玉乐坏了,每天捧着手机看个不停。

免费,就是红果短剧吸引用户的第一大杀器,但不是红果全部的优势。除了红果,市场上不乏其他免费短剧观看软件,如河马剧场、星芽短剧、野象剧场、喜番、麦田短剧等,其中,九州的星芽免费短剧表现亦不俗,在今年3月位列在线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第七。

为何独独红果短剧在今年9月实现断层第一?

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对「新熵」分析,这离不开红果短剧背后,整个字节系软件流量矩阵的助力,毕竟当前多数短剧APP公司都是中小型公司。

据了解,红果的开发公司为北京笔墨留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笔墨留香”),该公司由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100%控股。另外,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23年红果上线前,字节跳动内部紧急做了调整,把番茄小说的员工抽调过去做短剧,让这些员工将大部分精力放到短剧上。同时,还给了红果大量流量扶持及商业化扶持。

“红果短剧和字节的抖音、番茄小说等业务,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生态互补。”张书乐表示。比如红果短剧上的多数内容都是由番茄小说授权拍摄而来,再比如用户在抖音上刷到番茄小说授权拍摄的短剧切片后,点击会被推荐下载红果短剧APP。

图/红果APP截图

不仅如此,背靠字节也让红果拥有“钞”能力。尽管红果可以借助抖音和番茄小说获取不少流量,但要留住用户的核心,依旧在于内容,即内容是否足够优质和丰富,而“钞”能力是帮助其快速实现的前提。

一方面,红果短剧会收购优质存量剧,如《夜色将明》《引她入室》等。如此,制作方可以在投流结束,充值进入缓慢爬坡甚至停止增长后,二次转手给红果短剧,赚取一笔版权费,而红果也能低价积累一批经过市场检验的优质短剧。

另一方面,依托庞大的番茄小说IP库,红果短剧广泛与短剧制作公司合作,将其改编成IP短剧,能够迅速更新内容。红果的版权合作负责人袁子超在2024年11月提到,目前红果每月上新1000多部短剧,共上线超过1.5万部短剧。

如此庞大的更新量背后,是红果短剧给予合作方的丰厚报酬。编剧王奇告诉「新熵」,红果短剧为编剧提供的IP改编剧本费用通常介于1.5万至10万人民币之间,而且其后续的分成比例相较于其他平台更为优厚。更吸引人的是,依托于已有的小说剧情改编,比原创更省时省力,但收益并不少,甚至更高。

换言之,免费平台就是一个不断烧钱、消耗流量以换取发展空间的过程,比拼的是谁家投入的资金与流量更为雄厚,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更为迅猛的扩张与成长,而字节在这方面从不畏惧。



微短剧市场仍在不断扩张。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上升267.65%;预计2027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

尽管长视频平台们不愿承认,但短剧确实在蚕食其市场份额,尤其是红果短剧的快速崛起。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10月底的一场影视文化论坛上,爱奇艺创始人龚宇直接喊话,“全行业都应该做微短剧,而不是把它当成洪水猛兽”。

而更早之前的9月,爱奇艺刚刚正式宣布进军微短剧行业,上线短剧场和微剧场,前者每集时长为 5-20 分钟,以横屏内容为主,涵盖古言、现偶、悬疑等多种类型,后者单集时长在 1-5 分钟左右,以竖屏为主,内容类型聚焦男女频和银发族群,并提出要将一部微短剧总收入的 70% 以上分给内容出品方。

可见,爱奇艺争夺市场之心的急切性。

在财务数据层面,压力以一种极为直观的方式得以呈现。于刚刚落幕的第三季度,爱奇艺与芒果超媒的财报数据均呈现出营收与净利同比下滑的态势。具体而言,爱奇艺的营业收入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10%,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缩水,同比降幅达 51.8%;芒果超媒的营收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同比下滑幅度为 7.14%,归母净利润的同比下降比例亦达到 27.41%。

腾讯视频与优酷虽未公布独立的财务数据明细,但从其母公司的财报信息中,仍可一窥端倪。涵盖优酷、阿里影业的阿里大文娱在本年度第三季度的营收为 56.94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出1%的下降趋势;经调整后,该板块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金额达 1.78 亿元。腾讯在第三季度财报中明确指出,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数量为 1.16 亿,较上一季度略微下降 0.85%。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整个国产剧市场确实在收缩。 据灯塔专业版《2024Q1 剧集市场报告》,一季度剧集市场累计播放量为 256.83 亿次,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 10.1%,热播剧集数量减少 28.3%。

林明也确实感觉自己今年打开优爱腾芒的次数变得更少了。“有好看的剧我才会去瞅一眼,比如最近的《永夜星河》《小巷人家》,不然都去看短剧,”林明跟「新熵」坦言,“与其看又臭又长的国产剧,还不如去看看短剧放松,节奏快,爽点足。”


张毅指出,当下互联网流量已趋近峰值,各平台流量呈此消彼长之势。 短剧市场迅速扩张的同时,电影与网络剧市场难免受到冲击,因其受众本质上多有重合。

据艾媒咨询调研,短剧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20至60岁,涵盖家庭主妇、服务员、工人、白领、退休人员等群体,这批人同时也是之前的长剧用户。

“长剧困境的核心问题在于,手机和短视频普及后,用户的时间变得更碎片化,”张毅分析,“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与长剧赖以生存的横屏、长时间沉浸是相悖的,而长剧还没能探索出合适的商业模式。”

可以说,红果短剧的快速崛起,恰恰给长视频平台们敲响了警钟,无论长剧短剧,只有用户买账的才能笑着活下去,而若背离用户需求,无论何种规模的企业,也必然湮灭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这是历史的教训。



实际上,不仅长视频平台有危机感,那些依靠投流模式生存的短剧公司也感受到了威胁。

与投流不同,红果短剧的盈利模式依赖于广告,这种模式被称之为IAA(In-App Advertisement),即用户免费观看短剧,片方通过中插广告等方式获取收益,这意味着用户在观看一定时长后会看到广告,例如每看3集短剧可能会看到8秒钟的广告。

截然不同的商业逻辑,也对短剧内容本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王奇在影视行业有数十年的经验,做过投流模式的剧本,现在主要和红果等平台合作写IP改编剧,偶尔带带新人。

他提到,投流要求剧本强情绪,能勾着观众不停看下去,然后付费,而广告模式则更注意剧本的逻辑、连贯性和节奏,并不希望短剧本身过于强情绪,让用户没有耐心看完广告。

“比起找有投流剧本经验的编剧,自己更愿意培养新人,因为前者习惯于强情绪的写法,已经形成自己的模式,不愿接受和琢磨IP改编剧的写法。”王奇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