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未名宏观研究
发布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的宏观研究报告和相关新闻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未名宏观研究

【未名宏观】CPI、PPI走势相悖,长期通胀风险增加

未名宏观研究  · 公众号  ·  · 2018-06-09 20:1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苏剑、蔡含篇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成员:

学术指导:刘伟

课题负责人:苏剑

课题组成员: 蔡含篇、陈阳、孔帅、邢曙光、许琴芳

要点:

● 一方面,食品、服务价格下滑拉动,另一方面,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传导带动,本月CPI增速与上月持平。

● 服务价格增速短期内触顶下滑,长期上涨趋势不变。

● 走势预判:年内通胀无忧,长期风险增加。

2018年5月份,CPI同比增长1.8%,与前月持平;PPI同比增长4.1%,较前月上涨0.7个百分点,食品供给充足伴随工业品需求旺盛,导致CPI、PPI同比增速走势进一步分化。

本月价格数据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第一,本月CPI同比增长1.8%,与4月份持平。主要影响因素有三,其一,因为供给充足,CPI中的食品价格持续下滑;其二,服务类价格有所回落;其三,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非食品价格增速上涨。有涨有跌,本月CPI同比增速与上月持平。

第二,CPI中的服务价格同比增长2.5%,较前月下滑0.1个百分点,与我们的预判相一致。年初以来,服务价格增速开始触顶下滑,但这应该是短暂的。在经济平稳增长的条件下,服务价格增速在经历短暂的下滑后,应该会出现进一步的上涨,整体服务价格增速仍处于趋势上涨的区间之内。

2016年以来,服务价格增速的上涨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带动的,其一,消费结构变化导致服务需求的增加,反映在价格上是服务类价格上涨。此因素为长期因素,目前没有发生变化。其二,具体细项来看,医药服务、快递服务、旅游服务价格增速上涨明显,对整体服务价格的带动作用较大,尤其是医药服务价格的上涨。但此因素在短期内有所变化,一方面,2017年此三类服务价格增速上涨显著,对今年形成了高基数效应;另一方面,供给端改革阶段性成果显现,服务供给增加,对服务价格起到了暂时的抑制作用。在经济平稳增长的条件下,服务供给增加对价格的抑制作用是暂时的,而服务需求的增加、服务市场的活跃是长期不变的趋势。

第三,受需求增加以及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PPI增速再度上涨。与前月相比,本月PPI增速上涨0.7个百分点。近期,钢材市场需求旺盛,导致本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增速明显上涨。 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国内与其相关的工业品价格增速在本月出现了显著的上涨。据统计,与上月相比,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合计影响PPI同比增速扩张0.67个百分点。

走势预判:年内通胀无忧,长期风险增加

对于后期的价格走势,我们认为年内通胀无忧,长期风险增加。其主要影响因素不变,还是一方面,受当前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当前M2同比增速相对较低)影响,短期内价格增速应该不会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受国际贸易等不确定性的影响,存在因稳增长而引致的通胀风险。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简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仅供参考,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