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试图寻找和接触外星文明
对我们不会有任何好处
从昨天(13日)中午开始,蓝宝宝对红宝宝翻白眼事件成为网上最大热点。
这是喧宾夺主啊,完全冲淡了我们的宏大主题。
有关方面迅速采取措施。
对,大部分翻白眼文章现在已经打不开了。
但是,事情仍在持续发酵。
特别是那些不听话的自媒体,刨根问底,背景揭秘,没完没了。
无数次经验证明,扭转网络舆情最有效的办法是,有新的热点出现。
非常及时,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教授今天(14日)与世长辞了。
噩耗传来,霍金治丧委员会微信朋友圈分会迅速成立。
网上各种怀念追悼文章铺天盖地。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探索宇宙奥秘蔚然成风。
——谁还记得翻白眼呢。
霍金死了,你知道吧?
啊?真的吗?我最喜欢他唱的那首《卷珠帘》了。
他爸爸也是唱歌的,唱《大花轿》那个对不对?好像叫火风。
哎,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么年轻就死了,太可惜了!
最近在看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
对这类题材本来没太大兴趣,你知道,我是主攻杂文随笔和都市言情小说的。
但这是获得过雨果奖的作品。
雨果奖在科幻界,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文学界的诺贝尔奖。
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该奖项,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科幻小说从此走向世界。
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几年前就拍完了,冯绍峰、张静初主演。
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上映。
既然人家已经这么牛,这么火了,作为一个读书人,你怎么好意思在别人问起来的时候一直说自己没看过呢。
我用了两天时间把第一部看完了。
你每天忙着建设社会主义,哪儿来的时间看书啊?
我跟你讲,以后不管什么事儿,凡是说自己没时间的,都是在找借口。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女人的乳沟,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你回家就睡觉,当然没时间看书了。
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嘛:时间就像女人的乳沟,一躺下就没了。
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并非天马行空(否则就叫玄幻小说了)。
作者在叙事中夹杂了大量的天体物理学知识,这让我们学渣看起来稍显枯燥和吃力。
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使虚构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不像是胡编乱造。
每个环节都有理论支撑,都有科学依据(所以才叫科学幻想)。
如果你想了解宇宙的奥秘,可以用科幻小说来入门,比如《三体》。
虽然霍金的《时间简史》更有名气,但我不建议你看。
因为,我打赌你看不下去——尽管这已经是宇宙学里最大限度的通俗读本了。
《时间简史》讲述的是人类最古老的命题:
时间是有始有终的吗?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据说,霍金的《时间简史》在1988年问世的时候,伦敦纸贵,轰动一时。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看过。
——毕竟这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
你问人家:“你有《时间简史》吗?”
有人当时就生气了:“神经病!我有时间也不捡屎。”
一部好的作品,总能让我们了解更多未知的世界,影响甚至改变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体》试图向人们传达这样一种理念:
人类在宇宙中是极其渺小的,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更高等级的文明。
人类文明之于外星文明,渺小,脆弱,微不足道,不堪一击。
这也正是史蒂芬.霍金的观点。
如何断定外星文明一定比地球文明更先进?
说不定他们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发展的还不如我们呢。
这是不可能的。
道理很简单,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外星生命,但一无所获。
如果外星人能够发现我们,并且降临地球,那只能说明一点:他们的科技水平远高于地球人。
那也未必是坏事啊,说不定大家能够和平共处,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结成友好邻邦呢。
这种想法显然是幼稚和一厢情愿的。
霍金曾不止一次警告科学界:
不要试图去寻找和接触外星生命,对我们不会有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