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指皮肤组织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作用后引起的损伤,常见于肿瘤局部放射治疗的并发症,也可能在核事故、放射事故和长期职业暴露等条件下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是皮肤组织受到电离辐射后发生的病理改变,局部皮肤可能受到一次大剂量外照射或短时期内几次大剂量外照射所致,产生红斑、疼痛、溃疡和坏死等。长期暴露于辐射后数周甚至数年出现的皮肤溃疡、坏死和纤维化等。放射性皮肤损伤目前尚缺乏有效专门治疗药物和方法。
近日,浙江大学周民教授团队,在基于皮肤放射性损伤治疗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Biomaterials期刊发表了题为:Phycocyanin-based multifunctional microspheres for treatment of infected radiation-induced skin inju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工作开发了一种基于藻蓝蛋白的多功能微球在治疗感染性辐射诱导的皮肤损伤中的应用,并在小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Phycocyanin-based multifunctional microspheres for treatment of infected radiation-induced skin injury藻蓝蛋白(Phycocyanin, PC)是一种从微藻中提取的天然蛋白,具有清除活性氧(ROS)、修复辐射诱导的皮肤细胞损伤和改善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的能力。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使用微流控技术在海藻酸盐(ALG)中包封藻蓝蛋白模板化硫化铜纳米粒(PC@CuS),从而形成多功能微球(PC@CuS-ALG)。藻蓝蛋白是一种来源于微藻的天然蛋白质,具有清除活性氧、修复放射线导致的细胞损伤、改善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的能力。CuS具有光热抗菌效能。微球有助于伤口保湿,持续释放PC@CuS,并为细胞迁移和生长提供支持环境。PC@CuS-ALG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清除ROS、修复辐射诱导的细胞损伤、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能力。在体外巨噬细胞实验中,PC@CuS-ALG能够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减少促炎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抗炎M2型巨噬细胞比例,并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在感染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中,PC@CuS-ALG不仅有效抗菌,还可加速表皮组织再生,增加真皮肉芽组织厚度和成熟度,改善炎症反应,从而加速放射皮肤损伤愈合。该多功能微球集成抗菌、抗炎、抗氧化、促修复等多种功效,为临床难愈的感染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治疗策略。浙论文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博士后董佳和博士生郎誉童,浙江大学周民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王守界副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领军创新创业团队引进计划等基金项目的大力支持。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biomaterials.2024.123061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