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西南偏南都是科技界翘首期盼的大会,虽然Twitter、Tinder和Meerkat都曾在这里惊艳亮相,但这一次,全媒派(qq_qmp)想和各位聊聊今年的Journalism专场的其中十场演讲,一起来看看2017年,世界媒体会走向何方。
演讲目录
1、回音效应:社交媒体的算法之痛
2、过滤泡沫如何影响媒体
3、线上新闻评论如何变得更好
4、新闻编辑室的有色力量
5、穆斯林媒体界的声音
6、机器人如何完成事实核查
7、从行为心理学看脱欧事件
8、后真相时代的新闻打假
9、《华盛顿邮报》首席内容官谈新闻业未来
10、谁来为内容生产买单
Claire Woodcock,欧洲麦迪逊邦公司,战略经理
社交网络的弊端由来已久:我们用网络为思想打开了一扇窗,同时又创造了新的算法机制,亲自锁死了这扇窗。
Claire曾在《赫芬顿邮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你看到的只是你自己想要看到的——社交媒体的另一面》,讲述了英国脱欧期间的故事。英国人自己也不理解为什么“脱欧”就真的玩儿脱了,明明新闻都说了脱欧很难的啊,至少他们每天看到的新闻都是这么说的。
多数时候,你看到的新闻都是经过科技“算法”计算后呈现给你的,换句话说,你看到的永远是你想看到的和你感兴趣的。这很容易造成意见分化和信息偏差,“假”总统、脱欧玩脱和“玩家门”事件通通都指向了社交媒体的算法弊病。
你在社交网络上关注的每个人、每个话题和每次评论,都可能让你掉入推荐算法陷阱,被搞得沉迷其中而不自知。科技公司只是利用这个算法挣钱,你却相信世界就是这样,把社交网络当做新闻信源,只看自己想看的,这就是所谓的“过滤泡沫”。
试问,我们要如何相信各公司对世界的描述,如何适应算法带来的影响,是否曾经有人用这些“把戏”操控过我们的情感?
本次演讲会探讨三个问题:
社交媒体如何加剧意见分化?
社交媒体如何承担责任,为公众提供开放公正的新闻资源?
用户自身如何避免掉入“算法”陷阱,真正开拓眼界?
#视频:社交媒体的算法之痛
Steve El-Sharawy,EzyInsights公司,媒体数据分析师
Steve认为,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其实并不算意外。Facebook的数据早就表明了特朗普的支持率,如果你知道如何正确获取新闻,就应该知道,在主流媒体这样的声音也不算罕见。大选结果之所以让人措手不及,就是因为人们着了“过滤泡沫”的道。
Steve在过去10年都在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在本届西南偏南的大会上,Steve想和参与者聊聊所谓的“过滤泡沫”到底会影响哪些方面,以及Facebook的算法如何改变了整个动态新闻页面布局,从而影响人们判断,并通过海量数据解释美国媒体在大选前后的极端化模式。
Johanna Blakley,南加州大学安娜堡学院Norman Lear中心,总经理
Ramona Pringle,Transmedia Zone,总监
Sean Stewart,Magic Leap,创意和设计总监
Steve Ladurantaye,加拿大广播公司,数字新闻总编辑
线上评论向来是重灾区,谣言、辱骂、广告让人不胜其扰,自然不能避而不谈。该讲座的主要目的是让线上社区回归初衷,成为一个开放进步的空间。要实现这一愿景,需要网页设计、媒体研究人员、记者等跨学科人员进行合作,共同探索一个更理想的方式,发挥评论区的积极意义。
本次演讲会探讨三个问题:
什么才是有积极意义的线上社区,什么样的数字建设能够让评论区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找到最佳方式,使线上评论成为集体智慧、创意生产和内容创作宣传的源地?
各领域专家如何开发网友的积极力量?
讨论结束后,Ramona在CBCnews上刊文详细阐述了关于线上评论区的构想,她在文中提到:“关评论与禁言都不是明智之举,但网络世界也应该有网络世界的规矩,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针对网络问题的法律。所以这不只是个‘网事’,更是媒体、网站设计和公众都需要关注的问题。”(有兴趣可复制链接阅读原文:http://www.cbc.ca/news/technology/strategies-for-online-comments-1.4024837)
Brandon Benavides,NAHJ,主席,ABC节目《早安,圣安东尼奥》执行制片人
Brian De Los Santos,《洛杉矶时报》,数字版编辑
Nancy Flores,专栏作家
Maggie Rivas Rodriguez,奥斯汀大学,新闻学教授
本场演讲4名发言人均为西班牙裔媒体人,通过讨论西班牙媒体人的困境,探讨新闻编辑室里的人种多样性。
对于西班牙裔新闻学生们来说,近些年的“丧”情绪似乎越来越严重,走入社会后,他们的职业理想甚至常常被人种问题阻碍,问题远比在校期间严重。
这几位西班牙裔记者要在大会上教小白们一些小策略:在美国的当前环境中,如何提升自己,展露才华;在写故事时用哪些工具和独特的材料可以拟出一篇漂亮的报道;新闻编辑室应该如何制定高效的市场战略和晋升机制,以吸引新生代的有色人种记者;老师/培训师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学生们快速升级展露人前,成为各领域行家。
四位媒体人的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相互关联的关系网,让国籍相同的新闻从业者能建立起前后辈指导关系,创造多元的新闻力量。
Amanda Quraishi,DarkMatter Digital Media,数字媒体咨询
Eman Aly,芝加哥大学民意调查中心,健康传播经理
Wajahat Ali,斜杠青年,身兼记者、作家、律师多重身份
Sharaf Mowjood,《赫芬顿邮报》,时政视频高级制片
在社交媒体、主流媒体和政治话术中,穆斯林群体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人人都在讨论或“推”论她们。受够了被冒犯,还要无尽地解释、反驳“极端主义”思想,不忍看到善良的年轻人受无知和恐惧所累,穆斯林记者们才要站出来发声。从理论、实践和案例教学三个方面,分享他们在遭遇误解时如何处理和压制怒火,优雅反驳。
Alexios Mantzarlis,Poynter研究中心,事实核查专家
Chengkai Li,德州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大数据和数据科学
Mevan Babakar,Full Fact,数字产品经理
Bill Adair,杜克大学媒体与公共政策教授,PolitiFact网站创办者,2009获普利策奖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闻组织和各大研究机构都在探索自动化新闻,事实核查专家们也通过一些实验打开了新思路。德州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创建了一个工具ClaimBuster,从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关键信息进行事实核查,如果使用人工,可能需要十几个助理实习生才能完成;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创建了iCheck工具,可以自动核查候选人的投票数据,节省大量人力。种种迹象都表明,自动化新闻有着光明的前景。
本次演讲会探讨三个问题:
如何将自动化事实核查真正用于记者们的日常工作;
如何保证自动化工具的可靠性;
如何进行视频内容的事实核查?
#视频:机器人如何完成自动事实核查
Michael Bodansky,伦敦Freuds公关传播公司,分析与战略咨询,行为心理学专家
Michael去年也参加了西南偏南,分享从行为心理学角度看英国小报如何弯道超车,重点分析《每日邮报》的成功方法论。
今年小哥带观众从行为心理学看脱欧。
2016英国的爆炸事件绝对非脱欧莫属,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可能都可能时常被提起。所以Bodansky采用了行为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分析脱欧事件的各方资讯,解剖为什么最终公投时脱欧投票率达到了52%,但民调、专家、分析师、政客和权威人士都表示脱欧难成。包括用锚定理论解释口号:“每周给欧盟3.5亿英镑”的重要性;非本地消息的传播意义丧失;以及情绪的心理传递如何胜过理性的论证和数据。
#视频:2016SXSW,Michael谈小报胜利
Claire Wardle,First Draft,研究总监
Lisa Fazio,田纳西州大学心理与人类发展部,助理教授
Eric Carvin,美联社,社交媒体编辑
John Bridges,《奥斯汀美国政治家》,总编辑
教皇支持特朗普!
加州国会议员承认儿童卖淫合法!
Mike Pence称米歇尔·奥巴马为“最接地气第一夫人”!
如此耸人听闻的标题,配上“震惊!”才能算完整
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谈论了太多次“假新闻”,全媒派也曾做过一期特辑,讲述欧洲假新闻村的年轻人如何通过炮制假新闻赚得盆满钵满,甚至改变了美国大选结果(戳原文复习)。
社交媒体让人们越来越容易受其左右,不加查证的阅读习惯也推动了假新闻的泛滥。四位媒体人和研究专家从传播、心理等角度探讨如何进行新闻打假,让真实信息浮出水面。
加拿大广播随后对本次讨论做了报道,其中提到了Lisa援引的一份研究报告:“虚假新闻不断在我们脑子里强化,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颠倒真相。”Lisa在会上举了一个例子,在一个测试中,她告诉测试者sari才是苏格兰裙的名字(实际是kilt),被测者虽然不信,但重复多了竟然也会深信不疑,这就是假新闻的可怕之处。
更重要的是,所谓的事实核查,虽然有一定作用,但一旦虚假新闻传播形成,愿意相信的人已经信服,再改变他们的想法会变得无比艰难,最好的方式其实是从源头遏制,但这一点,谈何容易。媒体人、科技公司和公民自己都需要承担责任。(有兴趣可复制链接阅读原文: http://ici.radio-canada.ca/nouvelle/1022672/comment-une-fausse-nouvelle-peut-sembler-vraie)
Shailesh Prakash,《华盛顿邮报》,首席内容官
毫无疑问,科技正在改变新闻业。越来越多出版商选择与科技公司合作,让程序员入驻新闻编辑室,从产品和内容角度入手,共同生产更多及时、创新的好报道,吸引用户留下。
《华盛顿邮报》的成功自然让出版商们看到了“技术化”新闻的潜力,本次Shailesh Prakash便会分享《华盛顿邮报》的成功经验,以及他对未来的大数据、个性化、自动化的洞悉,看它们将如何推动新闻组织进步。
本次讲座拟解决的三大问题:
科技在未来对媒体的最大贡献潜力是什么?
科技创新如何推动媒体盈利?
出版商如何保持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如何高效利用资源?
Summer Anne Burton, BuzzFeed,创意执行总监,主要生产原生广告
Jessica Toonkel,路透社,媒体与广告记者
Rory Brown,Bleacher Report,总裁
Jim Mollica,Under Armour,数字营销副总裁
在出版内容充满变革和不确定以为的时代,数字内容投资当然要求绝对的勇气。不少媒体大刀阔斧裁员,减少内容生产,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生存之道。但那些敢于转型,擅长在网络上发声,善于抓住网友情绪的内容生产者,能存活,更能突围。
四位数字内容生产专家的讨论内容会涉及媒体投资,内容生产发展挑战、成功模式,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上十场演讲,专家们大概给出了2017年传媒业的几大关键词:假新闻、实施核查、算法、原生广告、评论管理。这样看来,全球媒体的痛点是一致的,事实上,国内外也已开始了如上各个方面的实践探索。在以后的推送中,全媒派会继续给读者奉上关于以上几大痛点的最新行业资讯与权威分析,节奏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