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职场说
聚焦医生职场,洞察职业风云。我们致力于为广大医生提供最全面、最实用的职场指南。关注科研职场说,让您在医学的职业道路上不再迷茫,一路畅行。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职场说

政协委员联名提案:集采药或存疗效危机,国家医保局即刻牵头彻查,一致性评价有新要求

科研职场说  · 公众号  ·  · 2025-02-03 17: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反映部分集采药疗效欠佳,国家医保局牵头调查,医学专家呼吁提高一致性评价标准、完善监管与选择权分配。





在药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当下,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落实无疑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然而随之而来的药品质量问题却引发了公众对用药安全的极大关注,国家医保局针对这一问题启动了一项深入调查。



这项调查始于上海市“两会”期间,多位专家联名提交的一项关于医疗质量的严肃提案。


提案表达的医界担忧


1月15日,来自上海市的20位政协委员,其中包括国内多家知名医院的党员代表和科室主任,联合提交了一份提案,直指高血压、糖尿病治疗药物及手术麻醉用药等领域中,部分集中采购的药品质量存在问题。


根据临床医师的反馈,这些药品的疗效常常不如预期,医生为了获得过去使用原研药物时的效果,不得不增加药物剂量,但即便如此,效果依然不理想。


这不仅增加了医师的工作负担,也在患者治疗效果上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揪心的临床实录


一名医生分享了他在家庭中的困惑:他的父亲是一名长期高血压患者,使用原研药时控制得当。


然而在社区医院更换为国产仿制药后,父亲的血压不降反升,这让他在自家医疗决策中感到迷茫。


手术麻醉的情形也同样令人担忧。多位外科医生报告,新集采麻醉药物的效用较弱,手术过程中患者清醒的状况增多,医生被迫精准调节剂量,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手术风险。


深层问题:质量控制的代价


关于这些药品质量问题的源头,部分医学专家和业内人士将责任归咎于企业在成本控制中的策略。


为在市场中争得价格优势,部分企业可能采用节约成本的方法,如使用价格更低的辅料,或者通过工艺优化来压缩成本。


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动,可能对药物的生物等效性和临床效果产生实质影响。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初衷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确保仿制药质量与原研药相当。


然而目前只要求生物等效,却未能涵盖临床等效的标准。相比之下,发达国家要求更严苛的标准,涵盖药物化学成分、辅料及工艺的等同性,以及药代动力学表现。


这让一些企业在我国的宽松标准下得以钻制度空子,从而影响了医疗质量。


如何改善药品质量保障


如何回应这些引发广泛关注的问题?多位专家和政策制定者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


首先,他们倡议在药品生产和监督环节设立更高的入门标准,以保证即便是仿制药也能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媲美原研药。


可以通过在一致性评价中引入更多的临床试验,严格把控药品疗效。


此外,专家们建议增加原研药与仿制药的选择权,将决定权重新交到医生手中。


对于有经济能力并愿意选购原研药的患者,应允许他们进行选择,医保可以通过调整报销比例来支持这一选择。这不仅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也有助于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最后,专家们强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重要性,呼吁建立更全面的监控机制,及时揭示和解决潜在的用药风险。


这需要不仅保障药品的安全性,而且要记录和广泛分析集采药品的临床不良反应报告,从而为以后的采购政策提供参考。


结语


国家医保局在收到这些反馈后予以高度重视,并表明迅速展开相关调查计划的决心。


通过深入了解来自临床一线的实际需求与问题,政府希望迅速找到解决方案,确保药品集中采购机制不再是医疗保障体系的短板。


业内人士期待国家适时调整药品政策,优化采购程序,推动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医药商业环境中,尽管挑战不断,但希望依然存续,期待解决问题的信心不减,未来不再有因药品质量问题而焦虑的人群。


点点 转发 ,转发给你想要分享的人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