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本·琼森曾说过:“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这篇文章2400字,预计花7分钟读
完,
管住自己的嘴,说话有轻重,做事有分寸。
来源
|
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一位牧师吩咐他的仆人,去集市上把最贵和最便宜的东西买回来。
牧师非常不解,问:这是何道理?
仆人答道:舌头这种东西,好则高贵无比,坏则低下至极。
会说话的人让人如沐春风,不会说话的人让人讨厌至极,甚至招致祸端。
管住嘴,就是一个人最难得的修行。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管住嘴
是一种善良
《欲望山庄》中说:
“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
话说在一座小村庄的学校里,一直只有一位老师。
最近,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学识渊博又乐于助人,村民们都很喜欢他,渐渐地原来的老师受到冷落。
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的老教师,跟妻子随口发泄道:“那新来的老师来路不明!”
第二天,妻子转头就跟邻居说:“听说那新来的老师做过很多坏事。”
接着,邻居又跟邻居说:“听说那新来的老师曾经作奸犯科……”
就这样添油加醋,传来传去,最终演变成新来的老师是一个作奸犯科的通缉犯。
这时候谣言的始作俑者——老教师,感到良心不安,决定去道歉。
只见新老师拔起地上一棵蒲公英,用力一吹,成百上千的种子随风散开,说:
“如果你能把这些种子找回来,我就原谅你。”
有时候,你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却可能成为别人心中一辈子永远无法磨灭的阴影与内伤。
管住你的嘴,不诽谤他人、不无中生有,就是莫大的善良。
成名后的女孩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感激自己的同学,感谢他们当年的“闭嘴”之恩。
原来,女孩的父亲是保安,当时上高中、处于青春期的她一直为此感到自卑,就跟同学们谎称自己的父亲是在银行上班。
而实际上,其实大家都知道。
但没有一个人拆穿她的谎言,反而不约而同选择了为她守护这个秘密,保护她的自尊。
《悲伤逆流成河》中说:
人的嘴巴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
看破不说破,看穿不拆穿,是一份尊重,更是一份推己及人的善良。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管住嘴
是一种修养
导演宗萨仁波切说:
大多数的时候,所谓的心直口快,只是不愿意花心思考虑对方的感受。
前不久,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的惊人一幕引起轩然大波。
主持人竟然被获奖嘉宾威尔·史密斯,当场打了一巴掌。
原因是,主持人调侃史密斯的老婆贾达的光头造型,而他这一玩笑却是建立在贾达痛苦的基础上,她因患有脱发症,不得已才剃了光头。
护妻心切的威尔·史密斯自然难以忍受,所以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有一句话说得好:“当玩笑建立在别人的伤口之上时,就不再是玩笑,而是一把盐。”
所有披着玩笑外衣的口无遮拦,实质上都是一种尖酸刻薄,一种恶意伤害。
真正的会说话,不是你说得有多么语出惊人、妙语连珠,而是能够在言辞之间考虑到对方的感受,让人舒服。
丈夫钱钟书去世后,一直爱慕杨绛的费孝通便上门拜访。
拜访结束后,由于下楼的夹道比较窄,加之费孝通恋恋不舍、频频回头,导致走起来比较艰难。杨绛便说: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知难而上”了。
一语双关,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照顾到了对方的感受。
你说话的态度,就是你待人的温度。
真正的修养是嘴上有尺,说话有度,表达自己真实内心的情况下,给别人留有余地和体面。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管住嘴
是一种智慧
曾国藩在《曾国藩家书》中指出: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
晚唐时期,年轻时就极尽人臣的刘禹锡,因为“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到荒芜人烟的边陲。
十年之后,有幸再被朝廷启用,在回京的路上,他是万分的感慨与激动。
一时兴起,就脱口作了一首诗,讥讽当朝皇帝的无知和新贵们的丑态。
然而,不过几日,他的话就被小人传入皇帝的耳朵里,雷霆大怒。
结果,屁股还没坐热,他接着又被贬,这一次被发配到更偏远的连州。
说话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只会被有心人听了进去,成为别人的把柄,惹祸上身。
一个人话越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一天,王羲之的三个儿子,王徽之、王操之和王献之,一同去拜访大将军谢安。
席间,王徽之和王操之侃侃而谈,而王献之则简单寒暄了几句,便缄口不言。
三人走后,在座的客人问将军:“这三位贤士以后谁最有前途?”
谢安说:“小的最好。”客人好奇地问:“您这是怎么知道的呢?”
谢安意味深长地说:“贤明的人言辞少,急躁的人言辞多。”
“吉人辞寡,躁人辞多”,话越多的人往往浮躁无为,越能管住自己嘴巴的人反而越有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