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侠客岛  ·  【侠客岛在前方】利马,“老乡”来啦 ·  昨天  
半月谈  ·  来看航展上这些大国重器→ ·  昨天  
底线思维  ·  特朗普重新上台,或让尹锡悦提前下台?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王阳明凭啥在当今商界爆红?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6-04 06:34

正文


王守仁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书享界”(ID:Crossover-Reading),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


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王阳明墨迹


2



  

他一疑,事就成了。

——人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容易被人利用


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


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


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这个故事,同时告诉了我们修养和做事的秘诀。


对于修养,为什么“他一疑,事就成了”?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一心不动,于是就有了被人迷惑和利用的可能。计谋、策略只能应对一事,修养则可以应对一生。前者总是悔之晚矣,后者往往有备无患。


王阳明一生主张: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3



  


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有颗强大的内心,便能无往而不胜




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举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家,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所谓急中生智。如阳明先生所说,这不是天外飞来的。


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如何做功夫呢?王阳明在这里指出了另一条路——努力做学问。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对于才能和修养,读书学习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条路。



4



  



光不仅在烛上。

——真正的光明,只存在于心中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推导,如果一个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阴暗,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心里没有光明,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看到这点,力求扭转,那么光明便已不远。


5



  



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么? 

——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


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感化。这就是慈悲。


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6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7



  


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他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


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是在讥笑王阳明。


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仅仅一句话,既说出了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也说出了教化世人的最好方式——以身作则,感化世人。所以别再怀疑和抱怨了,你只是修养不够深,做得不够好。不是这个世间亏欠你,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8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用尽一生,去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坦荡必光明,光明必坦荡,所以说坦荡荡光明磊落。生当如此,死亦如此。


王阳明雕像


王阳明凭啥在当今商界爆红?

作者 | 唐文


近几年,王阳明在商界非常热。


我印象深刻有一次,在深圳一个大公司就职的朋友参加了关于王阳明的培训,她感到讲师口中的王阳明似乎不太让人信服,于是专门给我电话讨论,之后我在朋友圈发了个对“致良知”的感叹,并觉得有机会开个关于王阳明的课,引来一大堆人点赞,连其中几位平时颇为沉默的当红企业家竟也破天荒地“冒泡”出来,(顺带澄清一下,不少人会把“知行合一”认为是关于认知和行动的问题,其实这里的“知”就是王阳明口中的“良知”而不是常规意义的认知,理解这点是理解阳明心学的关键)。


为什么王阳明这么受欢迎? 在此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略说几句。


王阳明立过大功,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剿灭和收降了很多山贼,而且这些行动是在没有朝廷全力支持,甚至有小人层层阻挠的情况下完成的。


其中尤其平定宁王的叛乱尤其很微妙,因为朱宸濠同学造反是蓄谋已久的,要想搞定他的叛乱,时机的拿捏在当时复杂的形势下简直就是种艺术。如果提早做防范调兵遣将,把这事情摆到明面上来,一不留神就会被扣上加害皇亲国戚的帽子,然后是要入大牢吃官司的,但要完全等到宁王正式宣布造反时再去准备就来不及了。


王阳明老师的特点在这个时候就表现出来了。


一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没有皇帝主动授意,早早就在准备。(真正牛掰的豪杰自会审时度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怎么可能只会等着老板安排任务呢)。


二是抓的时机很准,没有在此之前占着道德制高点哭天抢地让皇帝难堪,也没等着问题恶化然后幸灾乐祸地到处吹嘘自己有先见之明。


三是非常善于创造性解决问题(注意这个表述,这是阳明心学没有只留于“内圣”而能“外王”为后世推崇的一个关键)。在没有朝廷重兵支持下,王阳明采用围魏救赵的方法,在朱宸濠得意洋洋准备远征时,捣了他的老巢南昌。朱宸濠慌了神连忙回来救南昌,没有想到狡猾的王阳明在他回家的路上伏击了他,不久之后朱宸濠就被王阳明活捉了。


一个圣人怎么能这么“狡猾”呢?对,王阳明就是中国历史上很少做到“内圣外王”的人。


他首先是圣,剿匪时,能唤起江洋大盗心中的“良知”他就不会轻易杀生,比如大盗黄金巢和卢珂就真的被他一纸文书唤醒了良知而归降。但要不吃这一套,那对不起,王阳明“王”的威力就显露出来,他总会“致良知”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请再次注意这个表述),出其不意地把那些屡剿不灭的山贼杀个片甲不留。


朝廷没有给王阳明应有的肯定,甚至在平定宁王叛乱后发生了要他把宁王放了,让皇帝亲自去捉拿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换了别人面对这样的荒唐皇帝荒唐制度早摔饭碗不干了,但王阳明“圣”的一面就体现出来,无论是直面军情的凶险,还是面对体系的不平等待遇,他都能回归内心“致良知”。这让王阳明人生几起几伏却是越挫越勇。


阳明心学的成就让他不是体现为一个淡然若定的“得道高人”,尽管面临大的体制有不足,面临前面冲锋陷阵后面小人放冷箭,面临眼前的资源有限而敌人凶险,他都能忍辱负重,创造性解决现实中的严峻问题。


这是阳明有别于很多历史大儒的地方,他坚定了很多人的信念——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而生生不息的自强之源,正来自我们的心灵。


应书享界老邓(邓斌)邀请,作此短文,与书享界书友共勉!


唐文,2017.06.02


学术合作联系人:聂智洋(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