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etterRead
有理、有趣、有用的英文读物推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恶魔奶爸  ·  为什么男性特别厌恶肤浅的女性? ·  3 天前  
恶魔奶爸  ·  怎么一夜之间都在裁员? ·  2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4 天前  
恶魔奶爸  ·  为什么雷军超级内向还能活成爽文男主? ·  4 天前  
每日英语  ·  每日谚语 | 早点着手,事易成功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etterRead

普娃“提前学”的逻辑

BetterRead  · 公众号  · 英语  · 2025-01-07 13:32

正文

最近北京部分区集团校直升的政策发布,引发大家的热议。

大家都在说,这下更要提前学了。甚至有人提出,在初中就把高中的知识都学了,以适应直升后的节奏。

其实直升很早就有,无论是以“超常儿童”的名义,还是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名义,还是以“实验”的名义。

以北京为例,针对小学生的有八少八素、早培。针对初中生的有2+4(集团校内)、1+3(集团校外)以及最新的0.5+3(集团校内)。

这类政策有三个共同点:

第一,对象只有少数人,为此要进行选拔。小学生选拔的标准是强大的短期记忆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最近的0.5+3政策,关注的是在全年级排名前7%-8%的初中生。无论采取什么标准,大多数人都被排除在政策之外。

第二,给与的优惠待遇是提前学、不看中考成绩以及优质的学校和老师资源。这也是大部分家长最关注的。

第三,学生要适应快节奏的教学和一轮轮选拔和淘汰。

坊间对于竞赛班的传言是,小学学完初中,初中学完高中,高中正式竞赛等等。我相信,不同直升政策下会有不同的教学节奏,但肯定会比平时的节奏要快。

学校给了优惠待遇,自然希望他们在校期间成绩稳步上升或者获得竞赛奖项。

如果自身的认知、思维、自驱和自控能力不适应这种提前学节奏,孩子会非常痛苦。

显然直升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那么普娃是不是就不能提前学了?

竞赛当然是和普娃无关,直升也不一定能成,但是普娃提前学,本来就不是奔着冠军、数学家或者天才去的。大家就是想踮起脚尖,蹭点优质教育资源。

能蹭一点是一点。

至于学习能力嘛,普娃虽然普通,但并不是学弱或者学渣。他们也许无法在早期就显现强大的短期记忆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不能在三到六年之内为学校争得竞赛荣誉,但是他们也能够学习,也能成才。

但是普娃提前学的策略和牛娃不同。

在文章篇首提到过,牛娃的提前学是快速、坚持、大力出奇迹。但普娃提前学恰恰相反,关键词是:灵活。

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情况随时调整目标,不必一条路走到头,能直升就直升,不行就当预习了。另方面,我们要惜力,重在精准打击而不是广泛撒网。因为普娃能获得的资源有限,没有一去不复返不走回头的潇洒。

在小升初择校的时候,普娃需要提前要避开三个坑。

第一: 可以早点挖掘孩子的兴趣或者天赋,但必须尽早止损。

家长往往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待孩子是神童;小学的时候希望培养孩子为牛娃,到了初中就变成“适应初中生活”这种实际目标。

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快速调整目标。

发现孩子的天赋并不难。很多超常儿童的家长都会谈到孩子如何对于某一学科痴迷,如何自己琢磨自学成长,或者参加培训班后快速掌握知识。只要观察一阵,你就可以看出孩子是否有天赋。

真正困难的是及早止损。有时候投入太大了,就很难做到快速撤出。无论是文体、还是信息学、数学等领域都是如此。

小学文体领域的“12岁退役”之说,以及高中很多竞赛生回头重新高考的故事,都是撤退。

牛娃相对容易全身而退,但普娃不行。在某个领域投入过多却颗粒无收,再想走别的路就很困难了。

所以,如何维持孩子的兴趣同时又确保投入可控,是普娃家长最需重视的问题。

第二: 不仅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平台,还要让孩子有机会享受到相关资源。

为了择校,很多家长会斥巨资买学区房,或者让孩子参加各种考试。随着集团校直升的政策出台,大家更关注送孩子去有顶尖高校的集团校。

但是进入学校只是第一步。

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让孩子用上这个平台的资源。这不仅包括教学、硬件、同学,还有各种校内社团活动。如果能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经常和老师同学交流,或者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规划,才算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资源。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给孩子送到了很好的小学。这个学校拥有丰富的社团。但是朋友家离学校太远,乃至于一放学急匆匆地回家,从来没有参加过社团。

又比如,有位家长给孩子送到了师资和生源都很好的重点中学。为了不掉队,这位家长给孩子安排了大量的课外班。孩子既没有时间参与学校活动,也和老师、同学交流甚少,那么他就很难在老师的指导以及同学的互动中充分受益。

第三:按照自己的节奏和目标来提前学和备考

小学生提前学往往是为了小升初择校。为了保险起见,很多家长直接选择前人参与过,或者培训机构推荐的考试和比赛。

择校的关键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考试,而不是对其他人最有利的考试

什么是对自己最有利的考试呢?

比如我希望的考试,是最好能一次性搞定的那种。如果不得已多考几次,也要快速上岸。那么,我会选择最容易报名、备考,出分最快的考试。这些考试信息透明、并有大量的备考资源。

剑桥英语考试就不符合我的目标。

作为全面和权威的英语测试,剑桥五级英语的考察环节很复杂,尤其是口语部分。因为它不仅要面试,还要两个孩子一起和考官面试。孩子的成绩,不仅取决于考官,更取决于同伴。为了避免不确定性,孩子多半需要培训机构来帮忙准备,甚至找到合适的考试搭档。

而且,剑桥五级英语考试有五个级别。尽管简历里只需要提交最高级别的考试,但是培训机构常常会劝家长让孩子一级一级地考上去,理由是可以看到孩子的进步,实际上是可以稳定续费。

所以,我家两个孩子在小学期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考试,照样可以体现英语能力。具体见BetterRead的文章:

攻略:如何在两个月里自己搞定小托福?

攻略:一个月两战剑桥领思,得180+最高分

同样,奥数比赛也是必须要培训机构帮助才能参与的。因为国内一些奥数杯赛明面已经被取缔了。为了参加这些考试,家长不得不报班,在培训机构的安排下才能有机会考试。

从家长角度来说,这是稀缺性。从培训机构角度,这就是垄断生意了。

除了择校,还有的家长参加考试是为了适应初中生活。

此前,一个河北的妈妈问我说,要不要考KET? 

我说,北京孩子考这个是为了升学。河北中学也看这个吗?

她说,不看,但是培训机构说,这对于初中有好处。

我解释说,剑桥五级考试对于全面提高孩子的英语能力有帮助。但是国内中高考并没有那么重视说和写,尤其是说的能力。也就是说,剑桥英语备考的重点和国内中高考是相反的。

如果你的目标是中考,那么你就应该围绕中考来准备。

如果你的目标提升英语口语能力,那么你就应该整个中小学期间长期投入口语训练而不是在小学。因为口语这种技能,是要常练常新的。小学练得再好,中学放下了就消失了。

还有的培训机构反复强调,小学不学奥数,思维就难以开拓,初中就会学不好。

为什么不提前学初中知识,备考初中考试呢?这样不是更精准更有效呢? 

总之,家长的需求实际上和培训机构的需求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你得知道你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有时候,家长和学校的需求也不完全一致。

最近期末考刚刚结束。北京很多三年级学生家长陷入了极度焦虑,甚至一天做七八张卷子。

在北京很多地方,一二年级是没有正规考试的,只有以趣味活动代替测试的“乐考”。但是从三年级开始就有正式考试了,有的地方还是区统考。

但凡区统考,可能会考察以及横向比较本区学校的教学成果,学校肯定很重视,于是家长也开始加码。

但是你想一想,三年级的区统考成绩对自家孩子有那么重要嘛?

对于家庭来说,真正有影响的是五下六上的期末考试成绩。因为那是择校时初中关注的数据之一。我家两娃都经历过三年级区统考,当时也是兵荒马乱的。现在回想起来,三年级的成绩对择校并没有多大影响。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认真备考,而是说我们没有必要过度焦虑。就算考不好,也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整。

总之,普娃提前学,得且行且看,投入精准,才能避开各种坑。

普娃提前学,除了择校,很就是给初中提前做准备。因此,在给孩子规划提前学的时候,我们要关注四件事。

第一:根据自己的目标,提前判断要学什么、怎么学。

这是为了提前做准备,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在语文期末考试之前,一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根据以往的考卷押题,让AI写了七八篇作文,让孩子背下来。孩子背得很痛苦,家长也很累。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也不一定有用。

作文训练的确是很重要,但不应该是这样的训练方法。而且三年级的成绩也并不是很重要。它充其量就是查漏补缺的作用,不会对孩子的升学有决定性的影响。

那么如果要练好作文,同时瞄准升学,应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影响升学的成绩通常是五六年级的期末成绩。所以,这位家长可以去学科网、菁优网找一些本地或者本区的期末试卷,看看作文试题。

虽然这也是应试,但是孩子至少有2年时间准备,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从容地自己来写,真正提升能力,而不是用AI来做弊。

第二:提前了解目标学校的学习状况,来做提前学的规划

要为中学学习做准备,首先要了解真实的中学学习。 

先说学科知识。

很多家长会首先在小学低龄阶段开始学英语,在五六年级提前学初中点的数学和物理。甚至有的学生提前把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都提前学了,认为这样才是万全之策。

我根据老大朵拉和她同学的经历来看,这种做法并不一定有效。

朵拉认为,最值得提前学的是英语。

因为英语学习对于记忆的要求比较,学生往往要通过日复一日的背单词、语法以及做阅读理解篇章阅读来增强记忆。但是朵拉很少做这种额外的重复性训练,也因此省了大量的时间。

但提前学英语,最有价值的不是考试,也不是学单词和语法,而是培养日常听读习惯。

她发现,无论是小托福、剑桥英语还是托福考试得高分的,并不一定能在初中考试中得满分,甚至得不了高分。这是因为初中英语考试的重点和小学经历的课外考试并不相同。

她的办法是利用零碎时间听读英文书。比如2024年,朵拉听读80多本书,其中一半以上是英文书。这不仅帮她搞定了校内英语,整体能力也没有掉下。去年夏天,她还花了8天自行备考了托福,获得112分。

具体见BetterRead的文章:

小学搞定PET和FCE,为什么初中英语拿不到高分?

备考8天托福首考112,她却说还是初中英语考试难

BetterRead两娃2024年度书单

第二个值得提前学的是数学。因为数学教学节奏很快,如果没有提前学过,一开始会比较难跟上。

这并不是说日后不可以跟上。只是开局不利,容易影响家长和孩子的信心。一旦开学考或者期中考不利,家长会立马报班,然后校内校外功课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能提升成绩就会导致恶性循环。

但是数学只需要提前一个学期即可。朵拉在六年级把初中三年的数学都学完了,但是不仅大部分都忘记了,而且忘记的是初一数学最重要的代数部分。

具体见BetterRead的文章:

中小学的脱节以及我打脸和庆幸的事情

鉴于数学提前学的教训,朵拉就没有提前学物理。

在初一下暑假周围朋友纷纷报班学物理的时候,她却选择在Coursera自学物理力学课程。这个课程更多是个人兴趣,对于她初二上的学校物理课也没有什么帮助。

具体见BetterRead的文章:

另类的物理学习

至于其他学科,朵拉都没有提前学,只是紧跟学校的节奏。

第三:提前锻炼寻找和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

所有的直升政策,都基于一个共识:第一 优质资源是稀缺的;第二,稀缺资源应该给少数最值得培养的人。

作为普娃家长,我们当然不希望这么分配。但这就是现实。怎么办呢?

另外找资源。

顶尖资源是稀缺的,但优质教育资源没有那么稀缺。所谓顶尖资源,是全心全意提供教学、监督、测评、升学等一整套服务的学校或者机构。要么拿天赋换,要么拿钱砸。

但是很多零散的优质教育却依然存在。比如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优秀的老师讲课视频,可以通过AI来练习口语,可以课后找老师和同学答疑,也可以通过给同学讲题来激发自己对学科的深入理解,当然也可以找到最合适的课外班。

总之,提前学知识,不如提前学会寻找和整合外部资源。

我前面说过的这些资源和做法其实没什么新鲜的,但是很难做到。因为出了课外班之外,其他的资源要真正用上,都要求孩子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第四:提前培养基本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实际上是自理、自学、自律和自我规划的能力。

比如,时间管理的能力本质上就是排序:一天有五六项作业,孩子能不能给作业排序。哪些先做,哪些后做,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又比如,考完试是欢呼雀跃、哀嚎痛苦,还是先做试卷分析、梳理错题、明确薄弱项以及补救策略?

这些能力的必要性在小学期间并不凸显。因为小学期间靠家长和培训机构的督学就可以了。但是,中学学业吃重后,能否有效自我管理就变得更重要了。

这些能力最好是提前培养。因为在压力下调整更难,大家往往会延续小学的做法,自己上手或者找培训班来辅导和督促孩子。

BetterRead的相关文章:

帮助孩子对自己负责

改变考试结果的魔法——试卷分析

他们这样学——学霸如何定目标

培养的诀窍就是接受失败。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往往耗时漫长且充满波折。家长和孩子要接受失败,然后在失败后复盘,最终培养能力。

再回到期末考。我们愿意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备考,并接受考试成绩很差的结果?在考后能不能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去复盘? 

如果愿意,那么最好是在小学期间。毕竟初二以后的每一次期末考都很重要。所以小学的失败才是初中的成功之母。

在整个K12教育期间,我们为孩子和自己塑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和理想的价值观——努力就会有回报。学校和家长合力,通过机制和教化,让孩子相信成功是自己的努力换来的。

实际上,这个社会不一定努力就有回报,也不像游戏那样跟遵行规则就可以及时获得反馈。很多时候,你得想尽办法,利用周围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 

普娃的提前学,与其是在家长的羽翼下提前刷题,不如说是在相对安全的外部同龄人环境(主要是学校)里,理解真实的社会,学会运用社会规则。

这才是提前学的真意。

相关文章

BetterRead两娃2024年度书单

孩子假期烂尾的根本原因

怎样用AI练习口语?

小升初以后,父母面临三大转变(附书单)

小升初最后一战,如何避免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