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于正和《宫》主演合照
编剧于正后来找到了自己的成功学。
比如抄袭。
这个标签被贴在诸多于正作品里,并在2014年招惹了官司。后来,于正被法院判处向琼瑶赔偿500万并赔礼道歉,但他始终觉得自己没错,琼瑶的较真反倒被他视为小家子气。
他游走在安全线边缘:
抄袭不超过20%,法院就不会追究。
他曾经以此为由,劝说编剧李亚玲结合《胭脂雪》副线和《梅花烙》主线写新剧本。具体到做法的建议是:抄20集,再把剧集扩充至100集。
抄袭惯犯的名声让于正在圈里的口碑并不好。编剧宋方金在录制《吐槽大会》时调侃:为了遏制于正郭敬明再抄袭,什么剧本小说我都不写了。
不过,坏名声背后,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是:于正的确懂得如何迎合市场、取悦年轻观众。
他把编剧当成技术活,写《宫》的时候引入数学公式,精准安排让观众笑、哭的节奏。他也善于把握市场风向和时间节点,穿越剧《神话》热播时他赶出了《宫》,还抢在同题材的《步步惊心》之前上映。类似手法他也用在了《延禧攻略》上,比它提前杀青的《如懿传》如今陷入被碾压的局面。
当然,
如果仅凭编剧身份,于正不可能爬到这一步。
精明如他,早就看穿了编剧的局限性。在国内影视圈里,编剧地位低已成常识:
导演经常不按剧本拍,收入也没保障。一个流传坊间的段子是,贾樟柯在电影学院上学时写过一部30集电视剧剧本,只换回了一扎马克杯。
于正不甘于此。
他想要控制更多,比如镜头、造型服装、演员人选等,以此形成完整风格。于是他早早做起制片人,又在2012年成立欢娱影视,捧红了杨幂、冯绍峰、袁姗姗、赵丽颖、陈晓等流量明星。
大权在握,
他的作品也有了更强烈的于正标签。
他曾经为之得意的三个特点是:好看的画面、好看的演员、强情节。过去几年里,这些看似肤浅的招数在年轻受众中屡试不爽,也让于正在“成功商人”的路上越走越远。
不过,如今40岁的于正似乎也有点瞧不上过去的自己。《延禧攻略》播出后,他开始感慨演员光有好皮囊是不够的,此前的戏里,他对表演的要求只是及格,这让演员成了减分项。
但他也承认,这是因为此前
他对自己的编剧能力过于自信
,以为有好故事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