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紫苏的幸福课
以TalBen Shahar的幸福课为载体,希望将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感悟与你们一起探讨。共同成长,共同寻找人生的一种信仰和希望! Become Happier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ACK学习呀  ·  交易实战 | ... ·  昨天  
九派新闻  ·  科室主任回应唐山南湖医院停诊:正在调整 ·  3 天前  
西安头条  ·  一医院突然停诊,所有患者全部出院! ·  3 天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唐山南湖医院被曝倒闭!院方:已停止接诊,患者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紫苏的幸福课

欧文亚隆团体 | 再次作为成员参与体验

紫苏的幸福课  · 公众号  ·  · 2025-01-24 22:16

正文



此刻,当我回想起刚刚结束的初级体验班的团体体验,仍然会感觉到心里暖暖的,当然也会觉得腰有点酸,因为坐了整整两天。


这个团体属于亚隆团体系列培训体系的体验课。我选择的是线上团体,两整天,每半天三场,每场1小时,一共12场。


本来我对初级体验班的课程不抱有太大的期待,因为我已经体验过深度成长课,每月三天,一共九天的线下团体体验。在那一次课程当中,我处理了我的权威的议题。


因此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进入团体,没想到却出现了让我意料之外的情况,我在团体当中居然忍不住痛哭流涕。我感到哭泣的点,并不是因为团体中有人攻击我,而是因为委屈,因为没有被看见。


一、团体体验的个人收获


在团体刚开始的前半段,1—6场,我都在用我惯用的方式参与团体,我最擅长的方式就是用相对中立的方式去共情他人,支持他人,回应他人。也被观察者注意到,称我“在岸上”。


第七场的时候,我整场都没有说话,而团体中没有一个人提到我。我看到TA们都在交叉互动和感谢,心中升起一种委屈的感觉。就算我中间离开,关了视频也没有人注意到。我当时在想无论我做了什么努力,好像我在团体当中就是一个小透明。我在生活中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第八场的时候,带领者主动询问了另一个成员的感受如何,并提到他的线上背景变了。顿时我的委屈更加的强烈,因为其实我的背景在这一轮也变化了,但是却没有被带领者注意到。我憋着一股气,什么也没有说话,并且我的身体也往后仰了,离视频比较远。我知道我该说点什么,但这次我决心不做一个“乖孩子”。


直到第八场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一个成员q到我的名字,她说注意到我这几轮一直都没有说话,想知道我怎么样?


顿时我感觉特别的感动,随后我就向团体诉说我的委屈,一种强烈的委屈的感觉上来,眼泪鼻涕都下来了。我直接表达对带领者的不满,还对团体其他成员表达了我没有受到关注时的失望和委屈。也表达这可能是我的个人议题,我习惯于做一个“乖孩子”。也常常会在原生家庭中,承担照顾者的角色,我家是多子女家庭,而我可以说是非常懂事的那个,是父母的好帮手。


从此刻开始,我成为了团体的中心。几乎所有的团体成员都表达了他们对我的支持,还有一个团体成员说,如果在生活当中,他要选择一位做朋友的话,他会选择是我。还有成员表达我在前几次给他的支持,给了他很多的勇气。还有成员告诉我,她其实一直在关注我的情况,只是没来得及说出来。


我接下来流下的是感动的泪水。我看到原来是有人在注意我,关注我的,我之前支持其他成员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在此也获得了“矫正性情感体验”。


在接下来的团体中,当我去关心其他成员的时候,有两个成员特意提醒我:如果不做乖孩子,你可以此刻在团体中怎么做?我也非常的感谢他们。


总之,在这次团体体验中,处理了我另一个核心议题,或许也是每个人都希望的:被看见,被关注,被照顾,与人亲密。


我学习到:“乖孩子”不是唯一的与人链接的方式,可以扩展多样的方式。


比如其他成员所做的:

  • 表达真实的自己(尽管可能暂时让他人不悦),但成功的处理冲突后,是更深的链接和相互了解。

  • 主动说话,勇敢的自我暴露,主动询问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 在别人说话时,主动好奇地去询问对方更多的细节。

  • 表达自己的看法,给予建议。建议不重要,但给予建议的过程内含与人链接的动机,也会被对方接收到。



我现在深刻的意识到团体的重要性,每一场团体与不同的成员在一起,不同成员的特征会激发我们不同的议题,而我们的各个部分在团体体验当中也能够得到处理。


我开始期待下一次体验培训了。


二、作为团体带领者的技术收获。


1.人际层面干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链接


用提问的方式去增加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连接。这些提问或许会让成员之间产生更深的积极情感,又或许会触发一些冲突,但正是由于这些可以让成员之间增加交流而产生更深的链接,为团体凝聚力打下更好的基础。

比如:

  • 在团体中,谁让你更加踏实?

  • 谁的表达让你觉得更加温情?

  • 在团体里喜欢什么?

  • 你会担心谁接不住,谁接得住?

  • 什么时候会困,什么时候不困?在谁说话的时候?

  • 你在团体中跟谁最亲近?跟谁最远?


2、团体层面干预:


1)照顾到团体所有成员


特别是在团体刚开始的前5到6场。要关注到团体整体的现象,关注到每一个成员。特别是沉默者和游离在外的成员他们的感受。

比如:

  • 团体进行到现在,有沉默的,也有发言的,大家都有什么样的感受?

  • 刚刚团体讨论了这个主题,有几个成员一直没有发言,你们有什么感受?

  • 其实,沉默的组员也是一种表达。让我们来听一听。

  • 此刻没有说话的其他人有什么感受?


2)及时化解冲突与投射:透过你看到他,但你是你,他是他。


团体发生的事情都与整个团体有关,特别是产生的冲突。团体中发生冲突往往是由于团体是一个多棱镜的原因,来到团体就是来到了一个可以照见自己多个方面的的镜箱里。


换一种说法:团体每个成员带着各自的特点不管是长相,名字,性格,说话特点,语气等。都有可能引发团体中不同成员不同的投射,而这些相互交织的投射就有可能引发冲突。


因此,在团体早期要及时的制止冲突,并将冲突理解为团体整体动力,理解为不同的投射,并恰当的引导向带领者,从强烈的情绪引向理性的思考。


这样化解冲突的经验,可以让团体更有凝聚力,让成员更加信任带领者,更愿意更深的自我暴露。


比如:

  • 你直接对我说出来,有什么情绪和不满?

  • 刚刚发生了一些冲突,我想把大家拉回来。看看自己这里发生了什么?刚刚这个冲突过程当中,你们分别有什么样的感受?有谁能说一说?

  • 好像团体的很多声音在你的身上呈现了,你很辛苦。

  • 有些突然,请稍等一下,让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我还有些不明白,其他组员有想说什么吗?

  • 稍等一下,感到不舒服,可能不一定是对方,也可能是我或者其他人?我很想听你的不舒服是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要什么?

  • 此刻大家有什么感受?


3、个人层面:


1)关注每一个人的非语言行为

由于是线上团体的局限性,通过屏幕我们只能简单地看到背景以及个人状态的信息。但是这些有限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这个成员这一刻的状态是什么样子,以及他是否有一些未表达出来的部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