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消费迎来高峰,然而养猪人关注的肥猪价格与仔猪价格却走势迥异。截至1月19日,全国生猪均价跌至7.9元/斤 ,且这种跌势已持续长达6个月,即便春节消费旺季来临,也未能带动行情上扬。反观仔猪价格,自2024年10月反弹后便一路持续上涨,到2025年1月,
全国仔猪均价已涨至483.75元/头,环比涨幅高达30%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一则疑似官方消息在行业私域中广泛转发,
消息称明年产能存在过剩风险,建议从业者做好出栏规划
。官方提前发声预警,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补栏是暗藏机遇还是危机四伏的陷阱呢?
从笔者获取的消息发布者聊天记录看,其着重强调2025年产能过剩风险,并敦促大家及时制定合理的出栏规划。这一预警并非空穴来风,有三点依据:
其一,
全国能繁母猪数量达4100万头
,处于高位存量,预示着后市产能有过剩风险;其二,
新生仔猪数量大幅增加
,仅从这一点就可直接推断,未来半年生猪供应量将急剧增多;其三,
目前中大猪存栏量增加了0.3%
,这表明养殖户看好后市而选择压栏,这一行为也会加大节前后集中出栏的可能性,继而对猪价形成踩踏。
官方的这种特别发声,极具前瞻性与指导性。从农业农村部披露的数据不难看出,2024年4月份是全年存栏量最低点,为3986万头,此后产能持续增长,到11月份已增至4080万头,达到全年最高值。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9个月增长,按照这个趋势推算,2025年生猪出栏量大概率会呈现阶梯式增长,行情弱势运行的可能性较大。
权威专家也对2025生猪市场前景表示担忧。农业农村部猪价首席分析师王祖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5年生猪供应量会超过2024年,行情相对会差一些。但他同时指出,行业仍会有一定利润。因为2024年4月份全国产能降至阶段性低点,随后几个月虽持续增长,但增速缓慢,预计2025年供应增加的空间不会特别大,所以不至于再次陷入2023年全行业亏损的状态,不过整体利润空间相较于2024年会有所收窄,行情将趋于平稳,价格波动区间变小。
仔猪暴涨:是机遇还是陷阱?
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1月17日全国7公斤仔猪成交价格为483.75元/头,近两个月仔猪价格涨幅近10%,仔猪市场异常火爆。据笔者了解,
局部地区仔猪价格甚至已涨至560元的高位
,这一价格较去年同期高出200多元/头,而且价格上涨时间也早于往年。
笔者认为,当前行情主要是由预期主导的连锁反应。养殖场对后期猪价走势预期较高,在预期推动猪价上涨的同时,也引发了后续集中出栏的风险,一旦集中出栏潮来临,猪价必然遭受重创,这种情况在近几年屡见不鲜。当前仔猪价格的异常暴涨,正是市场基于当前集中出栏现状,对未来市场供应短缺的一种过度反应和预期表现。
面对如此高涨的仔猪价格,养殖户们最关心的问题便是:
当下采购仔猪育肥,待出栏时还能实现盈利吗?这持续高涨的价格背后究竟是机会还是风险?
我们不妨简单推算一下,如果养殖户在1月份以500元购入7公斤仔猪,育肥至250斤出栏,饲料成本约为1100元(按料比2.8、1.7元/斤饲料成本计算),除去死淘损失,再加上药费、水电等杂费237元,其出栏成本将达到7.5元/斤。
参照当前7.9元/斤的行情,每头猪的盈利仅剩下微薄的0.4元/斤
。
当然,这个盈利水平还是对标当前行情,等到养殖户2025年6月份出栏,市场行情又能否维持现状,或者养殖户又会面临未知变化呢?
新发地市场在其市场分析中指出,当前有充足资源支撑需求增长。但同时也强调,从现在到春节前,前期压栏的毛猪大多已达到或超过出栏标准,养殖场面临较大销售压力。而且,前期肉价大幅反弹极大地刺激了产能扩张,使得前两到三年好不容易压缩的产能快速恢复,能繁母猪数量回升至理想值高位,后期产能仍将略大于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新牧网最新统计的“2024生猪出栏百万头榜单”,有36家企业进入榜单,其中超25家产能同比增长,神农集团同比涨幅最高,达49.4%。那么进入2025年后情况又会怎样呢?从目前部分集团披露的2025年产能规划目标来看,温氏出栏目标为3500万头,新希望为1700万头,正邦科技为700万头,神农为350万头,东瑞为160万头,ST天邦为500万头……
综合以上多方面信息,
2025年生猪市场面临着产能过剩的潜在风险,尽管官方及时预警,但仔猪市场却因市场预期等因素逆势上扬。养殖户在补栏决策时需格外谨慎
。虽然当前以高价补栏仔猪,在当下行情下仍有微薄利润,但考虑到未来生猪出栏量的增长趋势、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各大养殖集团的扩能计划,2025年市场行情不容乐观。养殖户应充分参考官方预警信息,结合自身实际养殖成本与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分析、谨慎决策,切不可盲目跟风补栏,以免陷入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低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