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是基层卫生服务的中坚力量,也是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佳提供者,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基层全科医师培养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根本途径。2018年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师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2018年1月29日,在全国基层卫生工作会议上,强调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核心也是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梅奥国际表示,我国全科医师配置与国家政策要求的目标还有很大缺口,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短板,存在着基层全科医师年龄老化、待遇偏低,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少,培训积极性不高,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为此,建议:由政府主导,制定相应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医学院校学生或在职医务人员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配套设置,大力培养适宜基层的技术人才,能开全科专业以培养适宜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基层。
全科医师的培养采用多元化模式。
一是医学院校培养。包括招定向规培生,相关定向的县区、乡镇、社区给予资金政策扶持,可以签订相关协议。
二是全科医学基地培养,针对大学毕业生,医院在职职工等。
三是转岗培训,对于其他专科人员进行定期的转岗培训。四是针对性地开展短期、专科、专题性的学术讲座,以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理论水平和诊疗水平。
同时,大力引进人才,强化全科医学的引进培养,改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结构。采用“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的培训模式,学生毕业后关系挂靠在县培训管理中心,经过三年规培,由县卫生部门统筹分配至乡镇医疗机构,鼓励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全科医学领域。
多点执业,联网会诊。社区或乡镇卫生站与具备全科资质的大医院对口合作,有资质医生可以多点执业,定期基层出诊;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的优势,联网会诊,在合理的流程下给予可行的技术指导。
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包片、定向转诊合理流动。利用“医联体”上下互动,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下沉,进行针对性帮扶活动,专家下乡定期合作开展一些基层医院适宜可行的、广大群众所需的医疗服务及简单的手术等。
梅奥国际认为,
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
,
全科医学在我国得到一定的发展
,
但依旧存在包括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素质能力不够等问题
,
与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国家差距较大
.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全科医学及其团队的发展和建设
,
基层全科医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重视
.
探索改善作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最为薄弱的基层全科医学的建设和发展之路,我国发展全科医学的相关政策,并提出将“全科医生”正名为“首诊医生”,借鉴免费师范生政策招收免费医学生,建立基层全科医学教学与实践基地,多举措留住并吸引优秀全科医生在基层服务等建议.
文章均来自网络新闻以及各位网友的奇思妙想,版权当属原作者,若有侵犯,请及时联系我们;若未标明来源,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