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易方达汪玲,今天想跟大家聊聊:
如何通过了解自己的风险特征,选到适合的养老基金?
经济学硕士
16年
基金投研经验
14年
投资管理经验
当我们在进行基金投资时,通常会通过一系列测评问卷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风险特征,一个人的风险特征通常由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共同决定。
那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了解风险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哪些投资决策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话题,帮助投资者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养老基金。
投资者的风险特征由客观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主观的风险偏好共同组成
风险承受能力是指投资者在面对潜在损失时,能够承受的损失程度。
风险承受能力与一些相对客观的指标有关,比如投资者的
财务状况、投资目标、投资期限,
以及其他个人情况,比如年龄、健康状况、家庭责任等等。它反映了投资者在不损害其长期财务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
由于对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更多基于相对客观的指标,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不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短期涨跌的影响。
风险偏好是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即他们愿意接受多大程度的风险以期望获得更高的回报。
风险偏好与投资者个人的一些主观的指标相关,比如投资者的
心理特征、经验、信念和价值观
等等。主观性的特征使得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容易出现变化,在现实中尤其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短期涨跌的影响,比如在牛市时风险偏好往往偏高,而在熊市时容易偏低。因此根据风险偏好的变化进行投资容易出现追涨杀跌的问题。
在不同的风险特征下,投资者该如何做出适合自己的养老投资决策呢?
当我们在描述一个投资者的风险特征的时候,一般会出现以下四种情形:
当投资者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匹配时,该如何选择养老基金是相对清晰的。
如上表中的情形1,投资者可以选择平衡型或者积极型的养老目标风险基金;而对于情形4,建议投资者选择稳健型或者更加保守的养老目标风险基金。
但有时候,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往往并不匹配: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避免风险(风险偏好低,属于风险厌恶型),哪怕他们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比如情形3;而另一些人可能愿意为了更高的潜在回报而接受更多的风险(风险偏好中或高,属于风险中性型或风险喜好型),但他们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可能较低,比如情形2。
当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不匹配的时候,通常有两种可行的建议:
比如在情形2、3中,均按照风险承受能力对应的风险水平进行投资决策,而不太考虑变化相对较快的风险偏好。这个原则更适合用于一些投资目标明确、投资期限较长期的单项投资决策,避免投资者因为短期风险偏好的变化而偏离了长期的投资目标,比如养老基金的投资就可以参考这个标准。
比如在情形2中,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但风险偏好较高,则以风险承受能力所对应的风险水平为准;在情形3中以风险偏好对应的风险水平为准。按照最低风险原则进行投资决策,适度牺牲了投资者的收益要求,但能够在市场大幅波动过程中帮助投资者规避不必要的低位止损,这种方法更适合用于投资者个人整体的投资决策。
由于篇幅有限,今天先和大家分享这些,有机会还将继续为大家分享个人养老金投资有关的思考。养老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希望这条投资之路,我们能始终相伴。
风险提示: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观点,亦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建议持有人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材料不构成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和获奖情况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完整版风险提示函详阅易方达官网。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