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现场
随着6月中旬以来,中印边界线上的印军越界僵局未解,中印两国关系陷入近年来的最低点。目前,中印两国仍未就以外交手段解决僵局达成一致意见,双方仍处于僵持状态。目前,中方已多次向印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印方遵守边界条约规定,尊重中方的领土主权,立即将越界的印军边防部队撤回边界线印方一侧。
中国外交部表示,此次印军越界事件发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已定边界,与以往双方边防部队在未定界地区的边境摩擦对峙有本质不同。印度方面则称,印军是应不丹方面的请求进入洞朗地区的,还称当地属不丹所有,而印度和不丹之间存在军事防卫协议。
对此,中国外交部回应,中方一直严格遵守中不之间在1998年签订的《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洞朗地区边界现状是清晰的,该地一直在中方的有效管辖之下。中方在该地区的有关活动不存在违反协定、破坏现状的情况。不方对此是了解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印方为了掩盖印军非法越界,不惜歪曲事实,甚至不惜以损害不丹的独立主权为代价,试图混淆是非,这是徒劳的。中方愿同不方共同努力,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边界问题,维护边境的和平与安宁。”
此次印军非法越界的地点,位于中印边界锡金段的边界线上,距离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点吉姆马珍雪山约有两千多米远。
自事件发生以来,中国和印度国内都不乏强硬舆论。身兼印度国防部长的印度财政部长阿伦·贾伊特利6月30日表示,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回应,中国也已非1962年的中国。
盘古智库印度研究中心顾问马加力发布报告
有学者注意到,自印度总理莫迪2014年上台以来,印度的战略理念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这次印军越界事件,正发生这一理念转变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盘古智库印度研究中心顾问马加力近日在盘古智库发布的《中印关系的走向》报告指出,印度的国家安全理念近年间已悄然地从“战略自主”向“战略结盟”方向转变。
报告建议,中国和印度互为邻国,彼此对对方均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双方应该充分认识到: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只有良好的双边关系和密切的合作才是处理双边关系的应有之道。”
尽管此次印军越界事件直至6月下旬才开始被外界广泛关注。不过,其实中印双方的矛盾早在6月初就已显现。
中国方面主张,印军越界事件发生的洞朗地区历来是中国的领土,因此中方在这一地区开展的任何活动,均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但为何中国在此修建公路会引起印方的忌惮,甚至以派兵越界之举加以阻挠?
从地形看,洞朗地区地处连接印度东北部诸邦和印度国土其他地区的一条狭长地带旁(即西里古里走廊,因其战略上的重要性而被俗称为“鸡脖子”)。印度长期以来都对中国在洞朗地区的经营颇有不满。
按照印度媒体的说法,此次印度军队是“在不丹的请求下”进入洞朗地区的。此后,中印两军尽管并未携带任何武器,但发生了肢体上的推挤碰撞,试图使对方撤退。
中国政府指出,针对这次印军越界的具体位置,1890年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已对中印边界锡金段进行了明确划分。1890年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是双方都承认的条约,锡金段的边界是已定边界。
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介绍,印度总理尼赫鲁1959年在给周恩来总理的信中表示,“印度的保护国锡金同中国西藏地方的边界,是由1890年的英中条约所确定,1895年共同在地面上标定。”同年9月26日,尼赫鲁总理复信周总理时明确表示,“1890年的条约确定了锡金和西藏之间的边界。这条线在1895年加以标定。关于锡金同西藏地方的边界,不存在任何纠纷。”
中方认为,1890年的历史界约明确规定了吉姆马珍雪山是中印不三国交界点。印度方面则认为,三国交界点位于吉姆马珍雪山以北的Batanga La。
但中方表示,此次印军越界事件与三国交界点问题没有关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印方无视边界条约的规定,把整个洞朗地区说成是三国交界点的范围,这显然是别有用心,企图混淆视听。”
中国政府还表示,虽然中国、不丹两国虽尚未正式划界,但双方对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边界线走向存在基本共识。对于洞朗属于中国这一点,中不双方不存在分歧。
近年来,中印两国间的边界主权问题呈升温态势。自2012年以来,印度政府在边界实控线一带不断增加兵力,调遣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不时制造摩擦事件。印度军方还曾指责中国边防军越过实际控制线,“侵入印度领土”。
目前让不少学者倍感担忧的是,中印两方的战略互信流失,或将使印度战略圈内部“疑华”或“反华”的氛围逐渐蔓延。
据《中印关系的走向》报告分析,造成印度内部对华态度转变的原因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首先,印度总理莫迪上任以来,由莫迪推出的“印度制造”、“数字印度”等战略初见成效,经济上的发展使印度国内民族情绪高涨。另一方面,近些年来中国在南海的经营,以及以巴基斯坦为重要合作伙伴的“一带一路”倡议等,也令印度的对华疑虑有所加深。
相对之下,印美关系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印关系的走向》报告指出,2010年11月,奥巴马访问印度,强调与印度建立更深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2012年1月,美国国防部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文件显示,美国欲将印度打造为 “地球经济和泛印度洋地区的安全之锚”。
而从印度现任总理莫迪2014年上台后,印度的安全理念更由“战略自主”向“战略同盟”的方向转变,在中国、美国、印度等三个大国间,形成越来越复杂的三角关系。
2015年 6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卡特访问印度,双方签订了新的10年防务合作协定。根据该协定,美国将帮助印度建造航空母舰,为其提供最先进的技术支持,并与后者合作制造航空发动机。
2016年,莫迪访问美国,奥巴马与其确认印度是美国“主要的防务伙伴”,并让印度具备接触美国99%防务技术的资格。2016年8月29日,印度国防部长帕里卡尔访问美国期间,双方还签订了《后勤保障协议》,规定美印将共享军事基地。这是印度自1971年以来首次与他国签订如此性质的协议。
印度战略学者拉贾‧莫汉认为,由于中国崛起的速度比印度快,随着中印战略差距不断扩大,印度只能通过维系力量平衡来缩小差距,甚至干脆放弃“战略自主”路线,直接与大国形成军事同盟。
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是印度的五倍,军事实力也比印度更胜一筹,但中国驻加尔各答前总领事、盘古智库印度研究中心顾问毛四维警告,考虑到洞朗这一地区的地形特征,此次冲突事件如果升级加剧,中国恐将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冲突进一步扩大至印度的家门口——印度洋,这种情况下,中方还必须绕行马六甲海峡才能抵达这一海域,情况也更难以预料。
马加力在《中印关系的走向》报告中则指出,中印关系对中国的南亚地区外交、大国关系博弈、国际舞台合作、双边关系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中国政府坚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尽量减少战略误判,减少安全疑虑,减少边界摩擦。同时中印双方应以前瞻性的视角,多做建设性的工作,避免突发式的摩擦,避免零和式的局面。■
主编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阅读
【盘古智库·印度研究】盘古智库解读中印关系未来走向
【报告·印度研究】马加力:中印关系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