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共
计
3200
字
,
建
议
阅
读
时
间
12
分
钟
。
最近这几年,美国波音飞机事故连连,尤其是他们最重要的产品波音
737飞机,连续发生多起涉及发动机的重大事故,以至于我国只好宣布停飞这款飞机。
事故是难免的。谁也不能保证百分百不会出事故。问题在于,波音
737飞机并不是什么最新科技,而是问世多年的成熟产品。有关方面调查这些事故,发现原因都是因为波音公司内部的质量管理出了纰漏。事实上,波音公司质量控制上的纰漏,比外界知道的,要多得多,已经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民用航空对安全性的要求很高。波音多年来也一贯以严格的质量管理著称,所以人们很信赖波音飞机。为什么近些年却在这方面连连出纰漏呢?原来,这些年来,美国企业界流行的是控制成本,增加利润,提振股价。波音公司也不例外,为了压缩成本,把很多原本自己生产的零部件都外包出去,很多
“冗余”的质量管理环节,也被大力裁撤。
表面上看,波音公司这种压缩成本的做法无可非议。企业嘛,要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然后才能增加利润。办企业,不就是为了赚钱么。增收节支,不是天经地义嘛,这有什么错?
可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飞机这种产品,技术高深,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众多。造一架飞机,绝不是把零件组装起来那么简单。其中很多
“整体性的”知识、经验都以“默会知识”的形式存在于企业内部,存在于无数工程师和工人的头脑里。其他地方无法复制。
波音公司原来也从外面采购零部件,但重要的核心部件,都是自己生产。围绕着这种生产,形成一个宝贵的团队。这个团队,对飞机有感情,有经验,深深理解质量、安全对于民航飞机的意义。他们在波音公司的工作,往往是终身的。他们把一辈子的精力和时间投给了波音公司。造飞机,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一个生意,一个项目,而是他们毕生钟爱的事业。
也正因此,他们不是最便宜的。
因为要尽可能压缩成本,这些不便宜的团队就成了波音管理层的
“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很多原本是波音内部的生产和工作,转变成了便宜得多的外包。
这些外包企业,只负责生产某个零件。他们当然不可能对飞机、对航空业有深入的理解。他们只负责按照发包方的规定完成生产。
看上去,这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只要波音公司严格监督,对外包的零部件严格检查,质量照样可以保证。但近年来频发的事故充分证明了,对于飞机这种超级复杂的产品来说,稳定的、富有经验的团队,必要的
“冗余”,是必须的。或许,从财务的角度来说,这些是多余和浪费,但事实上,这些绝不是多余和浪费,而是适合航空这个行业的生产方式。
痛定思痛,波音公司现在开始逐渐收回一些外包出去的项目,恢复公司内部自主生产。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原有的宝贵团队,是多年培养和历练而成。一朝解散,很容易,想要重新召集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波音公司这个案例,典型表现了近年来美国企业界过分看重财务数据的错误风气。这种风气,把企业管理简化为财务管理,甚至简化为股价管理。只要企业财务报表好看,只要股价好看,企业经营就是成功的。其他方面,都弃之不顾,完全不在乎了。
一言以蔽之,企业从原来的企业家当家,变成了会计当家。很多美国工业制造业的明星企业,都因为走上了这条路,陷入了不可逆的衰落。在这方面,波音公司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在这条路上,他们有很多同道者。
事实上,会计当家、利润至上,这种风气已经弥漫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美国政府和美国军队也没能例外,也接受了这种唯利是图的思维方式。这既是美国社会近年来走下坡路的原因,也是结果。这可真是:会计当家,房倒屋塌啊。
孟子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市场经济理论中所谓
“看不见的手”,主要指的就是价格和利润,认为它们是最重要的信号。就像红绿灯指挥交通那样,价格和利润指挥着社会的资源分配。
价格高了,企业利润增加。被利润吸引,生产增加。同时,因为价格高了,消费者减少消费。此消彼长,生产和消费达到了平衡。反之也是一样。价格低了,企业利润减少,生产减少,同时消费者增加消费,同样也会达到平衡。
达到平衡时的资源分配,就是最优的分配比例。就这样,价格和利润这只
“看不见的手”,灵活有效地调配种种资源,包括劳动力、能源、原料、技术知识、机器设备等等,等等。
看上去,这个调节机制很灵活,而且重要的是,没有人为操控。生产者和消费者
“用脚投票”,谁也不必且不能强迫任何人。社会自动达到和谐,天下太平,繁荣富强。
美国企业流行的压缩成本、让财务报表很好看,让股价很好看等等做法,完全符合
“看不见的手”的指挥。概括来说就是:赚钱的,就干,不赚钱的,就不干。怎么赚钱怎么干,怎么赚钱多怎么干。利润至上,股价至上。别的,都无所谓。
这样干了一些年以后,美国企业的股价确实都很不错,美国股市也一直很繁荣,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是别的,这就是崽卖爷田,就是脱实向虚,就是外强中干。美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涌现出一批批的产业精英、企业英雄,现在却是大家都成了会计,眼里只有价格利润这些信号,都只算经济账。
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问题就出在:价格和利润确实是信号,在分配资源上往往也很有效,但它们只是有限信号,而绝不是全能信号。完全依赖这些信号,把社会资源分配完全交给
“看不见的手”,放弃人对社会的管理和治理,是行不通的。
恰好看到一个数据。中国液晶面板生产巨头京东方最近公布了
2023年财报。这一年,京东方营收1745.43亿元,其中净利润25.47亿元。净利润率只有区区1.46%
如果只看财务报表,京东方这种企业就应该直接解散。上千亿的营收,利润率还不如银行存款。那还干个什么劲儿?直接把钱存银行吃利息好了。
实际上,美国近些年的脱实向虚就是这么来的。液晶面板本来是美国人发明的,但现在美国几乎已经没有液晶面板生产能力。这种费力费劲、利润低得可怜的行业,美国人是看不上的。
20多亿人民币,华尔街随随便便找个交易员,都能轻松挣到。看看这效率的巨大差距!中国一个几万员工的巨型企业,还不如人家美国人一个人。只有傻子还办工厂。聪明人都去华尔街了。
但是,京东方这种企业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只看价格和利润,是看不出来的。
液晶面板是仅次于芯片的极端重要的战略产品,不但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军事领域,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飞机、军舰、坦克,哪个也离不开液晶面板。京东方虽然利润率不高,并且利润波动很大,但因为他们庞大的生产能力,中国市场上液晶面板的价格已经降到了“白菜价”。消费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京东方给社会创造出来的巨大效益,是财务报表反映不出来的。但任何有理智的人都能看到这种巨大效益。只有疯子才会认为,京东方利润太低,所以这个企业很失败,没必要存在。
那些只看财务报表,只看价格和利润的,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睁眼瞎,或者说,成了盲目的瞎指挥。价格和利润这些信号,很重要,不可或缺,但如果只看这些信号,完全被这些
“看不见的手”指挥,无异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不管什么信号,都必然是对现实的简化和抽象。因此,任何信号都必然是有限的,而不可能是全能的。恰当地使用这些信号,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管理社会。但是,完全依赖这些信号,放弃人的主动行动,一定是片面的和错误的。
很多人认为,价格和利润这些
“看不见的手”足以有效地指挥和调配各种资源,并且,其结果一定是最优的,强于任何人为的安排和计划。
这种想法,试图用一种
“自动化”机制,取代人类对自身、对社会的管理责任。认为有了这种“自动化”机制,人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尽享繁荣,而不必再辛辛苦苦、殚精竭虑地治理社会。
事实证明,这种想法实际上是一种逃避,是在逃避人必须承担的责任。而这种逃避,必然带来社会治理的失败。成功的社会治理,主体一定是人。人依靠自己的理性、经验和历史传统,全面地考虑社会的方方面面,提出和实施治理社会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价格、利润等
“看不见的手”是很好的工具,但工具毕竟是工具,工具不能替代人,不能成为治理社会的行动主体。
人永远不能放弃对自身、对社会的责任。这是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全
文
完
,
既
然
看
到
这
里
了
,
如
果
觉
得
不
错
,
随
手
点
个
赞
和
“
在
看
”
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