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由排名前20的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组成,国务院参事夏斌任主席,交行连平任理事长。论坛立足于全球视角,着眼于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向投资者传递市场最新研究信息,以求成为中国经济金融政策研究的高端咨询智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被申请破产?步步高回应! ·  昨天  
第一财经  ·  刚刚,沪指跌破3200点! ·  昨天  
第一财经  ·  又一豪华酒店挂牌待售! ·  2 天前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传统零售反超,性价比潮流下哪些品牌屹立不倒? ... ·  3 天前  
不跪的世界  ·  我来补一些今天发布会应该有的数据 ·  6 天前  
不跪的世界  ·  我来补一些今天发布会应该有的数据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潘向东:监管为稳定,改革为发展----金融工作会议解读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7-17 15:19

正文


《首席经济学家》杂志创刊了,现在订阅更享优惠,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长按下文二维码


作者:潘向东、刘娟秀

潘向东为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做出重大部署。同时国家决定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并不是之前市场预期的金融监督委员会,可见“稳定”和“发展”将贯穿未来的金融业,也是此次金融工作会议的核心,金融加强监管是为了保证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稳定,金融的深化改革,是为了进一步促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发展。

 

习总书记讲话中指出,做好金融工作需要把握好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的重要原则。梳理本次金融工作会议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新设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落实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


该举措着力解决在目前“一行三会”构架下,监管协调力度较弱,跨领域金融监管标准不统一,存在规则冲突或监管真空的现实问题。从机构名称来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应属国务院直属正部级特设机构,主要担当统筹“一行三会”,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强化监管问责机制的职能。会议同时也强调了“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未来央行将根据MPA等开展宏观审慎监管,银监会等各金融监管部门也将更多落实辖内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在监管协调方面,会议强调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

 

2)主动防范金融风险防范,严监管格局不会扭转


习总书记提到“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监管部门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表明未来监管力度不会降低。在《2017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央行也提到,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下一步将推动强化功能监管、综合监管和行为监管,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以央行为主导的“一行三会”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中央与地方各司其职,有助于消除机构间“交叉区域”、“真空区域”的套利机会。会议同时强调了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提到“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未来地方政府需要积极配合金融监管机构处理地方金融风险。

 

3)推动经济去杠杆,特别是国有企业去杠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此次会议强调了“经济去杠杆”,特别是国有企业去杠杆,整体来看,符合中央层面“经济去杠杆,金融防风险”的一贯表态。今年3月份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加强宏观审慎政策;4月份银监会开展了“三违反”、“三套利”和“四不当”的专项治理工作,重点监管同业业务,规范银行各类“脱实向虚”的资金空转。保监会加强了对保险业万能险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保险资金投向资本市场;证监会也加强对券商资管资金池业务的整顿,遏制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通道业务规模等,并对证券市场存在的乱象加大打击力度。年初以来这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的频出,其根本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整顿和规范金融市场,并促进资金“脱虚向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4月25日政治局会议则进一步强调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监管协调的重要性。从本次金融工作会议通稿来看,年初以来强化金融监管是为了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本次会议明确提出“把降低国企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处理好“僵尸企业”问题。目前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偏高,且过高的杠杆率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侧面反映了资本结构错配的问题,即将过多的金融资源配置给了僵尸企业,导致产能过剩的同时经济却得不到增长改善。

 

习总书记提到“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李总理也提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流动性基本稳定,不断改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预计未来央行将注重平衡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市场流动性总体平稳,综合运用量价工具削峰填谷平抑市场流动性波动,操作上继续保持其灵活性,既保持对实体融资环境的相对宽松的支持,同时,对“自娱自乐”金融市场资金的相对收紧,以实现“去杠杆”化解风险和资金的“脱虚就实”,并在内外环境中寻求平衡。

 

4)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会议提到“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自去年年底以来,财政部针对地方政府和PPP融资问题,陆续下发88号文、50号文、87号文等,这些文件是43 号文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体系在法律法规以及权威性、执行力层面的进一步深化。对于地方债务,本次金融工作会议首提终身问责制,体现了决策当局对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力度和决心。

 

5)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


在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将配合“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搞好相关制度设计。

 

6)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会议明确了各层次资本市场的角色: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间接融资偏向改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强调了促进保险业保障型功能,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和鼓励发展绿色金融,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整体来看,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开展,把金融安全和金融监管放在更高的位置,表明当下趋严的监管格局不会扭转。未来一段时间,预计金融监管将保持常态化,监管政策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化解金融风险以加快资本“脱虚向实”。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防风险均是决策当局兼顾的目标。由于金融资本已经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金融改革已成为打破制度安排僵局和改变利益格局的关键。金融资本的兴衰决定了经济转型的成败。这就需要我们在兼顾金融风险可控的同时,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并在进行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同时,同步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以应对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中央强调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较低。习总书记在4月25日讲到“金融稳,经济就稳”。不太可能因为金融监管的加强,引爆出金融风险。任何的金融监管都会把握“度”。此轮经济去杠杆和防金融风险的根本目的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最终以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只要实体企业回报率上升,资本自然也会拥抱产业,从而达到资金脱虚向实的初衷。

 

就经济基本面来看,尽管目前经济走势保持相对平稳,但经济下行压力并未远离,主要制约因素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补库存周期接近尾声;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销售逐步放缓;总体固定资产投资将面临一定的下行空间;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仍待观察。

 

金融监管趋严会加剧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加之在“防风险”与“去杠杆”政策导向下,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中期可能进一步传导至信贷市场,抬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由于间接融资占社融的80%左右,商业银行尤其影子银行体系缩表,以及债券发行大幅收缩、融资成本快速上升等从而进一步制约投资的复苏,影响经济整体的回升。

 

而需求方面,仍面临着相对低迷和不足,经济运行基本面已经表明在一季度的相对高点后,正在逐步转弱,未来仍将面临着下行压力。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可能与美联储一样进行趋势性的收紧,只能是寻找新的平衡点。但同时我们认为经济增长也不至于失速,防范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就决定了国内并不会出现大的风险。

(潘向东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