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围绕世界精神卫生日展开,介绍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现状,并指出央视新闻发布关于青少年抑郁的采访引发广泛关注。文章强调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以及抑郁症低龄化的趋势和原因。同时,解答孩子表现出抑郁症状时家长应如何应对,包括亲子间无法沟通的情况如何处理。最后强调爱和信任在关系中的重要性,呼吁家长和孩子珍惜彼此,勇敢面对困难。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世界精神卫生日和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现状
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
关键观点2: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
抑郁情绪是正常情绪反应,而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特征为持续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动力等。
关键观点3: 抑郁症低龄化的趋势和原因
抑郁症呈现低龄化趋势。专家认为,除了社交环境改变,孩子在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是原因之一。
关键观点4: 孩子表现出抑郁症状时家长如何应对
当孩子表现出抑郁症状时,家长应理解孩子、表达关心,并引导孩子与老师、同学沟通。同时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满足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
关键观点5: 亲子间无法沟通的处理方式
当亲子间无法沟通时,家长需要深思、观察、了解和感受孩子的情绪和需求,与孩子建立既父母又朋友的关系。
关键观点6: 文章最后强调爱和信任的重要性
文章最后通过故事强调,生活中总有误解和争执,但只要双方愿意迈出一步,推动改变,关系就会得到改善。同时强调爱和信任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和孩子珍惜彼此。
正文
今天(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有报告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前不久,央视新闻《相对论》栏目曾发布“蹲点青少年抑郁”的相关采访,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为什么抑郁症呈低龄化?孩子说自己抑郁不想上学,是真的病了吗?孩子拒绝沟通,家长该怎么办……昨晚(9日),《相对论》记者庄胜春邀请行业权威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首席专家郑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乔志宏,进行了一场直播互动为网友解答疑问。(直播回看,请戳文末阅读原文)今晚,夜读为大家整理了直播中关注较高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每一个细腻而敏感的精神世界都应得到理解和呵护。
人的情绪是不断波动的。专家乔志宏强调,每个人正常都会有的叫抑郁情绪,当你遇到一些挫折,比如亲人去世、失恋、考试没考好……体会到丧失感时,就会有难过、抑郁消沉的情绪,这是正常的抑郁情绪;而“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特征为持续情绪低落、对平时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或动力、自我评价低、有消极言行等。
有很多年轻网友认为原因是“家长看不到孩子的情绪”。但是另一方面,不少家长也发出了自己的困惑↓
如今相对富足的生活条件,不代表就能满足孩子所有的需要。专家郑毅表示,在温饱解决后,孩子最需要的是交友需求。从前在大院里生活的孩子们,你追我打,玩集体性、竞争性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就会遇到挫折,打不过就练,练完后就会超过你,实在不行就配合,懂得如何克服困难。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处于圈养模式,一到年龄就被家长们放入社会中,面对突然而来的陌生环境就会对幼小的心理产生伤害。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满足三种需求:第一是自主性,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第二是胜任,让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能做得很成功;第三是归属感,孩子有被人爱,被人包容的感觉。如今不少孩子们在物质充分满足的同时,精神上匮乏这三种需求。
这些反应,是抑郁的表现吗?
专家乔志宏表示,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个阶段孩子的改变显然是心理反应,充其量是心因性反应,不属于严重抑郁。但是如果再发展可能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跟父母的教育、保护方面有关系。
孩子第一天上学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从完全没有约束、没有要求的家庭环境,到了约束性强的学校,对孩子来讲是非常大的挑战,这个过程叫社会化过程。
作为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孩子在学校感觉到跟过去在家被包容的环境不同,这时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威胁,从而体会到恐惧感,对环境产生强烈排斥。这时家长要表达理解,从而让孩子愿意跟家长讲在学校碰到了什么事情;其次,家长必须要强烈表达老师、同学其实也是爱你的,不过他们爱你的方式跟妈妈不同,是另外一种对你有利的方式。
“小朋友中班做什么事都很磨蹭,最近还很喜欢啃指甲怎么办,是不是内心焦虑的外在表现?”答: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可能跟其他小朋友明显步调不一致,要去医院查一查。
如果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与他的年龄、所处环境、受教育水平不相符合,且给他自身或周围人带来持续的麻烦和痛苦,请尽快就医。
亲子间没法沟通怎么办?
在#央视新闻留言板 有网友提出了一个亲子难题,得到了不少回应。通过网友的回复,小编提炼出了一些关键词:“深思”“观察”“了解”“感受”,正如专家给出的一句话:“既做父母又做朋友”。
在《相对论》栏目中,曾有过这样一个片段:在一个抑郁症患者家庭组成的夏令营中,家长们做了一个“游戏”:心理咨询师请十几位家长按顺序说出,在不同年龄段经常跟孩子说的一句话。从“妈妈爱你”到“快点做作业”,你会发现从小学开始,没有一个家长向孩子积极传递感情,更多的是施加自身的焦虑。专家表示,这位网友妈妈确实不容易,其实,家长身上被投射的社会压力,不知不觉中会传递到孩子身上,这种压抑与成长中的被忽视、被误解的情绪叠加,孩子承受不住就会崩塌。
专家表示,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虽然不容易,但是通过学习是可以改善的。养孩子要高效陪伴、给他鼓励、给他精神力量,让他懂得什么是爱。在此建议各位家长抓住孩子成长的各个关键期,才会事半功倍。
给各个阶段的家长们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永远不晚。
在直播的尾声,《相对论》记者庄胜春讲述了一个让他印象最深的一个采访片段。
主人公是一名焦虑症的患者,采访她的时候她刚刚参加完高考,她向记者庄胜春讲述了与父母从无法沟通到达成和解的过程。如今,她已经上大学了,认识了新的同学,朋友圈还会分享开心的生活。但是她说:
“ 以前我很想早早地离开家,但是父母开始改变后,我却得离开家了(去外面上学)。没有时间去享受他们的爱,感觉互相错过了。”
也许,生活中总是难免误解、争执和受伤,在亲密关系中尤是。但,只要双方都尝试迈出一步,去推动改变,坚冰就会缓缓融化,涌动成温暖彼此心田的暖流。
糟糕的一天,不是糟糕的一生
不愉快的过去
并不能阻挡我们拥抱明天的幸福
善待身边的人
也要记得珍惜和疼爱自己
因为你是如此特别的存在
给足对自己的信任
无论何时都保留希望
如此,日子会明亮许多
制片人丨庄胜春 汪洁
记者丨庄胜春
编导丨张宗尧 汤文昕 单楚玉 王洪春 尚晓煜 纪方
导播丨胡景波
技术统筹丨王竞择 夏文
视觉设计丨申珅 于江 王焕琴
技术丨郭泽楷 李昂 时宪 祖童 刘婷婷
摄像丨薛鹏龙 刘宁 刘硕
舞美丨朱宸熙 灯光丨康正平
视频丨化军豪
微信编辑丨秦静 李津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