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硕士博士读书会
河流的哀伤,是文明的隐喻。一切改变,从阅读河殇文化开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陈平牺牲2000少女,助刘邦突围,预言:我家 ... ·  2 天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活动简报|第十五届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联谊会 ·  5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华东师大唐小兵教授:史学论文写作中的文字问题 ·  1 周前  
史事挖掘机  ·  国民党哪一支部队的起义,对蒋介石打击最大?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硕士博士读书会

列宁的几个人生侧面

硕士博士读书会  · 公众号  · 历史  · 2016-12-22 22:12

正文

导读:二十世纪最后十年,苏联瓦解,东欧巨变,人类的乌托邦试验宣告失败。被极权主义刻意隐瞒的历史隐现真身,人们对真相的追问愈发强烈。原来被奉为神明的"革命导师"走下神坛恢复了真实面目。以下是列宁的几个人生侧面。




列宁的妻子和情人


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是一名布尔什维克,和列宁一起从事反抗沙皇政府的斗争,陪同列宁一起过流放生活。从他们后来的回忆来看,这种流放不仅不可怕,甚至还很惬意。在西伯利亚,他们可以读书、写作、散步、打猎,可以接见同志,在瑞士,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到任何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去读书,做研究,甚至还可以住进高山疗养院,从来没受到秘密警察的盘查和纠缠,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为他们提供了推翻本国政府的自由。列宁的妻子后来患了甲亢,眼睛外凸,从照片来看,她本就算不得美女,她一想到自己看起来像一条鱼,心里就非常难过。而她从事革命工作的秘密代号就叫鳗鱼。从前,列宁的姐姐安娜在一封信中曾说她像鲱鱼,革命胜利后,另一位去克里姆林宫探望她的女士,事后跟人说她看起来像一条鳕鱼。不管怎么说,克鲁普斯卡娅由于长相、气质和后来的疾病,似乎和鱼脱不了干系了。



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


列宁是革命导师,同时是一个男人,他同样欣赏钟爱美丽的女人,这样,他就有了自己的情人。


她叫伊奈莎,母亲是苏格兰人,父亲是一位法国的歌唱家,从小被祖母带去俄国,长大后在一个法裔的俄国工厂主中当家庭教师,十八岁时,美丽的伊奈莎在工厂主儿子的苦苦追求下嫁给了他。伊奈莎本可以过安逸的资产阶级阔太太生活,可在革命的风潮中,浪漫而不安分的伊奈莎成了狂热的革命分子,成为列宁的忠实信徒。她带着两个最小的孩子离开丈夫,献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这期间,她仍然靠资产阶级的丈夫接济生活,并从事推翻他和他所属阶级的斗争。终于,革命胜利了,丈夫的所有财产被布尔什维克政权没收充公,丈夫作为新政权的敌人而被枪毙。从此,伊奈莎割断了和资产阶级经济和情感上的所有联系,全心全意投身于无产阶级解放的伟大斗争,成为列宁的得力助手。


伊奈莎不仅美丽优雅,而且才华出众。列宁除了母语之外,只会几句简单的德语,而伊奈莎可以流利使用五种语言。她陪列宁出席各种会议,为他当翻译,帮他起草各种文件,代他回复私人信件,闲暇时,还为列宁弹奏贝多芬。成为最高领袖、手握生杀大权的列宁多么爱这位小可人儿伊奈莎啊!一位法国的社会主义者不无醋意地写道,他有一次看到列宁"在一家咖啡馆里,用两只蒙古的小眼睛,不断地瞪着我们这位法国小姑娘,看个不停。"列宁的原配自惭形秽,常常怀着复杂苦涩的心情提到这位卓越的法兰西女郎,甚至一度想让贤,让列宁把伊奈莎娶过来。1917年3月,列宁从瑞士回俄国伴随的女伴中就有伊奈莎,足见两人年深日久的亲密程度。他们常有书信往来,伊奈莎是少数几个被列宁称为"你"而不称"您"的人。


奇怪的是,有这样一位宁馨儿在身边,列宁并没有变得温暖和人道,反而更加冷酷和嗜杀。革命成功不到两个月,列宁就下令成立秘密警察的前身契卡,鼓励人民检举危害革命的个人和团体。两个月后,契卡下令所有的地区苏维埃政府"侦查、逮捕、并就地枪决"所有反革命者。数年后,列宁在一封给莫洛托夫的信中说,"我们现在必须发动一个决定性的、毫无慈悲的战役,以压制他们的反对,其残酷的程度将让他们数十年都忘不了。这些反动的僧侣、反动的资产阶级,将他们枪杀愈多愈好。"他下令处决沙皇全家,把高级知识分子赶出俄国,在回答西方国家使节关于处决政治犯的问题时,他用揶揄嘲弄的口气回应道:"你们没听说吗?我们不久前才刚处决了一千六百万个政治犯啊!"列宁是个意志如钢铁的革命领袖,即使如伊奈莎这样美丽优雅的女性也不能使他软化和慈悲,相反,伊奈莎却完全慑服于他的理论和权威,如同最虔诚的宗教信徒把列宁的思想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为了革命,伊奈莎曾三次入狱,有一次被流放到外省,但这位女性九死而无悔,亦步亦趋追随着列宁的脚步。她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营养不良、饥寒交迫……因工作过度而不断面露疲态,显然是疏于自我照顾所致。"1920年她前往高加索去完成某项革命工作,不久患伤寒死在那里。


伊奈莎和列宁生有一女,这是曾在列宁身边工作过的巴拉巴诺娃告诉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的。吴尔夫在文章中转述巴拉巴诺娃的话说:当列宁听到伊奈莎的死讯时,几乎当场崩溃,"我从未见过他那样子,这似乎比死去一位‘好布尔什维克党员’或一位好朋友还严重。他失去了一位最亲密的伙伴,他情不自禁。"列宁和伊奈莎所生的女儿嫁给了一位德国共产党员,这位德国共产党员后来被斯大林干掉了。


巴拉巴诺娃和伊奈莎共事过,对后者不太有好感,"伊奈莎喜欢卖弄学问,从她的穿着(永远一成不变的朴素装扮)和思想言行等,你可以看出她是个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分子。"


列宁的性格


中国普通民众对列宁的了解来于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电影中的列宁热情奔放,不乏亲切和幽默,如他接见寻找"农民的真理"的富农分子时的揶揄,睡在同志家的地板上,谈到某本他不喜欢的书时,说这样的书只配垫脚……他和善慈祥,充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电影塑造的高大上的导师形象,完全符合党的文艺方针。




电影中的列宁并非真实的列宁,列宁的形象并非如此完美。列宁只对不和他作对的人才会流露出关注和温和的态度,对待其他人,他既粗鲁又恶劣。斯特卢威和瓦伦迪诺夫都是当年列宁的得意助手,最后都背叛和唾弃了列宁。美国作家埃德蒙·威尔逊引述斯特卢威的一段话:


我对列宁的印象一开始就不好,这种印象延续了一辈子。但是他令人不愉快的印象并非来自他的唐突态度,而是比一般唐突态度更甚,是一种嘲弄揶揄的态度,一部分是做作出来的,另一部分则是与生俱来,发自他最深层的自我一面,他对待敌手一向即持此种态度。


嘲弄揶揄,我们在歌颂列宁的电影上已经看到了,这或许显示了大人物的智慧?是他人格魅力的体现?对此我们并不陌生。更何况是对待敌手,难道有什么不对吗?可是,谁是敌手?凭什么来判断敌手?


他一开始即把我当敌手看待,即使我跟他最亲近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会如此并非来于理性,而是直觉在作祟,也就是一般猎人所说的"嗅觉"。后来我开始比较接近普列汉诺夫,他和人接触的方式也是摆出一副唐突而几近于嘲弄揶揄的姿态,和列宁比较起来,他倒像是个贵族。他们这两个人对待人的态度,用一句不容易翻译的法文形容词讲,就是"粗暴跋扈",但是在列宁身上,他的那种粗暴跋扈方式,则接近于令人无法忍受的暴民风格,同时也乏味而冷酷。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被教育说,温文尔雅、平等谦和是资产阶级政客虚伪的一套,只有对敌人像严冬一样严酷无情才是无产阶级的本色。可怎样判定谁是敌人呢?列宁等人靠的就是直觉和嗅觉,与自己气味和意见不同的人就是敌人。列宁和普列汉诺夫都具备这样的性格和语言方式,尽管在斯特卢威的眼中,一个像贵族,一个如暴民。如此性格和语言方式难道是天生的吗?


的确,列宁对待部属的态度始终充满冷淡、轻蔑及残酷,在我看来,列宁身上这种反常的怪异性格正好是他从事政治活动的本钱。他眼睛所看到的,除了一心一意要完成的目标之外,别无其他,他借此与其他政治圈的朋友形成一个权力的核心,而他唐突和残酷的本性——从我们开始交往以来,此一本性即显露无遗——和他对权力的酷爱巧妙而不自觉地紧紧结合在一起。我们实在很难看出,是他对权力的酷爱促使他不断努力在追寻他的理想目标,还是恰巧相反,他通过对理想目标的追求,以便达到掌握权力的热望。


一句话,这种冷淡、轻蔑、残酷、跋扈的性格以及对人揶揄嘲弄乃至呵斥规训的口吻是与权力的追求相一致的,而且,只能是他们所追寻的那种不受限制的权力,是救世主和奴隶主相结合的权力。


斯特卢威还列举了与列宁有密切接触的几个人对列宁相同的印象。他认为他们之所以有如此恶感,是人与人之间气质上的差距。这些后来与列宁分道扬镳的人当然没有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中坚,斯特卢威被称为左派中的自由分子,他固然不能赞同列宁和托洛茨基滥杀异己的残暴行为,人道主义、自由主义来于人性中善良柔软的部分,不见容于列宁是很自然的。


瓦伦迪诺夫是由衷赞赏列宁领袖气质的人,尽管他对列宁的第一印象是"唐突粗鲁,实在毫无魅力可言。"他还是热情地赞美说:"的确,列宁的出现是一种少有的现象——特别是在俄国——他那钢铁般的意志、惊人的毅力、不可思议的行动能力,所有这些赋予他一种牢不可破的自信心……"落后的沙皇俄国为自己准备了这样一位掘墓人,一位天才的领袖,但是,瓦伦迪诺夫最后还是和列宁闹翻了,他叙述这一过程颇为有趣——


瓦伦迪诺夫说:"我不会忘记你那么快就把我列入你痛恨的敌人行列,只不过我在哲学领域中和你意见不同而已,你竟对我横加谩骂攻讦。"列宁回答说:"你说得对,在这一点上面你说得很对,所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的人都是我的敌人,我不愿和这种人来往,我不要和他们坐在一起……"列宁不愿意和我握手,说完话转身就走。我从此脱离布尔什维克的组织。


在列宁眼里,学术之争就是敌我之争,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掌握在列宁手里,他是马克思主义的教主,由他来判定谁是马克思主义,谁不是马克思主义。这不仅是列宁的性格,也是他所掌握的权力的特点。


列宁冷酷性格的形成其来有自。1891年到1892年间,俄罗斯爆发大规模饥荒和霍乱,许多人死去,悲惨状况惨不忍睹。很多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参加了救灾自愿者行列。托尔斯泰当时六十三岁,率先投入乡下救灾行动,时间长达两年。他和儿子们设立了几百个给灾民免费饮食的赈灾点,也免费提供种子和马匹给农民,让他们恢复生产,重整家业。列宁是他所在的萨马拉地区仅有的两个不肯参加志愿者活动中的一个,甚至拒绝加入救灾委员会。一个人控诉列宁说,他之所以坐视饥荒蔓延,许多灾民在他面前死去而无动于衷,"乃是因为他想借机期待俄国的农民崩溃瓦解,以利于建立工业的无产阶级社会。"托洛茨基为列宁辩护说,以当时情况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极不合适加入任何政府的公职团体(哪怕这个团体正在救人性命),革命的目的正是对沙皇政府不断施加压力,直到把它击垮为止。在列宁等人的信念里,沙皇政府统治下的俄国饥荒和霍乱是革命的助燃剂,实在好得很。从长远的目标来说,对濒死的人怜悯和施以援手是虚伪的道德,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屑为之。


列宁怎样革命


列宁依靠德国供给5000万金马克(约合9吨多黄金)进行秘密策动组织,成功发动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档案解密之后,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并非什么秘密。


列宁宣称"无产阶级没有祖国"。一战开始列宁就主张俄国失败,坚持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的阶级斗争,实际上充当了德国对俄国战争的秘密代理人。俄罗斯教授潘佐夫认为不能因此说列宁是德国特务,历史上利用外国资助在本国进行政治活动的事例很多。我们或许可以赞同潘佐夫的观点,孙中山当年也是利用日本资助来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斗争,并且对日本有过秘密承诺。当然,列宁的革命和孙中山革命的性质不一样。在夺权政权的斗争中,列宁谈到的纲领和策略如此的清晰和直白,完全没有虚伪和矫饰,更没有蛊惑人心的宣传。


首先,无产阶级革命由谁来领导。列宁在《怎么办》这本小册子里说,如果让无产阶级自己动手去搞革命,永远无法达到社会主义目标,社会主义的运动必须由上层人来领导,"掌握科学利器的不是无产阶级,而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跌眼镜!按照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和目标,所谓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正是革命的对象吗?列宁却认为应由他们来领导革命。事实正是如此,列宁本人就不能算工人阶级一员,他的父亲是沙俄时代某省的督学,家有桃花心木的家具,他和哥哥都上过大学,有自己的房间,哥哥喜欢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宁喜欢屠格涅夫。列宁很清楚,工人阶级的苦难只是革命的土壤,大多数群众都是无知的,他们一旦发起暴动,很容易被阴谋者操纵,所以,上层知识分子必须组成强有力的政党来引导他们。列宁这种思想直接而鲜明,没有"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这样空洞的蛊惑,他不尊崇"劳工大众"和"普通工人",当他说到"无产阶级"时,并不是指某个或某一群受苦受难的大众,而是指他的党,而党的核心人物是他这样的领袖人物。




在列宁看来,要推翻沙皇政府,领导者只需躲在暗处,煽风点火,不断鼓动人们的不满情绪,制造事端,直到条件成熟时给旧政权致命一击就可以了。政治警察要取缔一群乌合之众很容易,但如果运动背后有一批训练有素的领袖人物在主导,他们能够掌握客观形势,和当局迂回周旋,不断鼓荡群众的热情,怂恿勇敢分子冲锋陷阵,审时度势。主脑人物永远隐藏在秘密角落,而群众可以自由自在到处散布违禁书刊,引发各种闹事活动,当局和政治警察就会疲于奔命。列宁说,当群众公然活动的时候,"我们几个经验老到的革命者就躲在一角暗中做策划部署工作。"因此,中央委员会可以掌握住各支派的活动线索,然后又互相保持距离,而且高高在上,指挥若定。这种方式的活动层面相当大,可以涵盖各式各样的革命组织——不只包括劳工阶级的组织、工会、工人自我教育团体等,甚至也包括了所有社会主义者及社会各阶层的民主团体。此外,我们也不会忽略另一群可能与他们声气相通的游离分子,"这包括工厂中的高级雇员,还有邮政局、铁路局、海关、贵族、教会机构,甚或至警察局及朝廷里的一些人士等等",这些人随时都可能助上一臂之力,当然,党不会立即把这些人吸收入组织的核心,"刚好相反,我们会先好好训练他们,让他们能够发挥作用。别忘了还有学生,他们的煽动能力也很强,他们的作用不会亚于专业的革命家。"依靠什么人,团结什么人,利用什么人,领导人如何隐蔽自己,列宁说得很清楚。


列宁还认为,这样的革命中不能谈民主,每个革命者都需隐藏身份,一说到民主,首先你的一切活动必须公开,其次所有的事情都要由选举来决定。德国的社会主义者可以搞民主,因为他们任何事情都可以公开,可是在俄国"广泛的民主原则不但无用,而且可能带来极大的伤害。大家根本不必去冀望幼稚的民主方式。大家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因为我们从经验中了解到一个真正的革命党组织是大家同心协力奋斗,不分彼此的。"


《怎么办》是革命的宝典,中共搞城市工作(白区地下工作)时也是用的这一套。后来毛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路,我们才说,毛主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


列宁是一把刀子


列宁说:"专政的定义就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直接依靠暴力的政权。"布尔什维克政权成立后,立即在全国开展了红色恐怖大屠杀,当时全俄各地有610个契卡,1000多个革命法庭。1918年—1922年2月杀人不少于200万。契卡奉指示审问被告时不用找证据,只消让被捕者回答什么出身、受什么教育或职业,就能决定此人的死活。因苏俄档案严密封存,正式档案多半经过篡改,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仅是实际的三分之一。


《二十世纪俄国史》书中把20—30年代之交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称为"第二个农奴法",这是苏共开展的一场消灭农民的斗争,按照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观点,农民阶级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俄罗斯当时有200万富农,150万中农,800万贫农。1930年1月30日苏共中央记录显示,仅仅一个多月就有20万富农被剥夺财产,60万被枪杀或送至集中营,15万被强制迁移至边远地区。消灭富农就是摧毁了农业生产的中坚,苏联一直到解体也达不到沙俄时代的粮产量。




对农民的血腥屠杀引起很多骚乱,1921年2月,曾在十月革命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克朗斯塔特海军基地的水兵们再次哗变,1917年的哗变和起义是为了反对沙皇,三年之后他们发现寄予热望的革命带来更大灾难,父兄一个个被枪杀和流放。苏维埃当局假意答应要求,却同时将哗变水兵的家属挟持在一起,乘其不备悉数屠杀,并调集兵力,将哗变水兵斩草除根,无一幸免。事后托洛茨基发表声明,称这些水兵们不再是十月革命的英雄,他们的哗变是反革命行为。


列宁和托洛斯基1918年就认为:在六个月内要完全消灭商品生产,真正的社会主义就会实现。所以"要强迫所有的工人吃苦受罪,"必须"把日常生活条件社会化;消灭家庭,吃大锅饭……实行军事化。全国1600万人被迫每天工作12—16小时,仅圣彼得堡一地,从1917年到1920年有三分之一人因饥饿疾病和政治原因死亡。如俄国中部省份在1916年人口有6800万,到1920年仅剩下3800万。近一半人口死于革命后的暴政之下。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列宁为了把一半俄国人赶进幸福的社会主义未来中去,竟能够杀光另一半俄国人。"


我们不会忘记列宁的大作《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因为考茨基对滥杀无辜给以了批判。同样,托洛茨基也有一本批驳考茨基的小册子,题目就叫《为恐怖主义辩护》,为大肆屠杀和他与列宁策划的强制军事劳动辩护。


除了无情屠杀和奴役下层百姓外,对俄罗斯的高级知识分子,同样采取了血腥而严酷的政策。1922年5月19日,列宁致信契卡头子捷尔任斯基,要求严厉惩办俄境内的作家和教授,他说:"这些人全都是明目张胆的反革命分子,协约国的帮凶仆从,间谍和毒害青年学生的教唆犯组织。要这样来处理此事:把这些军事间谍全抓起来,要不断地有计划地抓,并把他们驱逐出境。"


同年7月16日,列宁再次致函俄共中央委员会,对驱逐知识分子出境的迟延表示不满,要求,坚决根除所有人民社会党人,要把几百个高级知识分子"毫不怜惜地驱逐出境,我们将长期净化俄罗斯。"这就是二十世纪初,苏维埃政权强行驱逐俄国的文学、哲学、思想史方面大批知识分子离境的所谓"哲学船"事件。它之所以被称为哲学船,是因为被驱逐的知识分子中被视为俄国哲学界乃至整个知识阶层有世界声望的几个哲学家(如别尔嘉耶夫等人)是分别乘坐德国船"哈肯船长号"和"普鲁士号"离境的。根据苏联解体后披露的史料,契卡当年制定驱逐出境人员名单共有217名。苏维埃统治下的俄罗斯需要净化,以驱逐代替枪决,也是对待声望卓著的知识分子的一个办法。


高尔基是当年和列宁能说上话的少数人之一,出于人道主义精神,高尔基自认为有责任保护知识分子,他要求列宁给他们一个做事情的职位,为此不断跟列宁请愿。列宁非常不耐烦,对他说,这种事情跟革命事业相比,属于鸡毛蒜皮。


二十世纪初期,列宁要处决一大批社会革命党人,高尔基出面斡旋,甚至以绝交相要挟,列宁暂时没有执行,将他们关在监狱里。列宁死后,这批没来得及处决的"政治犯"全部被斯大林处理掉了。高尔基曾警告列宁不要过于专制,因为推翻沙皇的目的就是要废除专制,但列宁根本听不进去,他要的是更专制、更严酷、更血腥的统治。


对沙皇一家的处决,是列宁亲自下的命令。托洛茨基披露了这个细节:列宁认为不能让白军有依靠的目标,因此对沙皇一家必须毫不留情地处决。遇害者有沙皇夫妇、四位女儿,一位儿子、一名御医、三名待从。最小的王子阿列西斯才14岁。据参与者回忆说:枪决后进行了毁尸,历时三天,尸体被毁容,用斧和锯肢解、洒上硫酸、扔到废矿井里。冷血的托洛茨基叙述此事时轻蔑地说道:"我只能说我对枪决如何执行实在丝毫不感兴趣……坦白说,我不了解这种好奇心。"



俄罗斯末代沙皇一家


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在苏维埃第一次大会上,马尔托夫对列宁把"所有权力归于苏维埃"篡改为"所有权力归于布尔什维克"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会造成一党或领袖个人的独裁。他说,成立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如果不符合马克思所设想的样子,其结果必然无法达到马克思所预期的理想,因为马克思与恩格斯所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其统治阶层所组成的方式应该以民主共和为主,由全民投票方式来选举政府官员。而列宁的主张则是不分青红皂白排除异己的独裁形式。托洛茨基摆出一副先知的姿态,以轻蔑和愤怒的口吻把马尔托夫和他的追随者赶出会场,他大叫道:"你们这些已经被孤立的可怜家伙,你们完蛋了,你们所扮演的角色已经结束了,从现在开始,请你们回去你们的地盘——进入历史的垃圾堆去吧!"


列宁死后,斯大林立即把这个列宁的忠实信徒赶出苏联,托洛茨基到处流亡,最后被斯大林派出的杀手用一把冰镐杀死在他的坐椅上。每一个圈子里的人似乎身后都立着一个手持冰镐者,不是因为正义,而是因为互相残杀。


作者:周树山

来源:爱思想网


河殇文化

Ψ 北京阅读第一微刊(覆盖人群100万)Ψ

微信号:hsbooks

法律顾问:李晓明律师(北京)

私人与中小企业法律顾问

民事诉讼、刑事辩护

业务电话☎️:13681218964(请惠存)

业务微信:414946223(请添加)

李晓明律师为您点播《加油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