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场,新挑战,新未知。于“出海”企业而言,想要缩短“过渡期”,除需做足前期的准备功课,及时掌握当地最新动态同样至关重要,而这就需要律师团队具备高效整合跨境律师资源和全球服务网络的综合能力。
以能源行业为例:为实现东盟“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3%”的整体目标,近年来,东南亚各国纷纷出台利好政策,大力吸引外商投资,积极扶持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生态体系发展。强劲的市场增长需求吸引了大批中国企业尤其是储能企业的加入,以期在这片土地挖掘更多发展新机。
2024年2月,中电国际宣布完成马来西亚沙捞越州69.3MWp在建漂浮式光伏项目控股权交割。作为马来西亚首个允许外资控股的大型光伏项目,该项目是沙捞越州首个大规模漂浮式电站项目,因其水力资源再利用特性与复杂的土地管理特征,而对东南亚能源转型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对于律师而言,该项目不仅涉及多个法域,交易架构设计难度颇大,且沙捞越州当地土地问题较为复杂,市场监管要求细,项目运营难度高。
面对诸多挑战,作为项目主办人,高级顾问叶宇兴律师充分发挥中伦资源整合优势,主动协调境外合作律所工作,与境外合作律师高效联动,对项目土地和证照进行“刨根问底”式核查,识别项目的实质法律风险,从商业可行性角度确定风险解决方式。同时,通过积极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在交易中的法律和商务“痛点”,对症下药,结合项目特性和客户风险偏好为客户量身打造立体化法律解决方案,为客户核心商业决策提供重要法律支持。
“‘出海’就意味着存在未知和不确定性。因此,中方律师一定要多主动沟通,不要畏惧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这一点尤为重要”,叶宇兴律师强调。
受历史原因和风俗文化等因素影响,东南亚地区的法律体系较为复杂,且部分国家政策调整频繁,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从项目接洽之日起,到项目的开工、建设、运营和融资安排等阶段,通过全流程与当地合作方和监管机构开诚布公的交流,能帮助客户有效提前发现、识别、防范甚至解决一些潜在风险,从而最终提高企业海外投资决策和运营管理的科学性。
沙捞越州光伏项目是中电国际在马来西亚市场交割的首个新能源项目,它的成功不仅巩固了中电国际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重要地位,亦为东南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作为项目的牵头中方律所,中伦也以其高效的全球服务网络及资源整合能力,再次向市场证明了其应对复杂法律环境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