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布奇诺上的拉花已经消散,咖啡厅里播放着I think I wanna marry you的欢快歌曲,服务生给我们加了三次水,我跟身边的咨询者小红已经聊了一个小时。她面对这三个职业选项,不知道何去何从。
我们分析了各个选项的利弊,每个选项未来的美好和可能的坑,甚至打了分数,写满了一张纸。这几个选项的一切都清楚的列在了这张纸上。
但是,她望着那张纸,跟我说:
『我知道每个选择都有利有弊,我也知道每做出选择也都要承担失败的后果,我也知道我纠结了快两个月了,得快点选,否则那个选项就不存在了。但是,我还是选不出来啊。』
我望着她,喝了口水,说:
『是啊,纠结做不出选择真的是好难受,想吃怕烫,想选怕后悔,又不甘心。不过,你是否意识到,其实啊,你这两个月已经做了一个选择了。』
她抬起头,略带惊奇:
『纳尼?我做了选择了,没有啊。』
我说:
『你做了选择了。你选择的选项不在这张纸上,这个选项叫"不做选择"。你选的是那个不做选择的选项啊』
她似乎明白了什么。
我继续: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选择是无时无刻的,不要以为你纠结是不做选择,你纠结,其实是在选择不做选择的选项。很多人没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以为自己没开始选。但没想到的是,他们已经选了这个选项一天、一个月、一年,甚至一辈子。』
小红,说:
『那怎么办呢?』
我说:
『其实啊,不做选择也没关系的。反正谁活到最后都是死亡。关键是,你是否也评估过这个『不做选择』的选项,也看看这个选项有什么利弊,以及即便你不做选择,你还可以干点什么呢?』
于是,在那张纸上,又增加了一个选项,叫
『不做选择』
,我们还真的郑重其事的也把这个选项分析了一下利弊,跟其他选项对比了一把。
她的所有选项都在这张纸上了,她逃不掉了。
半小时之后,她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选择了A选项。
我们总是纠结于要选A选项,B选项还是C选项,但是,这背后有一个很难意识到的假设,那就是:
我们在犹豫的时候,并未作出选择。
这个假设,是『
假
』的。
因为在纠结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已经选择了:
犹豫
。
我们往往容易忽略掉那个『不做选择』的选项。
小时候是否遇到,面对两种冰棍,红果的和巧克力的,钱只够买一支,不知道要吃哪个,于是抓狂打滚,其实那时,我们是在选择
『抓狂打滚』
;
你是否考试时做选择题遇到这样的情况,这题你不会,选不出来,于是,傻乎乎的你就空过去不选,你以为你是没选,实际上是你选择了
『不选个答案』
;
商家们经常会使用这样的伎俩,当你进他家门,他不会问你:『要不要买我家化妆品?』,而是会问你:『这种控油的和那种祛斑的,选哪个?』,你此时会容易中招,选了哪个控油的,殊不知,你还有一个选择,就是
弃权,不选
;
所以,人生的选择是无时无刻的,根本没有我要么选A,要么选B,要么选C,要么不选。
而是,我要么选A,要么选B,要么选C,要么选D:"不选"。
这是穷举,你逃不掉。
因此,在每次出现各种重大选择问题出现时,为了提醒我和对方,我都会刻意的增加一个选项,叫
『不做选择』
。我们除了讨论那些能说的出来的选项,也会去花点时间讨论这个『不做选择』的选项。
但是请注意,很多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
不做选择是最坏的选择。
在此,我郑重其事的告诉各位,这句话是忽悠人的心灵鸡汤。
大多数观点、策略和行为都没有对错、好坏可言,都是在某一个情境下成立。
这个『不做选择』自然也是在某个情境下成立。
如果我们把『不做选择』换成另外一个词,你觉得会换成什么?
你可能会说
『纠结』、『犹豫』、『拖延』
?
那假如换成一个相对积极一点的词呢?
等 待
『等待』
是不是会更积极?
那些成功的投资家都是『等待』的高手。巴菲特把投资看做是一个可以打20个孔的卡,一生只能做20次投资。这20次投资的操作,本身加一块拿秒表掐也花不了一百个小时,巴菲特剩下的时间,不做选择,只是在等待。等待一只好股票和一个好时机。
这似乎也是好猎手们的核心品质。
电影《兵临城下》最开始:瓦西里跟父亲去打猎,父亲跟他说的每一句话:
我是一块石头
我纹丝不动
我慢慢把雪塞进嘴里
狼就看不见我的呼气
我耐心等待
等它再靠近些
我只有一发子弹
我把手指放在扳机上
我没有发抖
这就是『不做选择』的等待。
《基督山伯爵》的最后一句话,大仲马说:
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两个词语里面,这就是『等待』和『希望』
这句话给『等待』罩上了一层美丽的光环。
如果我把『等待』这个词再说的更美一点的话,你还能找到不少更富有诗意的表达:
静如处子
静如山岳
不动如山
以及:
我想静静,别问我静静是谁
不做选择,等待,不动如山,在很多时候并非消极负面,而恰恰是最有效的选项。
在什么情境下不做选择是最优解?
1. 没考虑负面因素的情境下不做选择
我经常会收到一些创业合伙邀请,有的是曾经的熟人朋友,有的是在各种平台上的私信。一些创业的想法是很明显的不靠谱,我自然拒绝;但是,确实有一些人跟我讲的创业故事十分诱人,既符合我个人的意愿,又能发挥我的优势,而且,他所描述的计划还真的是那么回事,一步步实现。
此时,我的大脑就会听到天空中有一个声音:
『这是一个机会,抓住它。』
但是,我也许是陷入了『证实偏差』的陷阱里,你觉得所有证据都能成功,那仅仅是因为你眼睛只看到了可能成功的证据。
『机会』
跟
『诱惑』
两个词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我是否考虑了做这个项目的负面因素:
他描述的有多大程度的客观?
它会伤害到我生活的哪部分?
它有什么风险?如果没做成会有什么后果?这些后果会耽误我什么?
这个人是否靠谱?他的弱项是不是我最忌讳的?他出现负面情绪(不屑、生气、焦虑)时会做什么?
如果我后悔了,那是因为什么后悔的,那该怎么办?
可以说,几乎90%的创业项目,都在我想到这些负面因素后,被我毙掉了。
所谓机会,就是当你对它的负面因素都考虑差不多后,依然要做的选择。
而当你没考虑负面因素,它只能是,诱惑。
2. 在情绪高涨的情境下不做选择
你有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吗?
旅游时所买的不少东西,买回家你就想扔,但又觉得舍不得,于是就堆在某个角落被灰尘布满。
那为啥我们在旅游时总会买一些不靠谱的玩意?因为在那个情境下,我们被高涨的情绪所控制。旅游中,你会很放松,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情绪又被刺激了一遍,此时导游和商家再用带有诱惑性的语言诱导,你心里一想,来都来了,总得带点东西回去吧。当这些因素都聚集在一起时,你就『果断』下单了。
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不少消费都是冲动消费的结果。在此,我不想告诉你:不要冲动消费。很多实验都已经证明了,女人在购物中不冲动消费是mission impossible,男人在手游中不冲动消费同样是mission impossible,这个行为被我们的原始脑控制。
旅游中的消费、买包包中的消费、手游中的消费这些『买买买』是生活中的小事。
但面临生活中的大事呢?
你跟你的男朋友会不会在巫山云雨时情绪高涨不用安全措施,然后面临的是堕胎?
你会不会选择一份不靠谱的工作,仅仅是因为跟父母、另一半赌气?
你会不会三个月都未找到工作,从焦虑到恐慌,突然有个橄榄枝,电话聊了两句就请你去入职?
……
事实上很多骗术往往能攻击到的时刻,就是你情绪高涨的时刻。
所以,做重大选择时,不要在情绪高涨时做。
最简单的做法是:
给自己三天时间。
过三天,再看这个选择。那时你高涨的情绪会降温。
3. 违背常识的情境不做选择
战争片里总能看到这样的片段:
当一个战役进行的过于顺利时,具备丰富经验的将官就在直觉上感到危险,保持警觉。这往往意味着危机马上到达。
因为战争的常识是:
没有那么容易就能赢的仗。
你在把简历发布后,发现一个公司邀请你面试,电话面试中并没有问太多技术问题,而是问了好多家庭问题,然后就告诉你通过录取给offer,这背后往往是陷阱。
实际上很多传销公司设陷阱拉人的方式就是上边这种。
因为面试的常识是:
怎么也得有两次不同人的面试,怎么也得问你一些技术问题和行为面试问题。
如果我们把常识问题做一个总结,那就是这句话:
快 好 省
,这三个字,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选项中。
它可能会很好,很有价值,那往往就不那么容易,不省钱;
它实现起来可能会快,那往往质量就低,或不省钱,或只能满足单一价值;
它可能会很省钱,那往往质量差,做的慢;
所以,如果一个选项被描述成
『快好省』
,那一定违背常识,不做选择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不做选择并不意味着啥也不干。
巴菲特这辈子真正操作股票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百个小时,但剩下的时间他不是发呆,而是研究公司,看财务报表,实际调查公司,以及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芒格说他是『行走的图书馆』;
军队不动如山也并不是真的像一块石头,而是派各种斥候了解周围敌情,将领密切关注周围变化,每个人握着刀把的肌肉都是绷紧的;
我们不选择做什么工作,也并不意味着你就在那纠结,纠结就好比你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车子不动,但能量全耗光了,我们应该把车停在路边,看地图研究路线,或看看车况,或休息一阵子养精蓄锐。
我们不选择去接某个offer,我们需要为下一份工作做准备,探索行业,链接人脉,积累经验,出作品,更新简历。
因此,当我们去讨论这个『不做选择』的选项时,我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你选择了不做选择,你觉得会做点什么能让自己的未来不后悔?』
这才是『不做选择』的真实含义,如果我用《孟子》的一句话来描述不做选择,那会是
『引而不发,跃如也』
你张弓搭箭,做好准备,等待目标的状态,才是
不做选择
这里做一个小广告:
知识型IP训练营第四期
开始招生了
里边有很多大中小V们,比如:
知乎大V张某某
公众号大V李某某
喜马拉雅大V王某某
和
我
但是,得有人引荐才能来
我有两个名额
ONLY 2
你可以在后台给我发消息
我引荐你需要一个条件,就是:
你讲一个你做过的牛逼事,如果能让我
受惊
(不是『受精』),就推荐
发后台消息里
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