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25 Fall 申请季,香港城市大学的上传材料界面发布了重要提示,非常明确地告知学生们材料必须是真实的。
一旦使用假材料申请,被学校核实后将直接被取消录取或者收回 offer!
港城网申界面
图源:网络
怎么突然如此严格?
网络平台上频频有港校的申请者发声纷纷抱怨:对于 25 Fall 的申请材料审核变得极为严格,仿佛港校开启了
“材料审核地狱模式”。
不仅实习证明需要仔细审查,奖学金证明必须上传,就连各类比赛的获奖证明也得补充提交......
有的同学心态有点崩,“自港大那件事之后都变严格了,我的小破竞赛都要补交证明材料上去...”
申请材料准备常见问题
留学申请要准备哪些材料?该如何规划时间?
英美港新主流留学地的申请时间线是?
如何打造吸引招生官眼球的简历?需要避雷什么?
一封亮眼的推荐信是什么样的?
一篇个性化的文书是
如何写出来的
?各国文书侧重点是?
扫码添加下方小助手发送暗号
“材料”
,领
取绩点常见问题的解析 PDF。
今年 5 月,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发生了一起
学历造假事件。
这些学生涉嫌使用假冒本科学历获取入学资格。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约 30 多名学生被认定为提交了假学历,主要来自海外院校,预计最终可能涉及 80 至 100 名学生。
香港大学鼓励学生通过邮件举报身边的保录生,并且发出声明,将联合香港各高校联合起来严肃彻查。此后,其他香港的大学也纷纷开始了一波排查。而且,各所大学最严厉的处罚方式并非开除学籍,而是直接使用法律武器。
目前,至少有假学历相关的
7 人被捕,3 人被通缉。
图源:香港 01 新闻
由此,我们便能理解为什么 25 Fall 港校的申请材料审核异常严格。
当然,即使
通过保录、造假、作弊等行为拿到录取,顺利入读,也不是“万事大吉”。很有可能,不出两个月就能感受到什么是“乌蒙山连着山外山”。
10 月 16 日,卡迪夫城市大学就有 50 多名中国学生被退学。
这次不是学历造假所导致,而是这 50 名同学被学校发现
语言成绩通过作弊考出
。
图源:卡迪夫中国学联Cardiff
基于此作弊行为,卡迪夫城市大学直接
取消了作弊学生的学籍
,并要求他们两周内回国。
除了申请阶段,入读期间也要严禁弄虚作假或者
学术不端
。比如,近日
有人在网络平台上爆料称,墨尔本大学也发生了一起集体舞弊事件!
具体来说,一群学生为了应对一门 Information Visualisation 的课
程,参加了同一个辅导班,导致这门课的编程作业用了同一个框架,
超 30 名同学作业出现雷同。
学校得知后,对涉事学生进行了
调查
,并发了一份邮件,表示学校对此事的
零容忍
:
“超过 30 名学生已被报告给学术不端行为委员会。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分数,您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学院将很快与你联系,告知下一步的步骤。无需联系教学团队,因为此事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
“抄袭是不值得的。我们会,也必将,捉到你。”
墨大邮件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校方也追查了这个涉事的辅导班,认为多半是辅导班给学生提供了数据源代码。
无独有偶,
新南威尔士大学
也在加强打击代写作弊行为,去年共有 33 名学生因舞弊被开除,17 名被停学,另有 223 名学生在部分课程中不及格。
澳洲几所大学舞弊事件与其“宽进严出”的政策有部分关系,申请澳洲高校时,看似“来者不拒”,但毕业前,对你不放水,不放弃,有些同学拿到 offer 却难以招架课程难度。
🧑🏻@Shawn-曼大:写论文时复制粘贴的习惯一定要改掉。英美等国对学术造假非常敏感,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我有朋友因为下载了一篇 essay 被送进学术仲裁委员会,差点就让她辍学走人。那位同学虽然被允许继续学业,但最后并没能顺利毕业。
国外的学术要求是真的超级严格,打击力度非常大,几乎所有的国外大学都有诚信守则。
还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除了学历材料,也得更加认真仔细地准备文书和推荐信等材料。
有很多同学为了提升“软背景”,提高录取海外顶尖大学几率,部分学生甚至愿意白打工,还倒贴高昂的费用参与远程的项目制实习(简称 PTA)。
*但并不是所有 PTA 都是不正规的,还是需要自己仔细甄别。
然而,这种做法存在诸多风险。许多所谓的实习机会并没有经过正规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的正式审批流程,而是一些员工私自以公司名义出售项目机会。到最终申请的时候,
这些实习也无法提供真正有价值的、通过企业邮箱发送的实习推荐信,或是带有公司公章的正式实习证明。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杜绝这类情况出现,都会直接雇佣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背
调。例如哥大的教育学院、工学院、商学院,耶鲁的 SOM 商学院,MIT Sloan 商学院等等,都会雇佣第三方的背调机构去详细 check 学生的经历。
2、文书造假!
相对学历和成绩单作假,文书和推荐信作假看似更加容易。无中生有一段实习经历,但展示的实习内容总是浮于表面,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个人收获与体验。整段经历看起来假大空,缺乏细节性的故事描写。
又或者为了展示学术实力,编造了一段听上去很厉害的研究项目。通篇在强调项目的知名度与深入性,却丝毫不提及
个人在项目中具体遇到的挑战、解决过程及最终成果等被招生官重点关注的内容。
这样捏造经历看似无从查起,但一旦进入面试,面试官
对于你所描述的实习经历亦或是研究项目,
他们可以通过各类专业问题或者细节式的讨论,测试大家的专业度
及经历深度。
有些同学找不到合适的推荐老师,或者找不到大牛导师给自己做推荐,会选择自己撰写推荐信的内容,
并且在推荐人不知情或没有得到推荐人授权的情况下,以推荐人的名义写推荐信并提交。
或许有些同学会认为,国内的导师国外大学不了解也根本无从下手去查,但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已经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推荐信上传要求。例如美国的一些顶级大学,如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克大学,
要求推荐信必须来自推荐人的官方或机构电子邮件地址,以确保推荐信的真实性。
院校甚至会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联系推荐人,对推荐信里的内容进行核实。如果第一遍联系不上,院校也会持续联系直至证明推荐信内容的真实性为止。
无论选择哪种看似很“完美”的捷径,还是极其不靠谱的机构,都千万慎重考虑,
不要拿自己的前途当赌注,一旦被发现造假,后果极其严重。
别不放在心上!在国外大学的教育体系中,作弊属于学术不端的一种非常严重的事情,所以申请材料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即使申请中没有被发现,
如果入学后学习表现相差过大也会引起学校注意。
无论是对准备申请的同学,还是对已经留学的同学,这些事件都为大家敲响了警钟
,在学术的道路上不可抱有侥幸心态,保持学术诚信是学习的基本要义。造假、作弊等学术不端行为只会给整个留学生涯带来不可逆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