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郎眼Daily
郎咸平独家网络发声地,中产者自我增值平台,关注财经郎眼Daily,品财经,聚观点,助你财经力Day day up!电视版广东卫视每周一21:10分播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财经  ·  两大央企重磅公告!多股涨停! ·  昨天  
南半球聊财经  ·  今年出生人口或只有800万,带来一个问题 ·  昨天  
央视财经  ·  免签入境新政+1,今起执行! ·  昨天  
北京交通广播  ·  判了!涉案金额高达2亿余元! ·  昨天  
北京交通广播  ·  判了!涉案金额高达2亿余元!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郎眼Daily

央行在给楼市和股市“放水”吗?

财经郎眼Daily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6-26 09:10

正文




至少可以断言,流动性适度宽松对于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利好。



文/貌貌狼(微信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

我们上周公布了一连串的经济数据,社会融资规模环比减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创15年新低。固定投资前5个月累计同比增长6.1%,也创下了多年新低。总的来说,虽然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但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确实在不断增长。

外部环境同样不容乐观。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走强,6月份美联储FOMC会议决定持续加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和资本流出的风险逐步上升。稍早前,白宫宣布从7月6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挑起了新一轮贸易战,进而引起证券市场投资者情绪的波动,上证综指一路下探至2900点以下。

可见在货币收紧的大环境下,经济发展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 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在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稳定运行, 因此市场对流动性适度放松产生了强烈的预期,于是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央行正式开启新一轮“定向降准”并没有出乎太多人的预料。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调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共计约7000亿元。

按照央行的要求,本次“定向降准”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运用定向降准和从市场上募集的资金,按照市场化定价原则实施“债转股”项目。支持“债转股”实施主体真正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治理,并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媒体表示, 虽然本轮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名为“定向降准”,但实际上所有的机构都基本囊括在内,会增加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供给。 截至目前,央行今年已有三次“定向降准”:第一次是1月25日面向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约4500亿元流动性,第二次是4月25日实施的定向降准,用来置换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此外,市场普遍认为年内还会继续降准。


于是也有观点认为,当“定向降准”变成“全面降准”,货币会重归宽松,央行实际上是在向市场“放水”,究竟是不是如此呢?

分析普遍认为,央行主观上并没有推高资产价格的意愿,但是释放流动性无疑会对各个市场都产生影响。 对股市而言,根据以往经验,虽然降准可能为证券市场注入更多的资金,但与股市上涨并没有完全的相关性。最近一段时间证券市场表现疲软,不管是上证50、沪深300还是中小板、创业板基本上都创下了过去一年的新低,市场情绪偏负面。这次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不管释放的流动性有多大,都是对于市场负面情绪的一种调节。

但是这并不代表整个市场开始转向,外部环境的冲击可能才刚刚开始,因此市场的底部还不知道在什么位置。实际上,尽管市场在3200多点就遭遇了冲击,并且短期内跌到了2900点附近,但很多股票的估值还是高高在上,它们的基本面是支持不起来的,在过去流动性宽松的时代,市值很容易推上去,但目前全球市场都在收紧流动性,这么贵的估值是不可能维持的。所以, 目前还是不能轻信央行“放水”的传言,大部分人在高位都能看得明白,但往往在低位容易犯糊涂。



同样,很多人认为这一轮降准可能会继续推高房地产市场,从历史的角度看,2008、2011、2015年三次降准对于地产销售行业都有恢复作用,持续时间甚至能达到一年以上。 据此推断,流动性适度宽松对于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利好。

但是目前来看,释放出的流动性体量有限,至于 这笔资金是否会流入房地产市场,部分取决于实体经济降准方面能否有效落实下去。

根据央行规定,释放的流动性主要用于帮助商业银行解决企业的融资、股权和债务问题。可“债转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债转股政策出台两年来,按照标普评级估算,中国债务总量到2018年年底可能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0%,而2012年仅相当于170%,上升幅度还是比较快的。


在大水漫灌的时代,大家都感觉到流动性充足,金融市场衍生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法,那些乱象背后的错配问题,也在资本的狂欢中得以掩盖。现在大潮退去了,我们终于看到了是谁在裸泳。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流动性趋紧开始“显性化”,很多企业开始曝出债务违约的问题,一季度债务违约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50亿元,预计全年将达到500亿元,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反应。

前几天的文章里我们提到了,有一些上市公司拿巨额资金去炒楼,这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一些优质的公司拿不到资金,一些没有效益的企业要么“理所应当地”欠着商业银行的债,要么拿着资本到处寻找不相关的新产业。 所以说这几轮“定向降准”究竟是不是“放水”,不是要看是否释放流动性,而是要看产业能不能留得住这些资金。

在更早以前的文章里,我们做过一个比喻,流动性收紧是“十个人分一张只够五个人吃的饼”,央行要设置条件,决定谁能分到这个饼,可问题是这个条件怎么设置呢? 也许 只有打破既得利益,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解决错配,提高企业效益,引导资金不断流入实体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再加水”的状况。






精彩回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