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京大学
这里是南京大学官方公众号。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我们为您带来最鲜活的南大资讯,邀您一同见证这所百年名校的厚重足印与前行目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智联招聘HR公会  ·  携手共赢,智联招聘与HR伙伴共赴未来 ·  7 小时前  
HR圈内招聘网  ·  蛇年开工大吉!上4休1 ·  昨天  
HRTechChina  ·  开工大吉,2025万事兴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南京大学

逐梦廿载心犹炽 白先勇携青春版《牡丹亭》重回南大续前缘

南京大学  · 公众号  ·  · 2024-11-29 23:48

正文



秋意露华浓,雅音绕南雍。11月28日晚,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庆演活动压轴亮相金陵之际,著名作家白先勇再访百廿学府南京大学,为师生带来“青春版《牡丹亭》‘西游记’”主题讲座,并受聘为南京大学杰出客座教授。“南京大学昆曲传承发展研究中心”也于当天揭牌成立。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出席活动并致辞。









   


作为南大文学院庆祝建院1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讲座吸引了上千名南大师生和媒体记者到场聆听。讲座前,“南京大学昆曲传承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白先勇同时受聘为南京大学杰出客座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主持讲座。



陈云松在欢迎辞中特别致谢白先勇对南大的深情厚爱,称赞其为“有古典情怀的当代士人、有赤子之心的著名作家、贯通中西的优秀学者、一己之力推动昆曲普及和复兴的了不起的制作人”,并回溯了其自1987年至2024年“六进南大”的时间线。陈云松表示,南京大学是中国高校戏曲学科的发源地之一,百年来弦歌不辍,长期致力于昆曲艺术的学术研究、理论建设与文化传播实践,通过开设昆曲艺术通史课程,举办演出、名家讲堂,开展国际交流等,积极推动昆曲发展传承与传播,未来将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昆曲研究传习“数字赋能”,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与美学精神。以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庆典演出为契机,他期待这次“白老师”的精彩讲演和受聘,让南大昆曲研究传习再上新台阶,为南大人文学科特别是文史艺术领域的研究和育人带来全新活力。





   

至美昆曲  一见倾心





“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庆典的最后一站放在南京压轴演出,同时也是为南京大学文学院110周年庆生”,白先勇的一句开场白,赢得满堂彩。从昆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定位,到青春版《牡丹亭》的缘起和“西游”,如何与昆曲一见钟情、如何与南京乡情牵绊,两个小时的站立讲演中,这位87岁的“昆曲义工”始终神采奕奕,将这些年他和昆曲的故事娓娓道来。



“昆曲文学底蕴深,无歌不舞、一唱三叹,辞藻美、唱腔美、舞蹈美”“以最美的形式表达中国人最深的感情。”在白先勇看来,“百戏之祖”昆曲“无一不美”,是中国表演艺术中美学成就最高的,属于“雅部”,地位仿如宋的汝瓷、商的青铜器,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这样美的昆曲让白先勇一见倾心。他回忆9岁时在上海随着家人到美琪大戏院看梅兰芳、俞振飞演出《游园惊梦》,“那段《皂罗袍》的曲牌音乐,像一张78转的唱片一直在我脑海里转啊转”,对昆曲的“惊鸿一瞥”让白先勇念念不忘,小说《游园惊梦》的创作就来自于昆曲的灵感,其中蕴含的历史沧桑、今昔无常以及人物命运的更迭变幻与昆曲兴衰缠绕契合,1982年改编成舞台剧后轰动一时,他也完成了和过去自己的一种“连接”。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情起“牡丹”  召唤青春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样的“连接”渴求在白先勇1987年回国看到上海昆剧院推出的一场全本《长生殿》时倏然放大。“看完以后,我跳起来了!人家走了,我还在拍手”“这么了不得的艺术,一定不能让它式微下去!”如此动心起念,要让昆曲的生命再度焕发青春,以青春之力唤醒沉睡的古典之美,于是青春版《牡丹亭》应运而生,2004年一经问世,惊艳世人。从剧本、演员、表演,无不融入现代观众的审美特性,杜丽娘和柳梦梅的青春爱情,感动鬼神、无惧生死、超越时空,唤起无数年轻观众的共鸣。在白先勇的倾力推动加多方助力之下,昆曲复兴序幕自此拉开,400年的《牡丹亭》,20年的“青春版”,迄今演出近500场,80万观众,其中六成是年轻人。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国粹“西游”  大放异彩


昆腔巍然曲宗,牡丹艳冠群芳。昆曲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巡演的火爆坚定了白先勇的信心,他想让昆曲站上世界舞台,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雅乐”。有了“天意垂成”的赞助之后, 2006年,青春版《牡丹亭》出国首演选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登场,观众大约有六成是非华裔的美国人。“开始很紧张,万一戏没完,观众都跑掉了怎么办?”“那天女主角沈丰英的妆化得特别美,一出场台下又是一个碰头彩,等到《离魂》落幕,全场观众起立喝彩,十几分钟掌声不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讲座现场,白先勇一边播放着当时盛况空前的视频,一边自豪地讲解着,“西方观众看到中国文化中有这么精美的东西,由衷地肃然起敬,这样成熟、精致的表演艺术,比他们的歌剧还要早诞生两百年。”


白先勇和演员们


继美国之后,《牡丹亭》又赴英国、希腊等地演出,同样收获了热烈反响,国外媒体好评如潮。有剧评盛赞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东西方在同一时代出现的、同样以刻骨铭心爱情为主题的经典戏剧,“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是1616年去世的,不过罗密欧和朱丽叶是悲剧,而中国人喜爱大团圆,杜丽娘死而复生,爱得‘死去活来’。”白先勇表示,正是海峡两岸的优秀昆曲人才以及众多学者、业界人士的不懈努力,才让这部作品得以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欣赏、理解并产生巨大共鸣,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成功范例。


白先勇和演员们






   

缘结南大  未来可期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讲座中,白先勇数次谈起和南京及南大的缘分。“我跟南京有特殊的缘分,1946年我到南京来,去玄武湖游船,到南京后的第一餐就是在秦淮楼边马祥兴吃饭。”白先勇犹记得2005年青春版《牡丹亭》在南京首演的人气。“南京人民大会堂场场爆满,我非常感动。”他说,这次将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巡演最后一站放在南京,同样是所有的票“秒光”。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至于和南大,更是缘分深厚。“南大文学院的吴新雷老师也是我的老师。”白先勇指着现场90岁高龄的吴老,笑意盈然。1987年白先勇在南大讲演“台湾文学的发展”;2004年在学校“论南京与我的小说创作”;2005年受聘为兼职教授,以青春版“牡丹亭”专场演出庆祝南大建校103周年;2015和2018年,先后在南大设立“白先勇文化基金”、启动“博士文库”计划等;及至2024年的这次重逢。


而南大学子对昆曲艺术的浓厚兴趣和探究精神也让他十分欣慰。


讲座之前,白先勇观看了南京大学昆曲研习社以及金陵小学“石抱树”昆曲社的表演,频频点赞并寄语昆曲传承在年轻一辈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