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伽罗生活
很多又好又便宜的生活用品,你并不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TF和LOF圈  ·  继续关注AI产业趋势 ·  15 小时前  
聪明投资者  ·  OpenAI奥特曼:千万不要让别人把你拉入平庸 ·  昨天  
调研心得  ·  暴涨!大方向定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伽罗生活

玻璃的美,直接热烈、惊心动魄,为什么在中国不普及?

伽罗生活  · 公众号  ·  · 2017-06-26 22:16

正文


伽罗生活出品

JALO HOME




JALO HOME ∣ ISSUE 125

玻璃的美,直接热烈、惊心动魄,为什么在中国不普及?




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施华洛世奇(Swarovski)的产品是天然水晶。在了解到真相后,有一种被深深欺骗的感觉。施华洛世奇水晶(Swarovski crystal)实质上是指有施华洛世奇特色的铅玻璃。crystal可以泛指所有晶体,到了中国就被营销高手们偷梁换柱,给施华洛世奇(Swarovski)戴上了天然水晶的高帽子。

施华洛世奇(Swarovski)的水晶玻璃制品,让很多见到它的人都心生迷恋


我们更熟悉的玻璃,可能就是超市里或者宜家(IKEA)几块钱一个的水杯。玻璃似乎也就此被盖上了廉价的印章。


但其实,玻璃器皿是可以非常精致和高贵的。与陶瓷的温润内敛相比,玻璃的美来得更加直接热烈、惊心动魄。这次就给大家揭开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玻璃的面纱,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些美貌的玻璃杯。


国产的玻璃杯有多丑不用我再多说了,而内外兼修的玻璃杯可不是宜家和Zara Home那样的款式和品质。捷克“水晶杯”、威尼斯高脚酒杯、日本硝子杯具等用美得嚣张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玻璃可以美得纯净


也可以美得绽放、热烈


水晶玻璃灯,永远是奢华的象征


玻璃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仅仅是作为器皿来使用



玻璃也可以做出宝石般的质感



玻璃的起源


关于玻璃的起源,有很多浪漫的传说。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在《自然史》中讲述了古时人们一贯认为的玻璃发现历程:相传,曾有一些船员在现在黎巴嫩地区的海滨做饭充饥,由于未找到合适的大石块来生火坐锅,便用随船带来的碳酸钠矿石来替代。“当这些矿石受热,并与沙滩上的沙子充分融合时,一种古怪的液体便开始四处流淌。据说,这便是玻璃的起源。”


看了这个故事你大概就明白了沙子可以作为玻璃的原料。玻璃的材料成分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基本原料、助溶剂和着色剂。


玻璃的基本成分是二氧化硅,主要来源于石英砂。越是质地纯净的石英砂,做出来的玻璃就越纯净。当二氧化硅含量越高的时候,就需要越高的熔化温度。二氧化硅的熔点高达1600℃左右,而助溶剂可以让玻璃在较低的温度下呈现软化状态,常用的助溶剂有纯碱、硼酸等。


石英砂


欧洲内陆地区的很多植物燃烧后的灰烬都含钾碱,可以作为助溶剂,比如欧洲蕨、山毛榉,利用这些林地植物的灰烬制造的玻璃被称作“森林玻璃”(waldglas)


往玻璃原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便可使玻璃对光线的吸收有不同的选择性而显示不同颜色。这些金属氧化物便是着色剂。这并不是稀奇的知识,但是量的配比可以决定色彩是否纯正,是各家的独门绝招。


玻璃的调色是各家的独门绝技,秘不外宣


几种彩色玻璃的常见色


制作粉色玻璃的成本要比其他的颜色高



水晶和玻璃


虽然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但水晶是天然的结晶体矿物,而玻璃只是含有二氧化硅的熔融状态混合物。天然水晶主要产于伟晶岩脉或晶洞中,对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虽然产地众多但原料价格并不便宜,并且水晶的硬度为摩氏硬度7,切割雕刻并不太容易,所以市面上的几乎所有的“水晶杯”其实都是用铅晶质玻璃制作的。高品质的铅晶质玻璃可以非常接近天然水晶的质感,并且凭借可柔可刚的特性,可以被塑造成更丰富的形态。


铅晶质玻璃(lead crystal)是英国人在探索生产威尼斯玻璃的过程中诞生的。在玻璃原料中加入氧化铅可以降低玻璃硬度而易于切割,而增加玻璃的密度,提高透亮度和折射率。所以铅玻璃做成的玻璃杯手感沉重,特别的耀眼动人。


捷克、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铅玻璃制作技艺很高,加上高超的切割技术,玻璃器看起来格外高级,丝毫不会让人质疑“水晶”的身份。大名鼎鼎的施华洛世奇(Swarovski)和巴卡拉(Baccarat)的产品其实就是“铅晶质玻璃”。中国在这方面还属于学徒工阶段,不仅切割技术落后几十年,铅玻璃也不如国外的晶莹剔透,市面上优质的铅玻璃制品都是国外进口的。


欧盟规定氧化铅含量大于等于24%的铅晶质玻璃可以不用包含玻璃字样,这大概就是误解的根源了。


高铅晶质玻璃器格外美丽,但据说用作食器可能会引起铅摄入过量而中毒,这类器皿更适宜作为装饰摆件,入口的东西还是避免用这类器皿来盛放吧。


巴卡拉(Baccarat)的水晶玻璃,通透感摄人心魄


the Crystal Saint Louis 的水晶玻璃灯具,反射出梦幻般的光芒



吹制和压制


相信很多人对玻璃制作的认识都来源于吹制玻璃的场景。吹制玻璃的原理和吹气球很类似,就是利用玻璃料的延展性,通过吹气使玻璃料泡撑大,再用工具进行塑形。而压制玻璃是将软化的玻璃料压进模具,利用里外模之间的空间造型。


吹制玻璃器和压制玻璃器其实并无优劣之分,只是针对不同的需求而采取不同的工艺。如果要制作很薄的玻璃杯,只能吹制,压制的玻璃杯一般比较厚重。但如果是制作一些造型比较特别的玻璃器,压制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人工吹制玻璃 


吹制玻璃通常看上去比较薄


古罗马时期的吹制玻璃

压制玻璃通常比较厚,形状比较规整

这个著名的鱼瓶也是压制玻璃


压制玻璃也可以做多种造型



为什么玻璃器具在中国不普及


玻璃在中国也有很悠久的历史,在古时被称作“琉璃”“硝子”等,春秋时期时就已经能炼制出七种颜色的玻璃,以礼器、配饰等小件器物为主。但玻璃终究还是没有像陶瓷一样,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中国人因为喜欢吃热食,饮热饮,而过去的玻璃耐热性能不佳,高于80℃就可能会炸裂,所以在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是耐热性能极佳的陶瓷产品,玻璃制品并不像在欧洲国家那样普及。


fire king,高硼硅玻璃的耐热性能比较好,可以盛放热食热饮


上层阶级的喜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陶瓷在中国有更加悠久的历史,从原料到工艺都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几乎历代皇室对陶瓷生产都非常重视。比如在宋朝,就有专为王公贵族生产瓷器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官窑,雍正皇帝甚至会直接干预陶瓷的生产设计。而在欧洲,拥有威尼斯玻璃器具,在文艺复兴时期被视为是一种富裕和能言善辩的标志。威尼斯的玻璃制品价格很高,甚至高于黄金。1346年威尼斯甚至打破社会传统,允许玻璃工匠的女儿与贵族通婚。


此外,中西方的性格和审美趣味差异也造成了中国人更加偏爱陶瓷,而欧洲人更喜欢玻璃。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含蓄古朴的陶瓷更加符合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古代的玻璃制品,也极力在模仿玉的温润婉约。西方的玻璃器重器型,工匠的性格似乎都能透过玻璃器展现出来,更加符合现代人展示个性的需求。不同的场合所使用的玻璃器具都不同,喝红酒、白葡萄酒和香槟都有不同的杯型要求,甚至喝不同产区的红葡萄酒也有细致的区分,而喝威士忌的时候多用敦实而晶莹剔透的“无脚水晶杯”(tumbler)。


北宋 汝窑,中国的瓷器有一种静谧的美,与玻璃的美不一样的感觉


宋 定窑 刻花牡丹盘,温和而不张扬的美


中国红山文化出土的玻璃人偶,明显能感觉到类似玉的温润


古罗马时期的玻璃器皿,有浮雕造型


古罗马时期的玻璃罐


意大利威尼斯慕拉诺(murano)出产的玻璃,梦幻的颜色


意大利威尼斯慕拉诺(murano)出产的大高脚杯,从色彩到造型都体现出意大利设计的高超水平



介绍一些美貌的玻璃杯


■ 不同的颜色


透明玻璃杯是大家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最多的,但也最考验原料品质的。彩色玻璃中我最喜欢的是烟青色,带着一点酷酷的感觉。无论是无色还是彩色,好的杯子一定是晶莹剔透无杂质,透亮度极好的。


捷克无色水晶杯,晶莹剔透


日本广田硝子的茶壶,薄而透,吹弹可破


玻璃的美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色彩,让色彩多了一份神秘感


意大利威尼斯慕拉诺(Murano)出品的高脚玻璃杯,高超的造型和配色



Nude的绿色人脸玻璃器


■ 不同的纹理


过去饮水时我偏爱平滑无修饰的玻璃杯,像水一样不张扬、手感好就足够了。但自从看到过一只漂亮的车刻竖条纹玻璃杯之后,就沉迷到搜寻各类纹理的玻璃杯中不能自拔。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有冰花纹、钻石纹、锤目纹和车刻复古花纹。


① 冰裂纹


冰花玻璃是将吹制的玻璃泡投入水中使其粉碎,但由于操作时速度极快,玻璃碎片仍然可以黏合在一起,随后在不失去碎裂效果的前提下重新加热。


冰裂纹有一种临界的美感


② 錘目纹


锤目纹在日本金属器物上常见,被利用到玻璃上也依然有斑驳沧桑的感觉。虽然依靠手工捶打而出,但不形成具体形象。


锤目纹有种斑驳沧桑感


日式的玻璃杯偏爱这种纹路


③ 钻石纹


钻石纹是我自己取的名字,其实就是纵横交错的纹路将玻璃表面切割出一粒粒钻石的形态。


法国巴卡拉(Baccarat)出品的钻石纹水晶玻璃器皿


这种钻石纹的彩色高脚杯比较常见,各大玻璃品牌都有出品,很有情调的杯子


④ 车刻复古花纹


切子是车刻复古花纹玻璃杯的典型代表。切子是日本对使用金属砂盘或磨石切割打磨成型的玻璃器的统称,这种工艺源于英国的铅玻璃车刻技术。日本人长于学习,把车刻技术发挥到极致,创造了光彩夺目的江户切子和萨摩切子。


非常喜欢这种车刻竖纹,克制的美


冰花纹,是常见的玻璃刻花


日本江户切子,色彩是日式的,但又是绚烂的感觉


日本江户切子,宝石般晶莹


广田硝子,很多东西日本人都能做到跟西方差不多


萨摩切子,耀眼的美


日本萨摩黑切子



看完这些图片,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强烈地感觉到这些西方玻璃制品代表的文化是热烈的、绚烂的。但实际上,中国人熟悉的审美方式是内敛、含蓄和温和的,这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如果你也喜欢这种热烈而璀璨的美,那么可以更多地接触和习惯于一些玻璃制品,这会让你的生活打开一片不同的天地。




END


转发给你脑子里第一个想起的人~






伽罗生活(Jalo Home)是中国新锐的家居新媒体,

提供有营养有干货的原创家居文章,

教你用合理的价格买到中高端家居产品,

努力提升国人的家居审美和生活品质。


每周一、周四更新~

版权声明

伽罗生活的文章均属原创,禁止任何渠道平台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我们的商务总监会跟你没完没了直到法庭见。图片来自网络。
热切期待你的转发和赞赏,不要再让你的家居审美停留在石器时代了。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伽罗生活中产阶级的家居生活指南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 

伽罗生活(ID:jalo_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