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首席人物观
纵观TMT风云人物,读懂时代商业逻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创造历史,哪吒怎么能火成这样? ·  昨天  
每日人物  ·  塌房大主播,集体“复活”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梁龙 在洪流里游耍|2024魅力人物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宋佳 永远生机勃勃|2024魅力人物 ·  3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林小英 关注“中下部分的学生”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首席人物观

姜文:困在屋顶的少年

首席人物观  · 公众号  · 人物  · 2018-07-14 21:03

正文

作 者 | 江 岳  小 芳





1973年,10岁的姜文随父母来到了内务府街5号院,那是属于大院子弟的天堂。


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所说的那样,"大人们投身政治运动,青年们则下乡和入伍了,城市是空的"。

空荡荡的城市里,少年们仿佛坐拥全世界。荷尔蒙在年轻的汗毛下蠢蠢欲动,只有打架和泡妞能让他们感受到动物般的快感。

“拍婆子”成为勇敢者的游戏。姜文和好友英达都曾藏在街道的拐角处,等到喜欢的女同学走近就截住,说上一两句话。如果对方搭话了,他们就认定这个女孩是自己的,再有其他男生接近的话,就需要干架一较高低了。

不过姜文其实是闹着玩。作为这群大院子弟里最小的孩子,他对周围的大姐姐还没有什么兴趣。

相比之下,登高更有诱惑。

70年代的北京少有高层建筑,站在内务府5号院的房顶望出去,除了北京饭店等建筑,多是清一色的平房。灰黑色的海浪从姜文眼底延伸,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天际,最后跟西边的山脉融为一体。

这样沉寂又躁动的北京城,后来成为姜文电影里的底色。

被还原的还有大院男孩们的日常——《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逞强爬上大烟囱的场景,就来自5号院两个男孩的真实壮举。


图:《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截图


5号院出过不少奇人。这座三路四进院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住过皇亲国戚,住过民国传奇商人岳乾斋,也住过梁实秋、魏巍等文人骚客,密文野史不尽其数。不过,姜文们最喜欢的还是那些伸手就能够着的传说,比如后花园小山东侧的山洞,据说那是岳乾斋藏宝的地方。

少年姜文显然无从知晓,自己日后会成为5号院的新传奇。

他原本跟英达约好一起考北大,可惜成功的只有后者。第二年,他坐在英达的自行车后座上,晃晃悠悠拐进了南锣鼓巷,参加中戏表演班面试——他喜欢电影,6岁跟父亲在贵州生活时,住所外的小镇广场每周放两场露天电影,他早早学会了模仿角色。

他如愿了。

从上学到毕业后的几年,演员姜文过得很顺遂:22岁成为《末代皇后》里的溥仪,23岁在《芙蓉镇》与刘晓庆搭戏,24岁与巩俐合力献出《红高粱》里那出仪式般经典的大戏。


图:《红高粱》中的姜文与巩俐


他站在了新的屋顶,脚下是属于国产电影的浪潮。

但他还想去看更远的世界。30岁那年,他站在了摄像机后面,执导《阳光灿烂的日子》。

头一年,王朔在饭局上递来一本《收获》杂志,上面有小说《动物凶猛》。姜文临睡前随意翻开,却在深夜3点感受到了“针管扎进皮肤里,血滋地一下冒出来”的情绪高潮。

小说里写了他最熟悉的成长背景。坐在屋檐上唱苏联歌、弹吉他抽烟……往事如潮水将他包围。他意识到:自己拍电影的时候到了。第二年,从美国拍完《北京人在纽约》后,姜文回到北京,把自己关在西坝河一间6平米小屋里,1个多月后,6万字小说被他改成了9万字剧本。

他写得很顺。过往的浮光掠影一帧一帧浮现出来,文字跟不上大脑时,他就用简笔画代替。

“那时候好像永远是盛夏,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剧本完工时,他在封面写下《那时候》。后来他说, 《阳光灿烂的日子》不是拍出来的,是找出来的,原本它就存在。






焦雄屏曾经评价:姜文是影坛的稀有动物。

姜文演过秦始皇,演过溥仪,也演过农民、警察、骗子和商贩。《纽约客》记者何伟总结他的角色:抓住了现代中国男人的基本心理——渴望、恐惧、梦想以及安全感的缺乏。

相比荧屏角色的复杂, 导演姜文更像一位偏执少年。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1991年,他跟随田壮壮去台湾宣传《大太监李莲英》,焦雄屏问他:“中国这么多导演,哪个优秀?”他答:“现在没有,以后会是我。”——这位狂妄的男演员要在一年后才遇到小说《动物凶猛》,两年后才开始写《阳光灿烂的日子》剧本。

天真之外,少年的较真也迷人。

当上导演后,姜文沉迷在锦衣夜行的理想国里,一个众所周知的习惯是:他总是不惜成本地去构建场景。

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他把剧组拉到大兴一座贴满文革标语的院子里关了3个月,让演员们每天读《毛泽东语录》,听红歌,最后他们都信了:自己就活在六七十年代;摆在马小军床头的那张米兰肖像,摄影师足足拍了4天,最后姜文从23040张照片里挑出了一张。

《阳光灿烂的日子》最后在1995年上映,被当年《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时代电影之首。陈可辛回忆自己“第一次看的时候都傻了”, 那是无法解构的天才之作。

图:姜文和马小军扮演者夏雨


站在新的屋顶之上,姜文收获了瞩目,也注定拥抱孤独。

有人说,《阳光灿烂的日子》只是玩票式的成功,姜文长久不了。于是,在长江洪峰撕开南中国防线的1998年夏天,他第二次当起了导演。但结果却是喜忧参半:这部黑色寓意的《鬼子来了》后来拿下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也因为审查问题,让姜文被封5年。

不过他拍得很嗨。灵感一部分大学时认识的日本留学生,一部分来自日本军歌CD——姜文从中听出了民谣式儿歌的痕迹、青春期的无法控制的疯狂和理想,“这种疯狂如果被邪恶的力量所引导,很容易做出意想不到的暴行”。

失控的少年之气,无人能猜得结局。

七年后,姜文复出拍了《太阳照常升起》,这部任性的非叙事电影花掉6000多万,最终票房只有2000多万。

这部电影拍得不易,因为投资人突然撤资,姜文四处找人帮忙,王朔出手了,韩三平也出面请到英皇老板杨受成出资,最后才把窟窿眼堵上。

但市场并不接受姜文的这场少年梦境。

电影上映前,华谊的王中军曾经给新影联总经理高军打电话: “你觉得我是错过了一个馅饼,还是躲开了一个陷阱? ”王中军考虑过投资《太阳》,后又放弃。他打了一圈电话请朋友猜票房,姜文和韩三平的答案是1.6亿,发行方保利博纳的于冬答1.2亿。

后来,高军告诉王中军:你绝对是躲开了一个陷阱。

被否定的少年总是意难平。很多人说看不懂,姜文的回答是“看不懂就多看两遍”。他心情不好,周围的人也怕他,有一天他回工作室,人刚进门,本来在嗑瓜子聊天的工作人员呼啦一下就散开了。

后来,他固执地在《让子弹飞》里用了很多《太阳》里的配乐,致敬自己的“滑铁卢”。在一次私人聚会里,他又借着醉意嘟噜道:“他们都说不好,我就偏说好”。

姜文需要一场成功,《阳光灿烂的日子》已经是十几年前的辉煌,也需要一场对雪中送炭者的回报。于是,《让子弹飞》在2010年上映,口碑票房俱佳, 电影里那句“站着把钱挣了”成为傲娇的隐喻。


图:电影《让子弹飞》截图


姜文后来被问到为何拍这部商业片,他只是一笑,“起码让人家把钱赚回去呗”——当年为《太阳照常升起》出资的英皇是这部电影的投资方之一。






1994年秋天,《阳光灿烂的日子》送审,31岁的姜文很紧张。他没敢走进电影局的那间办公室,而是握着把斧子,兀自在院里低头转圈等消息。

这种紧张后来几乎无迹可寻。即使在《太阳照常升起》、《一步之遥》招致骂名的那些日子里,姜文也不曾低头。

多年之后,姜文电影成为生猛、雄性荷尔蒙的代名词。他说话不按套路出牌,又时常晦涩难懂,连冯小刚都怵怕跟他聊天,“ 特别费劲,累,跟不上他,愣往上跟又很做作,掌握不了话语权,谈话显得非常被动 ”。娱记也怕他,南都娱乐记者一篇《如何正确地采访姜文》在圈内流传甚广。

只有少数人能捕捉到他的羞涩。

姜文曾经跟好友洪晃一起录制《 锵三人行》,他一口接一口地喝着红酒,被问话时先愣几秒,略显腼腆。朋友廖一梅评价他: 他是我见过的导演中最为羞涩的一个。这种羞涩深藏于霸道中,会让察觉到的人动容 。”

所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大概就是如此。

姜文最近一次袒露脆弱是在许知远的《十三邀》里。55岁的他侧身背对镜头,远眺窗外,承认自己很不自信,也提到了那块心病:直到母亲去世之前都没能处理好两人关系。

这是源自少年时的困境。姜文千方百计表现,却始终得不到母亲的夸赞,“她老有一种不高兴的样子”。收到中戏录取书的那天,他本以为母亲会破例,后者只是提醒他,还有几盆衣服没洗。赚到钱后,他给母亲买了新房,得到的回应却是:在内务府街住惯了。

这些心结,后来在姜文电影里以不同的姿态或明或暗地浮现着——《一步之遥》里,当舒淇扮演的完颜英向马走日求婚时,姜文借剧中人之口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我……还是个孩子啊!

图:电影《一步之遥》截图


屋顶上的世界再精彩,缺少最重要之人的感同身受,便也少了些味道。

这或许也解释了姜文的电影里为何总有些自恋的味道。他总是在不停地自我表述:《阳光灿烂的日子》追述了少年时光,《鬼子来了》里有中戏日本留学生的影子,《太阳照常升起》解构了他在70年代的梦境,至于《邪不压正》,原著《侠隐》的主人公就住在内务府街。

姜文无疑是幸运的。

为数不多的作品就能让他活得不错,他甚至拥有了超支、挑战体制和观众的某些自由。这令人羡慕。但业内人也清楚,这些自由,只可能发生在某些特定时期的姜文身上,换了时间,换了人,或许就是完全不同的结局。

幸运儿姜文的屋顶探索还在继续。昨天上映的《邪不压正》里,彭于晏裸身奔跑的“老北京屋顶”其实是姜文在云南搭出来的,足足有4万平米。


图:电影《邪不压正》截图


这份一如既往的任性,成为电影宣发的噱头之一。

不过,关注与争议向来如影随形。随着首日票房过亿,更多声音出现了,有人认为,这部137分钟的电影就像姜文臆想中的北平旧画卷,除了风光片、雄性荷尔蒙,只剩下不知所云的呓语。也有人在其中看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男女主角身上有马小军、米兰的影子,故事依然是关于成熟女性引导男生成长的老套路。

姜文尚未发声。与好友冯小刚不同,姜文不混社交媒体,除非配合电影宣发,鲜少受访或发言。他有两个爱好,一是拍摄隐匿在城市里的各式摄像头,二是站在电影院二层,观察观众反应,记下笑点—— 登高可以眺远,也可以获得观察熟悉世界的新视角。

许知远曾经对姜文做出判断:

“正像历史上很多杰出头脑一样,姜文只会突然变老,却不会真正长大。他的魅力与局限皆缘于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