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乡村与城镇建设
住建部《小城镇建设》杂志社官方新媒体平台,村镇第一科普平台!我国村镇建设领域权威政策宣传与学术交流平台!《小城镇建设》杂志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会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DeepTech深科技  ·  AI仅用两天攻克超级细菌“十年难题”,内含六 ... ·  3 天前  
爱范儿  ·  OPPO Find N5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乡村与城镇建设

【新时代乡建人】郐艳丽:中国乡村建设是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伟大历程

乡村与城镇建设  · 公众号  ·  · 2018-05-15 16:52

正文

------据说搞村镇的都关注了我们------


代表作品


著作:《乡村管理走向乡村治理》

2017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乡村建设的研究源于2007年开始主持的“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课题一“农村规划技术研究”(2008BAJ08B01),该课题2012年3月正式结题,研究成果更多基于乡村规划技术的角度,但有助于本人掌握了相对完整的乡村规划技术支撑体系。期间于2011年为研究生开设了《乡村规划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梳理乡村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制度传统。


2014年跟随叶裕民教授参加了工程院重大项目《村镇建设管理制度》课题研究,承担了子课题《以人为本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创新》的主要研究工作,有机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更广泛的调查,也从全国层面思考乡村治理的本质特征与基本内涵,并确定了乡村管理走向乡村治理的基本逻辑框架。 具体实践也促使本人对乡村治理的思考趋于深刻,支撑性成果主要有三项:


一是 从2007年12月开始以总规划师角色持续跟踪本人主持编制的《上海庙镇总体规划》实施过程;


二是 从2010年玉树援建开始跟踪本人主持编制的《称多县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实施过程,关注拉司通村重建始末,并于2012年3月帮助地方政府编制完成了《称多县拉司通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三是 2012年5月应东阿阿胶服份有限公司之邀编制《赤峰市后兴隆地村整治规划》,以此为基础参与乡村治理实践,探索企业可接受、农民能满意、政府可支持、大学能介入的共筹共建、多元协同的乡村治理模式。


教学基地:东阿阿胶后兴隆地希望乡村



2012年出于企业原料保障和社会责任角度,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希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能够利用学科优势,和企业共同探索乡村治理范式。



在公共政策视角的规划编制和建设实施过程跟踪的基础上,结合乡村规划教学,与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后兴隆地村联合建立了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授权的第一个乡村规划教育实践基地。



带领学生参与乡村治理,接受农民教育、了解农业生产、体验农村生活。


简介


郐艳丽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副系主任。

长期从事城乡规划教学和实证研究,任城市规划协会生态委员会,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财政部PPP第三批、第四批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管理,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出版了《乡村管理走向乡村治理》(2017)、《中国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研究》(2017)、《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原理》(2017)、《中国城乡规划违法违规研究》(2013)、《城市总体规划原理》(2013)、《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2006)等著作及教材。《村镇基础设施空间配置研究》获得华夏奖2012年度三等奖,《农村住区规划技术研究》获得华夏奖2013年度三等奖,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总体规划获得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度规划设计二等奖。


乡建感言

乡村治理本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但城乡土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政策导致地方巨大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必须通过乡村居民点的快速撤并获得,使得本该适应原有建筑更新周期的缓慢调整历程变为快速的政治运动。我国地域广阔,乡村类型复杂,现有改造模式多样,但从主体角度总体特征是政府(企业)以及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权威主导,居民被动接受,虽然也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就,但对政府和企业而言,投入巨大,不堪重负;对百姓而言脱离实际,建非所需,从经济学的效益角度是完全相悖的,其隐含的社会公平和环境效益更难以评价。中国乡村建设是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伟大历程,全国各地各地差异较大、治理能力水平不同,治理模式一定是多样的,因地制宜、生态为本、以人为本、农民主体、多元参与应是乡村治理的基本原则。


往期回顾

【新时代乡建人】何崴:好的乡建项目要真正地服务农村和农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