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美术学院
微国美,微距离,欢迎订阅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微观国美,私享平台,以小见大,汇聚思想,将学术家族的艺术笔记,近距离地推送到您的掌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美术学院

不断实验——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实验教学展即将开幕 全面展示「建院」十年实验教学成果

中国美术学院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4-08 22: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07年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正式成立。在成立仪式上,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提出了方向鲜明的建筑教育主张—— 重建一种当代中国本土的建筑学。


2007年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建院79周年暨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成立典礼


可以说,建筑学科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复兴之路从一开始就是一条探索之路,它的成长历程反映出鲜明的研究型艺术院校特征。建筑艺术学院的成立,意味着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科的整体重建,是数十年学术积累和探索的结果。


早在1928年蔡元培先生在杭州创立国立艺术院始,学院就有设立建筑系的想法,并在课程中开设了建筑课;1938年,学院招收建筑专业学生,四十代末又重办建筑专业;1952年院系调整中,国立艺专建筑科与之江大学建筑系、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合并,整体迁入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1987年中国美术学院创办了全国最早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01年重建建筑艺术专业,提出以「实验建筑」作为基本教学方向;2003年成立建筑艺术系,2007年成立建筑艺术学院。


建筑艺术学院教学场景


如今,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成立已有十个年头。


从1987年到2017年,经过数代学人前后30年执著的思考与探索,一种具有鲜明艺术院校特点、具有中国本土根源的教育体系与工作方式已在这个重建的建筑艺术学院中形成。


2017年4月8日,在建筑艺术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国建筑国美之路系列学术活动将陆续拉开帷幕。活动包括 「不断实验——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实验教学展」 「重返现实——建筑教育领导者论坛及系列专题讲座」 两部分。



什么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最突出的学术特征? 「我想,应该是它一直坚定推动的‘实验建筑’教学改革运动。」 本次展览总策展人、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建筑学院院长王澍介绍道。


将于4月9日开幕的「不断实验——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实验教学展」 分为 如画、材料、椅房、批判 / 混响 / 边缘、建构、观绘、书写、虚无 / 城市 等八个板块,是 对建筑艺术学院「实验建筑」教学探索的一次全面展示。展览使用策展人制, 策展人以教学的实验性为唯一标准选择参展教师和课程。课程范围涉及五年制全部教学课程与四年制的局部。



时间回到2003年, 建筑艺术系成立之际 ,王澍和陆文宇共同起草了第一份「实验建筑」 本科五年制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对培养一种能劳作的思想性建筑师的展望,从动手开始的四种材料建造课程,三年制现象素描课程,一年制书法课程,强调现场性的「水墨空间渲染」、以「园宅二元论」为出发点的二年级建筑基础课程,以「城乡对立」为对象的三年级建筑学批判课程,以「自然建造」为主题的四年级建构课程, 以山水画研究为观法的「如画建筑」观,五年级毕业设计的开放教学工作坊,对多线索编织型教学与教师结构的期待。


这个大纲几乎所有内容都得到实施,覆盖了建筑系五年制全部课程,并从局部开始推动了城市、景观和环艺的教学改革,并在此次展览中得以淋漓极致的展现。


建筑艺术学院教学场景


「建院」十年,不断实验。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成立十年来有何成果?让我们在展览中一探究竟!


不断实验——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实验教学展

◎ 开     幕 2017年4 月9日上午10点

◎ 展     期: 2017年4月9日—4月21日

地     点: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号)

◎ 策 展 人 王    澍

◎注意事项: 展览开幕式需凭邀请函或入场券入场,开幕式结束后展览对公众开放;请观众遵从现场工作人员安排, 有序入场, 文明观展





资料提供|建筑艺术学院

编辑|廖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