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旧事文摘:千年前宋代壁画12生肖没有蛇,被“ ... ·  14 小时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口腔的清道夫,牙齿的保护神——中药牙粉,改善 ... ·  2 天前  
冰山指数  ·  冰山洞见 ·  昨天  
冰山指数  ·  冰山洞见 ·  昨天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王笛:为什么说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不稳定的结构? ·  3 天前  
重庆之声  ·  今天,送别黄旭华院士! ·  2 天前  
重庆之声  ·  今天,送别黄旭华院士!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中国第一大贪官和珅是冤死?嘉庆杀他并非因贪财,而是痛恨他一点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8-01-21 23:52

正文

和珅和中堂,据说是中国历史上头号大贪官,家产高达白银“二亿三千万两”,甚至夸张到白银“二十亿两”,

而清朝当时国库存银,历史上有明确记载:康熙六十年,3262万两;雍正十三年,3453万两;乾隆三十九年,达到最高峰7390万两。因此,和珅传说中的家产,竟然相当于三个、甚至三十个相当于大清帝国的国库总收入。因此和珅也被一些外国媒体,列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按这个说法,难怪嘉庆皇帝一掌权,就急着要把和珅杀掉,将家产充斥国库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也是写进了许多历史科普书籍的一句话。甚至许多人都说,乾隆皇帝放纵和珅如此贪纵,就是给亲儿子留着杀的一口大肥猪。——然而,历史的真相,当真如此么?

乾隆,纪昀,和珅

和中堂有话要说: 冤枉!我只是个替身!

嘉庆帝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前十二条,主要是独揽朝权,独断朝政,培植私党,举止僭越等等。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是和珅的居所和陵墓,修得奢侈逾制。直到第十五条以后,才是和珅的种种贪敛行为。

由是可见,嘉庆帝真正切齿痛恨和珅的,首先并非是他是个家财万贯的贪官,而是他在自己即位后种种违背君臣礼制的举动,更依仗太上皇乾隆帝之信任,自以为是权臣把持朝政,而将自己当做了“幼主”。

甚至可以这样说,和珅这个传说中所谓的“中国古代第一大巨贪”,一大半是被乾隆沽名钓誉的“ 内禅 ”之举给坑死的。

事实上,乾隆帝之所以会退位,纯粹是他身为君主,乱立了“即位60年后一定退位”的flag,还搞得天下皆知。最后为了不被天下人讥讽为“贪恋皇位”,不得已而为之,从一开始就心不甘情不愿。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三十年,皇后那拉氏因为和乾隆帝口角争执,愤而剪发,被废黜,之后持续十余年,清朝既无皇后亦无嫡皇子,而乾隆帝年事渐高,朝野上下不免人心浮动。民间屡有不怕死的狂生上书,求立皇后和太子,欲以此投机得一朝富贵,乾隆帝虽然铁腕镇压,然而富贵之心驱人,累禁不止。

就这么僵持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去清朝龙兴之地盛京(沈阳)祭祖时,又杀了一个上书请立皇后和太子的秀才金从善,却也知道自己年近七十,杀一秀才易,而定天下人心难。所以乾隆帝不得不传旨诏告天下,用他祖父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为理由,说自己绝不敢超越祖父,再过十七年,乾隆六十年时一定退位,传位给他早已秘密确立的储君。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

人无信则不立,君更无戏言。乾隆这道旨意,等于是他代表清朝政府,给当时天下几亿臣民的公开承诺,如果不遵守,自然会民心尽失,即使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也未必支持。

按乾隆帝的如意算盘,康熙帝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也不过到是自己现在这个年岁就死了。而自己是二十五岁即位,真能活到乾隆六十年,真能活足了八十五岁当然完全够本,到那时退就退吧。

因此真到了乾隆六十年,他虽然不甘心,也不得不履行承诺,下令传位于皇十五子颙琰,即嘉庆皇帝。

然而,一生集权专制的乾隆帝非常清楚,君不可一日无权,历史上几十位太上皇,如果不自己掌握权柄,便是生杀予夺皆由嗣皇帝掌握,嗣皇帝真心孝顺,如宋孝宗对宋高宗那样,那日子还过得好些;否则的话,深居宫中不能过问朝政、交接朝臣,那和囚徒也没什么不同,每日只能苦巴巴盼着嗣皇帝有良心,能来探望太上皇老人家。

这种日子,一生唯我独尊的乾隆帝如何能忍?所以,为了父子争权,九旬老人仍然要不顾身体抓紧朝政,事无巨细,一刻不敢放松,相当程度上缩短了自己可能的寿数。而且还因为精力不济,智力衰退,对川湖白莲教起兵不能及时处断,酿成了持续数年、兵祸波及数省的大动乱,成为令清王朝从此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太上皇乾隆帝和皇帝嘉庆帝的”二帝临朝“

而和珅作为太上皇乾隆帝最得力的帮手和代理人,同时身兼领班军机大臣和首席内阁大学士,并身兼三部(吏部、户部、刑部)一院(理藩院)尚书,另外还兼着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要职,让嘉庆皇帝有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实,形同傀儡。

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内阁大学士:和珅

同时,和珅自己不但利用职权大肆贪贿,与民争利,聚敛家产无数,同时也生活奢靡,更 逾越了人臣本分

比如按清制,宝石顶只有爱新觉罗氏的宗室王公可用,和珅这等外姓臣子只能用珊瑚顶。正珠朝珠只有皇帝御用,东珠朝珠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三人可用,其余连皇子亲王亦不得用。而和珅却私藏了甚多的宝石顶、正珠朝珠以自娱。

只好说和珅虽不敢有篡逆之念,但也确实被乾隆帝赐予他的偌大荣耀、近乎大清帝国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的实际权柄,给迷花了眼。

竟当真以为乾隆帝竟能如其本人臆想的那样,延年续命到百岁万寿,竟从没想过给自己留条藏匿出逃、远遁高飞的后路,等到乾隆帝一死,自然也难逃法网。

和珅被赐上吊自杀

嘉庆皇帝虽然对和珅厌恶痛恨之极,但理智上他亦明白,和珅总揽朝权,却只是太上皇的代理人,并非真正的心怀异志的“操莽之徒”,所以自然不会真正用谋逆之罪去株连其九族。

【诸劾和珅者比于操、莽。直隶布政使吴熊光旧直军机,上因其入觐,问曰:“人言和珅有异志,有诸?”熊光曰:“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和珅则满、汉几无归附者,即使中怀不轨,谁肯从之?”】

所以和珅之独子丰绅殷德,因为娶了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十皇女和孝公主,倒是没受老爹太多连累,甚至还保住了一半的府邸,也就是政治上失意,屡遭蹉跌,郁郁而终,最后还被恩赏了公爵头衔。

【褫丰绅殷德伯爵,仍袭旧职三等轻车都尉。……嘉庆七年,推恩给民公品级,授散秩大臣。……惟坐国服内侍妾生女罪,褫公衔,罢职在家圈禁。十一年,授头等侍卫,擢副都统,赐伯爵衔。十五年,病,乞解任,赐公爵衔。寻卒。无子,以和琳子丰绅伊绵袭轻车都尉。】

不妨做一个假设,假如乾隆帝没有将“乾隆六十年时一定退位“的承诺,广而告之全国,那么他原本想当多久皇帝就当多久皇帝,本是天经地义。嘉庆帝作为一个庶出的第十五子,如果只是立他为太子,那便会对君父感激涕零,又怎会和历史上一样,身为皇帝却不能掌权,潜藏深深不满?这就是正常人的”升恩斗仇“心理。

至于和珅,假如乾隆帝不曾让位,他无需当太上皇压制嗣君、操控百官的代理人了,自然也不会狠狠得罪嘉庆帝,相反更可发挥他八面玲珑的特长,尽可能讨好太子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