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时报
做报纸,也懂互联网,这里是《IT时报》(IT Times)微信版。作为上海一份IT类周报的新媒体产品,这里汇聚了关注全球IT业的魔都资深IT记者。我们追求原创独家新锐,以及读视听多种表达方式。ps. 使用IT产品有问题?留言与编辑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痛心消息传来!母女双双遇难 ·  昨天  
湖北经视  ·  关晓彤、鹿晗,冲上热搜! ·  2 天前  
湖北经视  ·  70 岁以上老人猥亵不行拘,高龄成 ... ·  2 天前  
湖北经视  ·  噩耗传来!3人牺牲,有1人原准备5月结婚 ·  3 天前  
湖北经视  ·  确认!她官宣复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时报

新一代“网红”天翼云4.0:用一朵“分布式云”开启白金10年

IT时报  · 公众号  ·  · 2021-11-23 18:57

正文

国内首个无感通行收费站 图源:中国电信

30秒快读

1

天翼云4.0 成为新一代“网红”,它是一朵分布式云, 兼具公有云的服务和私有云的敏捷,是政企的上云首选。

2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云,天翼云的优势在于中国电信攒下的“家底”——固网基础设施。反过来说,天翼云是中国电信生态能力底座。

3

如果说10岁的天翼云此前度过了自己的黄金时代,那么,当人类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时,它站在了下一个白金10年的入口。

从广州白云机场向南驱车约6公里,远远便看到一抹轻逸的“银白色水袖”,那是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亲自设计的机场高速路机场收费站(以下简称机场收费站),国内首个无感通行收费站。几分钟后,汽车驶过收费站,以70公里的时速。

广州机场高速路机场收费站

“高速路出入口塞车一去不复返。”11月12日,广州快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军在2021国际数字科技展暨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天翼云论坛(以下简称天翼云论坛)上自信地宣布, 无论是80公里的最高通行速度,还是1.65秒的单车道交易时长,机场收费站都创了全国纪录


消失的收费杆背后,是一朵无处不在的云。


11月11日,中国电信集团党组副书记邵广禄在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高峰论坛上宣布,天翼云升级4.0版本,以云网融合战略为核心,全面升级分布式云基础设施、云操作系统、云产品能力,从而实现一云多态、一云多芯、一张云网、一致架构、统一调度、统一运维。

中国电信集团党组副书记邵广禄

如果说10岁的天翼云此前度过了自己的黄金时代,那么,当人类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时,它站在了下一个白金10年的入口。

新网络:

无处不在的分布式云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志强

“天翼云4.0是一朵分布式云、自主可控的云、安全可信的云和开放合作的云。”11月12日,天翼云论坛上,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志强用“四朵云”概括了新版天翼云的能力。这一天,天翼云换装,变成了代表奋斗的“中国红”。

这种“红”或许还有另一种含义。分布式云正在成为企业上云的新范式。连续两年,分布式云被列入Gartner战略技术趋势榜单,在云计算领域,算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红”。

公有云的服务 私有云的敏捷

2021年以来,各大云服务商纷纷宣布升级为分布式云,天翼云,是第一朵宣布全面升级的运营商云。


所谓分布式云,根据Gartner的定义,是指将公有云服务(通常包括必要的硬件和软件 分布到不同的物理位置(即边缘),服务的所有权、运营、治理、更新和发展仍然由原始公有云提供商负责。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对云计算来说,变化才是常态。”天翼云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广小明认为,自2006年亚马逊上线Amazon S3 (Simple Storage Service简单存储服务)以及Amazon EC2(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弹性计云服务) ,从公有云到私有云,再到混合云,云计算已经“火”了15年,而分布式云的出现,让这把火至少还要继续“烧”10年。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小明

与上一代云计算相比,尽管起源于公有云、混合云和边缘计算,但分布式云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是第一个将所有云服务的物理位置作为其定义一部分的云模型,用户可以通过集中管控,统一管理位于不同位置的云资源和业务应用,也可以在任意位置获取需要的云资源与云服务。


简单理解,尽管混合云满足了用户将数据驻留本地、可信安全的需求,但它打破了公有云的价值主张,由用户控制和运营,事实上会浪费大量算力,同时也无法利用公有云在技术、创新上的快速迭代。分布式云则结合了混合云和边缘云的优点,既能将云“分发”到特定且变化的边缘位置,物理上更接近用户,同时它依然属于云服务商提供的云服务范畴,可以统一运维、统一调度。

政企上云首选

对于迫切需要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产业而言,分布式云无疑是打消“上云”顾虑的最佳解决方案。


据胡志强介绍,天翼云企业属地节点和中心节点采用统一的技术架构,通过统一技术栈的分布式云操作系统,由云服务商对企业属地节点提供专业的运维服务,企业无需投入过多资源关注云的运维,因此,可大幅降低企业的IT运营成本。由于边缘节点可以部署在客户数据中心,企业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使用都在本地,客户对于数据安全有明显的感知体验。


对于中小企业,分布式云尤为友好。此次天翼智博会期间,天翼云推出四款边缘产品,本地轻量敏捷云ACS、智能边缘云ECX、超融合一体机iStack、边缘盒子iBox。全部支持轻量化部署,单节点最小3台服务器便可以部署,不仅降低了企业上云门槛,而且能够满足一些时延要求高、但位置分散的传统业务,比如海关物流等场景。


Gartner预测,到2025年,超过50%的组织将在其选择的地点使用分布式云,超过75%的数据将在边缘侧处理。


IDC预测,未来几年,边缘架构的支出数量增长远远超过核心层,边缘云的部署是核心云3倍以上增速。

新边缘:

无限可能的X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国内的浪潮、华为、腾讯、阿里,国外的AWS、Azure、Google Cloud,都在探索分布式云的架构和全系列产品组合。但毫无疑问,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云,在下一代云计算的发展中,天翼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独一无二的千城万池

“Everything on Cloud”,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90%以上的应用将迁移到云上,中国企业上云率将达85%,各行各业逐渐从“上网”演变到“上云”。一切业务由云提供,云提供一切业务,入网即上云,正从理想走向现实。


不久前,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在第二届世界数字经济论坛发言时指出,“数字经济的底座正从连接为主的网络基础设施向云网融合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加速演进。”


作为全球第一家提出“云网融合”发展的电信运营商,2020年11月,中国电信明确了“云网协同、云网融合、云网一体化”的三阶段发展路线,而分布式云成功实施的核心,正是云网融合。

本次论坛,天翼云表示将全面升级云网基础设施,推进“千城万池”战略。这意味着,中国电信正逐步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迈进。


中国电信云网资源优势,常被提及的是“2+4+31+X+O”的层次化架构,其中,2是内蒙和贵州两个全国性云基地,超大规模的融合资源池;4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川渝陕四个国内最发达的区域建成大规模公有云;31是指在国内部署的31个省级数据中心;X是任意节点打造差异化边缘云;O则是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算力体系延展至海外,在全球27个国家42座城市部署超过100个Pop。


在中心云时代,2+4+31的布局并不难理解,对于云服务商而言,大规模的集中式计算是实力的体现。但进入分布式云时代,X,更为重要。

“可盐可甜”的边缘节点

这里的X,含义甚多。


它或许是300、2800+,也可能是60000。


鲜有人注意这样一个数字:中国电信在全国有超过60000个通过高速网络连接的局所。所谓局所,是电信运营商在固网时代打造的“边缘节点”,固话和宽带完成“最后三公里”的中转站。以往,它是5G和FTTH固移光纤基础资源的共享空间,如今,成为云网融合“下沉”到边缘的最佳物理节点。


多年的固网建设,让中国电信攒了一笔“厚厚的家底”,全国300多个地市有本地节点,2800多个区县建有边缘节点,加上60000多个局所,在距离用户最近的地方,中国电信有足够的物理空间部署算力。


“这是无可比拟、不可再生的云网资源优势。”胡志强透露,天翼云将利用边缘产品,在地市基于轻量化敏捷云ACS全面部署算力资源;在各区县,基于智能边缘云ECX结合天翼云CDN的布点覆盖能力,提供AlwaysReady的算力资源;在5-10ms时延圈内实现算力实时交付。


当然,X也可能是无限,随时可用,可盐可甜。


天翼云此次推出的超融合一体机iStack、边缘盒子iBox,可以将算力按需部署,无论是园区、厂区、各级政府等客户机房,还是中国电信的区域性机房,都能成为一个边缘节点,提供丰富多态边缘云服务,从而实现1-5ms超低时延,而这个时延基本可满足高精度工业级生产需求。


前文中提到“不落杆”的广州机场收费站,便是将算力“下沉”至高速路入口,当车辆以80公里的时速驶往收费站时,通过天翼云的边、云、网、智一体化方案,摄像头拍摄、边缘节点算法调度、算法计算、扣费信息比对、网络传输等全部流程的时延控制在500毫秒之内,从而使无感通行成为可能。

新算力:

拒绝“饕餮” 软硬兼施 双管齐下

算力对经济产出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据中国信通院测算,从投入产出看,2020年我国算力产业规模达2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产出1.7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产出6.3万亿元,即在算力产业中每投入1元,平均将带动3-4元的经济产出。


“生产力发展阶段正从动力时代向算力时代加速演进。”正如李正茂所言,当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生产力时,算力规模,已经成为衡量数字经济的关键指标。

永远不够用的算力

2020年,我国算力增速达30%,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超过400万架,其中中国电信拥有约 700 个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超过 42 万个,占全国算力的十分之一。


面对海量的数据增长,这样的规模显然还不够。英特尔预计,到2030年,每个人都可能拥有1 Pflops(每秒进行千万亿次浮点运算)的算力和1 PB(Petabyte千万亿字节)的数据,时延不到1毫秒。可比数据是,2019年,全球超算500强的入门门槛是1.022 Pflops。


广小明曾测算过自己日常使用的算力,一台笔记本、两台云电脑再加一台开发服务器,作为专业人士,他使用的算力也不过只有120G,算力增长有着巨大的需求空间。


今年8月20日回归A股时,中国电信曾表示,将在云网融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做重点投入。然而,即使增速再快,站在用户需求端看,算力好像“饕餮”,永远不够。


以一家智慧医院为例,每天产生的数据量超过3TB,如果数据全部传输至中心云,昂贵的公网费用和有限的带宽资源都难以支撑这样的场景。

图源:东方IC

软硬兼施“解放”算力

满足算力,除了部署新算力,必须对现有云网进行优化。“算力的需求侧和供给侧并没有实现真正平衡。”广小明认为,合适的算力必须在合适的地点创造合适的应用,但现有云架构常用的虚拟化技术,往往会让CPU在虚拟化层额外耗费15%-17%的算力,释放这部分算力最好的方式是“软硬齐下”。


比如天翼云与英特尔合作的智能加速卡,可以将CPU从一些简单重复的计算中释放出来,从而使整体算力提升10%,以公有云巨大的体量计算,挖掘的算力潜力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目前,从现网测试结果来看,网络转发单核突破千万PPS(每秒数据包),较之前提升10倍,广域时延小于15ms(毫秒),以往单核只能处理100-200家租户,现在可处理数量增长6-9倍。


据了解,升级为4.0版本之后,天翼云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算力方面,单区域可支持10万台物理机,单集群可支持3万台物理机,全面支持X86、ARM、GPU等异构算力;存储方面,存储IO突破100万IOPS、存储时延缩至100us、存储单集群支持10000节点。

新未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