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阴道炎类型较多,今天只分享常见和重要的类型。
细菌性阴道病:
首先说一下,关于这个疾病的名称,一些检验人员,甚至一些医生,都还喜欢叫“细菌性阴道炎”。
虽然它是阴道“炎”,但是它真的不一定有“炎”,起初被称为“非特异性阴道炎”。现在的研究就是阴道加特纳菌、阿托波菌、普雷沃菌、动弯杆菌、纤毛菌等导致的,从以往加特纳菌单一感染的认知从脱离出来了。而且,发病时阴道黏膜无明显炎症反应,故称作细菌性阴道病,而非细菌性阴道炎。
插了一句题外话,这书本上的解释倒是和我理解的不一样。你看,这也是检验和临床的区别。我理解的是,细菌性阴道病时分泌物检测时,典型特征是加特纳菌等附着在上皮细胞上形成典型“线索细胞”,并不一定会白细胞,因此才叫细菌性阴道病。
高中的时候,老师送我一句话,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想当然。好的,下次,我装逼之前再多看看书。
《中华妇产科学》第三版:
《中华妇产科学》第四版:
小结:
1983年提出的Amsel临床标准,在第四版中被指出,方法简单,主观性强,重复性差,影响因素多,且目前临床上50%阴道感染为混合性感染,此方法并没有办法判断是单纯BV还是BV混合感染。
Nugent评分标准的表格也有一定的变化:
第四版对
Nugent评分给予了极大的肯定:重复性好、分泌物涂片能长期保存,有较为客观的评分标准。
微生物培养、VPIII均未接触,暂不评价。
第四版增加了BV Blue检测法,通过检测唾液酸酶来间接检测可以产生唾液酸酶的细菌如加特纳菌等。这是第一次阴道分泌物化学检测被列入化学检测,算是一个肯定,也是进步。
但是我始终还是要说,肯定是肯定,但是试剂厂商还得加油,还得努力,把试剂做得更好,才能真有人用。十年前我就用过,太烂了。
第三版:
第四版:
这个VVC诊断,没有什么好说的,诊断也没有太多变化,不过第四版没有再提乳胶凝法,可能是真菌镜检挺够了。
但是这个名字,可得好好说一说。
我都震惊了,2024年了,你们还在叫霉菌?
这个问题我八年前就说过,而且说过好多次了。
这个问题怎么来的?
傻逼教科书教你做人。
不想说太重的话,就叫你一声小可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