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三分钟
4 亿中产财经资讯平台,专注深度财经商业报道。由财经媒体人杨瑞团队执笔,出品《广州租售同权》、《北京学区房多校划片》、《国家抢占人工智能制高点》等多篇千万级刷屏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超大规模操作手册:在 GPU 集群上训练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三分钟

破2.4万!南京房价,卷疯了

财经三分钟  · 公众号  ·  · 2025-01-22 17:45

正文



南京房价,去年跌了20%

在救市托底政策狂轰滥炸之下,南京2024年的二手房成交量,较前一年,有了轻微回升,但新房成交,依旧在下降。

数据显示,南京去年 (截至12月27日) 的新房成交量33982套,相比于2023年减少了1万多套,降幅23.5%。

图源:南京楼市

二手房方面,根据我爱我家南京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二手住宅成交99409套,与前一年基本持平,略微增长。

来源:我爱我家南京研究院

而房价,则仍在下跌,无论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是机构的数据,都在佐证。

国家统计局方面:

2024年11月份南京新房同比下跌了7.6%,二手房价格同比下跌7.4%。

机构方面:

我爱我家南京研究院披露,南京的二手房成交量见顶于2020年,房价见顶于2021年。2023年在业主们疯狂降价让利的情况下,二手房成交量上涨了不少。

其二手房价格,2023年跌破了3万元。2024年均价跌破了2.4万元,至23661元/平方米,跌幅20%。

贝壳找房数据显示:

过去两年,南京下辖的各区,房价全线下跌,都进入了深度调整周期。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贝壳找房

其中核心区的建邺与外围区的栖霞、江宁、浦口、六合、溧水,去年年末均价相较于2022年5月份,跌幅都超过了三分之一,栖霞跌幅位居全市第一。

核心区鼓楼、玄武、秦淮跌幅都超过30%。

此外,从房价变化可以看到,哪怕去年开启新一轮救市的四季度,南京房价依旧没能止跌,六合区的房价在去年四季度跌破了万元,玄武跌破了3万元。




南京房价为何跌幅如斯

逻辑并不复杂,既有大环境的客观因素,也有南京自身的主观因素。比如:

第一,南京人口竞争力中规中矩。

相比于南京,杭州其实炒作程度更甚,成都、西安的炒作程度也不比南京弱,但在强二线城市中,南京市场的房价跌幅比它们都大,只比武汉好一些。

武汉是因为库存太大,位居全国第二。

南京则有人口增量不够显著、产业中规中矩的原因。

在中心城市疯狂增长的年代里,深圳、广州都是每年都是五六十万人口增量,成都、杭州、西安、武汉等城市都是三四十万的人口增量。

而南京,过去十年,没有哪一年的增量超过20万。过去十年增量最好的年份是2014年,增加了19.21万,大多数年份增量都只有几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南京市统计局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全国人口增量创新低的2021年,南京常住人口增加了10.34万人,增量位居内地第11位。

在2022年全国人口见顶减少85万的背景下,南京增加了6.77万人,增量位居第14位。

2023年南京人口增加了5.59万,增量位居第16位。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没有更坏,也没有更好。

第二,经济增速放缓。

房地产之于经济的关系,是后者决定前者,而非前者决定后者。也即经济兴盛下的房地产才会繁荣,才有意义。经济疲软,房地产也不会不好受。

逻辑很简单,只有经济增长收入才能增长,大家才有能力买房。



如果纯属以来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则是虚假繁荣,一旦遭遇调整,就会被打回原形。

本号这几年分析过的南宁、昆明、太原等城市就是例证。

南京2024年的经济增速,表现并不亮眼。

南京一季度GDP实际增速只有3.8%,跑输了全国平均增速。而且,这一增速与长沙一起,在26个万亿GDP城市中并列倒数第四。

2024上半年,南京增速为4.4%,在26个万亿GDP城市中,依旧位列倒数第四。

2024前三季度,南京增速依旧是4.4%,依旧跑输了全国大盘,增速依旧位列26个万亿GDP城市倒数第四位。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南京,一座房价透支的城市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经济问题,而所有经济问题的本质都是产业问题。

南京,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光凭印象或者网络上的报道,感觉很牛。它是经济第二强省江苏的省会、六朝古都、民国都城,并且是目前唯二用“京”字命名的城市。

南京的确很牛掰。

这个地方,古代被称为金陵、建康、应天,南京这个名称起源于明朝。

朱元璋在南京开国,以开封府为北京,应天府为南京。十年后,“北京”开封府被撤销,南京也改为京师。

朱棣在靖难之役后,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开启天子守国门模式,京师再次成为了南京,形成了一北一南两京。

尽管告别了京师头衔,但南京在南直隶头衔加持下,经济、人口丝毫不弱于北京。到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12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终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如今的南京,虽然再也无法与北京争雄,但作为中国内地GDP十强城市,南京的综合实力依旧可圈可点。尤其是教育实力。

南京坐拥52所高校,其中34所本科院校。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两所985兼211高校。另外还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211大学。

在国家公布的第二批“双一流”大学数量排名中,南京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京沪。

来源 :城市进化论

但南京也有明显短板。

南方周末2024年的一篇文章《南京:直面城市无大厂论》,直指南京的短板。

文章指出:

有大厂,就有学历与才华兼备的年轻人集聚。在北京、杭州、深圳,这样的“大厂定律”一直在鲜活上演。然而,拥有五十多所高校、“双一流”大学数量全国第二的南京,却略显尴尬。

来源 :南方周末截图

文章从人才、营商环境、城市历史、城市地位角度综合分析了南京缺少互联网大厂的原因。

并给出了一项建议,鼓励被称为体制之城、公务员之城、国企之城的南京,构造长期主义的营商环境。

体制之城、公务员之城、国企之城这些标签加身,让南京获得了一个“长三角小东北”的称号。

客观来说,南京在全国可以吊打一大批城市,但在头部强城中,却略显尴尬。我在之前写南京的文章中,用了四个形容南京,“中规中矩”。

人口竞争力中规中矩,产业中规中矩。

人口中规中矩,上面已经介绍。

产业方面,南京的工业增加值排名在十名开外。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营收排名,南京同样在10名开外。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公布的其下辖的13个城市市区工业实力来看,南京甚至比不过万亿GDP新秀常州。

比如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南京市区4294个,其中大中型企业385个。常州这两个数据分别是5599个、466个。

苏州的市区的工业实力,在各项数据上都位居第一,所以不要再说苏州是因为下辖的县级市强而强,其市区也是江苏第一强。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南京的千亿产业数量不错,有6个千亿产业。6个千亿产业总营收达到了10337.8亿元。高于成都、郑州、杭州。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南京2023年统计年鉴

然而,虽然有6个千亿产业,却没有特别能打的产业、特别冒尖的产业。没有一个产业的产值突破3000亿元。

从产业实力来说,南京的当家产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2年该产业营业收入2318.6亿元,位居南京第一。

然而,就是这个位居第一的当家产业,其他城市比起来,不值一提。

在这一产业上的霸主,是深圳。2022年深圳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25575.79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苏州,2022年为12727.6亿元。第三是东莞,也在万亿之上。这也是全国仅有的三个拥有万亿产业的城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