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药魔方
记录行业发展,揭示产业趋势!医药魔方持续输出具有行业理解和深刻洞见的内容,包括药品市场格局变化、医药行业趋势演变、政策解读、代表性公司业务分析、医药行业标杆人物专访、重磅事件解读等,帮助用户理解医药行业生态和演变,辅助行业用户决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日报  ·  妙瓦底,再遣返111人! ·  2 天前  
舜网  ·  演员鹿晗关晓彤,热搜第一! ·  2 天前  
舜网  ·  演员鹿晗关晓彤,热搜第一! ·  2 天前  
自贡网  ·  “蓉瘾”犯了怎么办?凤凰山见! ·  3 天前  
宁晋人民广播电台  ·  微信上线新功能!可一次性删除所有单向好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药魔方

没有明星,何以创纪录?| 独家专访同润生物陈志宏

医药魔方  · 公众号  ·  · 2024-10-19 08:30

正文

“我们没有‘明星’阵容,但做出了一个明星产品。” 同润生物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志宏博士接受医药魔方Invest独家专访时平静地说。

就在两个月前,一笔创纪录的BD交易将同润生物推至聚光灯焦点处。2024年8月9日,默沙东宣布,以7亿美金首付款收购同润生物新型在研临床阶段双特异性抗体CN201,后续基于开发和获批相关进展还将有最高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据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截止该交易宣布时间,以首付款计,这笔交易全球范围内单一资产排名第二,中国排名第一。

更不常见的是,默沙东为CN201支付的首付款,占总交易额的比重超过50%,足见这个产品在这家老牌跨国药企心中的含金量。

与创纪录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润生物及掌舵人陈志宏的朴实无华乃至默默无闻。

在接受医药魔方Invest采访前,陈志宏几乎“0专访”,同润生物自2018年成立后鲜少曝光,几十号员工也如陈志宏所言并非“明星阵容”,但都是脚踏实地、有丰富国际化创新药研发经验的制药人。

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团队何以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创纪录的明星产品?对于正身处资本寒冬中的中国创新药行业,同润生物的经验能够带来哪些启示?

同润生物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志宏博士


挺过长夜见黎明


能做成创纪录的BD交易,同润生物靠的不是幸运。

在CN201出I期临床数据前,陈志宏就已经在为CN201寻找BD和融资机会而四处奔波。

“创业公司人手很紧张,很长时间我都是同润生物BD的第一号也是唯一一号员工,在美国各种学术产业会议上奔走,希望和跨国药企BD或者早研相关负责人建立联系,寻找合作机会。”陈志宏坦言。

作为一家Biotech公司,又遭遇行业周期,陈志宏回忆,同润生物想要在欧美跨国药企中“刷出存在感”很不容易。

“这些跨国药企负责人都很忙,经常被人蜂拥围簇,交换名片都很难挤进去,但我不想放弃,很多时候只能赶快拍下他们的名片,后续找机会联系交流,以至于我相册里面现在还有很多匆匆忙忙拍下来的人手持名片的照片。”陈志宏笑着说到。

只要努力总有机会,陈志宏一度争取到5分钟在一家头部跨国药企相关负责人面前介绍同润生物,对方也对CN201感兴趣,并希望通过邮件进一步了解,但最终因为CN201所处阶段尚早,合作没有进一步积极推进。

但这些挫折都没有磨灭陈志宏的信心。 “CN201临床数据出来之前,我跟团队说,我们新药研发就像打隧道,里面漏水,碰到花岗岩,或者在黑暗中摸索,但一定要坚信我们的方向是对的,坚信我们一定能打通,马上就会看到隧道尽头的亮光。”

而陈志宏最终带领同润生物,熬到了黎明时刻。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同润生物公布了A Phase I Study of CN201, a Novel CD3xCD19 IgG4 Bispecific Antibody, in Adult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以及CN201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I期研究结果,凭此得到了口头报告(ORAL)和壁报(POSTER SESSION)两个展示机会。

同润生物在ASCO上发表的临床结果显示,CN201作为下一代新型靶向CD19的T细胞衔接IgG4双特异性抗体,无论是在B-ALL还是B-NHL上,在疗效、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上,都展示出优异特性和广阔前景。

陈志宏及团队还在临床试验中发现,CN201除了在血液瘤上表现突出,对B细胞展现出强大的清除能力,具有延伸到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巨大潜力。

临床数据展现出的潜力,令同润生物的整个团队“沸腾”。“ASCO ORAL是从7000个投稿中选出来的,一般会给大瘤种,比如说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 血液瘤很少,CN201的临床研究能获此殊荣,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同行的认可;POSTER也让我们受到关注,很多大公司都表示对我们的分子感兴趣。”陈志宏进一步解释。
正是CN201出色且扎实的临床数据,让同润生物在全球创新药业界中崭露头角,也为后来与默沙东达成重磅交易铺陈下重要基础。

CN201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并非偶然,同润生物在陈志宏的领导下,做了明智的取舍,守住了Biotech研发有国际竞争力创新药的本分,这种本分让同润生物在行业烈火烹油极其浮躁时踏实沉淀,也让同润生物在行业震荡遇冷时逆流而上。


把Biotech的本分做到极致


同润生物 2018年由通和毓承孵化创建,并在成立不久后便完成1.5亿美元A轮融资,由通和毓承、博裕资本以及淡马锡共同投资,可以说“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
即便如此,同润生物从未偏离Biotech研发有国际竞争力创新药的初心,没有浪费过一分钱。

“同润生物可以说一路上没有缺过钱,但我们一直很珍惜投资人的每一分钱,厉行节约,我们更愿意低调做实事,集中有限的资金、精力,研发我们看准的创新药项目。”陈志宏说到。

当中国创新药投融资由热转冷,对于创新药至关重要的资金变得更加稀缺时,同润生物更是主动取舍,集中精力推进优势项目CN201,最终取得了积极结果。

“推很多项目上去,如果半途而废,没有意义;集中优势项目CN201拿下一个关键、重要的里程碑,那才是实实在在的成果。”陈志宏总结说,“面对环境变化,创业公司需要更加审时度势,灵活调整,集中有限的资金、时间和精力,把钱花到刀刃上。”

同润生物面对变化坚守本分的定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管理者陈志宏30多年深度浸润于全球创新医药研发学术及产业界浇灌出的“稳”:在接受医药魔方Invest专访时,陈志宏颇为自嘲地说自己是一个“慢半拍的人”,因此在行业过热出现泡沫时,没有赶时髦跟风。

但事实上,在参与全球医药创新研发上,陈志宏一直是个先行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出国留学,在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获得博士(医学)学位,之后又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陈志宏接受了医药创新研发严格且扎实的科研学术训练;投身产业界后,陈志宏在卫材美国工作十多年,领导过多个创新肿瘤药研发项目,尤其熟悉创新药I/II期临床试验的转化,在加入同润生物之前,陈志宏曾担任一家中国Biotech公司美国波士顿分公司总经理,一手搭建了这家公司的海外创新及转化医学中心。

先行带来的经验让陈志宏清醒地认识到,Biotech的优势在于创新研发,必须紧贴临床未满足的需求痛点,研发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不能偏离本分。

之所以带领同润生物重仓CN201项目,是因为陈志宏看到,CD3/CD19靶点虽然已经成药,但仍然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痛点需要解决。
“这个领域虽然已经成药了,但一个周期需要连续注射24小时、28天,这对于患者来说是极大的不便;有时也有突发的、不可预测的毒副作用,这给了CN201成长空间。”
而选择与默沙东合作,则是源于同润生物一直坚持“做成一款创新药”的初心。在更快更好上市创新药、惠及患者的目标下,Biotech必须站在自己在产业生态中的专业位置,把研发创新做到极致,不能分心到不擅长的环节和领域中。

我一直认为创新药研发的最优途径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Biotech更擅长研发创新药;做大三期临床试验快速有效地进行创新药后期开发,推进创新药商业化这些工作都不是Biotech擅长的,Pharma在这方面更有经验和能力。”陈志宏说到,“ 所以我们和默沙东在CN201上的合作其实是‘双向奔赴’,共同目标都是更快做成一款创新药,真正惠及患者。


接续努力,向全球创新持续进化


在这样的认知下,对于同润生物的下一步,陈志宏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

交易虽已敲定,但与默沙东就CN201的全球创新药研发历程才刚刚开始。“接下来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快速、顺利地把分子转接到默沙东手中,让他们更高效地进行临床后期开发。”陈志宏说到,“就像打篮球,并不只是把球扔给队友,要确保队友稳稳地接住了,还要跟着跑一段,要助攻。希望这个分子能够尽快变成真正有效的药。”

CN201之外,同润生物目前还在推进一个临床前管线CN808002。陈志宏透露,这是一个靶向全新靶点的、全球范围内First-in-Class的ADC药物,主要针对泛实体瘤,目前处于IND-Enabling阶段,也将因时制宜地考虑后续的开发路线。

透视同润生物的成功,追求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是绕不开的底色。同润生物成立之初就具有国际化布局,公司注册在开曼,并立足全球,放眼世界,在香港、上海和澳大利亚三地设立分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引进项目、开展临床实验,团队虽然不是“明星阵容”,但都是有着全球化创新药研发经验的一线制药人。

当国内创新药投融资及市场环境遇冷,国际化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让陈志宏以全球竞争的市场格局和差异化优势为标准,理清了思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