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油茶工坊-浙江松阳
横樟村位于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村庄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保存较多,村口闲置的油茶工坊位于路边下沉场地,面临山涧溪流,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
工坊采用传统木结构和夯土墙建造,内有一个水碓子和两套木质的榨油机。这座传统油茶制作的工坊已荒废多年。
▲从溪流望向工坊
项目保留主体建筑和室内的木制设备,空间向外扩张在侧面形成厨房和产品包装空间,室外的休闲凉亭提供了面向山涧的观景平台。
▲
外墙使用溪涧卵石,延续了梯田和溪水的自然景色
▲
石墙和老旧的夯土墙形成对比
▲
工作和生产空间
▲
项目保留主体建筑和室内的木制设备
▲
以自然光照亮的生产空间
▲
在新旧层次间创造里与外的转换
06.
计家墩-村民中心改造
计家墩村位于富饶的江苏昆山,是个八十年代盖起来的村子,四周都是稻田,有两三条水道穿村而过,行走其间是江南水乡的秀丽风景。
设计任务是位于村口的村委大楼的改造和加建,让它成为未来“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
▲建筑南侧局部外观
▲入口空间,成为村庄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入口处通过院墙的开口与铺装的边线界定出既属于院内,同时属于院外的空间。这样一个是廊,是门,是桥,又是窗的构筑容纳了坐、窥、行等几组行为,为两个院子之间的连通提供了不同方式。
▲入口院落
▲廊架提供休息和交流的空间
通过结构改造和加固,把旧建筑一层的梁和楼板锯掉,让旧建筑呈现出最大的空间潜力,成为村子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身在大厅之中,像是同时在建筑内外。
▲中庭入口空间
▲南侧底层架空院落
▲夜景
07.
威海市-浅山古村
王家疃村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
村庄形态狭长,周边自然生态完好,农业景观资源丰富,村庄聚落原始结构完整,保留有大量的毛石砌筑的传统民居。
▲项目位于古村之中
王家疃村现状已具备一定的旅游基础,作为里口山区域“美丽乡村”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中将王家疃村定位为依托周边自然资源和广福寺人文资源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休闲体验村落。
▲拾贰间美学堂外观,融于乡村之中
“拾贰间美学堂”
是一个老建筑改造项目,原建筑是典型的胶东民居形制,建筑背身毗邻一崖壁,且与崖壁之间形成三角形空地;崖壁山石形态奇峻、自然,很有中国传统美学意境。
▲学堂外观
▲入口处的展廊,可以透过窗洞看到阅读区
▲阅读区,部分屋顶保留并暴露,与新材料形成对比
▲教室
▲室外庭院和屋顶露台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
▲室外庭院和屋顶露台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
▲琴房,露出原始的三角木桁架,形成粗野而随性的氛围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和为贵的民族,自古以来一个完整的生命受自身、家庭、社会、自然、哲学等诸多方面的和谐。对此,设计团队在改造过程中尽量保持原建筑本来的面貌,通过“微改造”的设计手法尊重胶东民居的典型文化特征。
▲琴房夜景
08.
成都-川西林盘
近些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产阶级受到交通、住房、环境等“城市病”的影响,想要向外伸出触角。
同时,留在乡村的传统农耕人口,还在延续传统的生产与生活。“天府新兴·和盛田园东方”是一次基于田园场景中的新田园主义哲学的空间实验。
▲已建成部分-和盛书院与田园生活馆鸟瞰
川西林盘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乡村人居聚落,现在,这里既有原住民,新住民,还会有常常想要造访的人。规划后的项目,不仅带给村民崭新的生活方式和发展可能,还给村民整理出了更多的生活、生产使用空间和面积。
▲
和盛书院
▲
老房子的顶部加横板成为一个露台,和田园生活馆之间以几条简单的横线融成一体,新旧融合共处
和盛书院中间是一个类似四合院一样四面围合的院落,设计师通过改造将它变成一个中心讲堂。院落的上方以高耸的天井封闭,塑造出空间的仪式感。
▲
和盛书院中间类似四合院一样四面围合的院落
被改造为一个中心讲堂
▲
院落的上方以高耸的天井封闭,塑造出空间的仪式感
▲
中央红砖天井
▲
书院外围局部
▲
书院夜景
09.
田坊三变-嘉兴喜悦公社
这是一处占地2000方的农业玻璃大棚,多年失修,急待改造。
如何以及其有限的造价和快速的建造周期,在不破坏原有场地和建筑尺度的前提下,重新塑造一处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综合体?嘉兴的喜悦公社注定不是一场实验建筑的即兴表演,而是针对中国农村脚踏实地的现代空间升级范例。
▲项目外观,位于有机农场中
▲
三个月改造完成的室内空间,以低造价和快建造的诉求重新塑造空间
所以本案设计的“第一变”,在于将简陋的农作物大棚“变身”为现代农业的加工和体验场所,是为“食集”。
▲
入口空间的开阔广场将承载不同主题的公共事件
▲
食集空间的吧台区
▲
食集空间的餐桌区
攀援绿植为整个外立面赋予了浓浓“绿意”。建筑顶部天窗设有活动遮阳系统,白天可为活动场地遮阳隔热,冬季增加日照,起到保温作用。
▲
建筑立面的遮阳和绿植述说着关于生态与秩序的基本态度
▲
市集空间沿1.5米宽的小街层层展开
▲
一米见方的结构单元堆叠形成立体景观,上下可以承载不同的功能
▲
艺集空间一角
在嘉兴喜悦公社的“艺集”设计中,打开未来的钥匙并非造景,而是如何“激活”创意空间,带来更多更新的产业、活化乡村资源,传承传统手工艺、曲艺等民间艺术。
▲
“拾级而上”的体验强化了农业空间的属性,将“吃”“玩”和文化艺术结合在一起
10.
三河村-村民活动中心
项目位于中国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觅子乡的三河村。该村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关中”村落的典型代表,也是陕西人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之一。
乡村承载了愈发重要的责任,本项目的落成也旨在通过一个好的设计重塑乡村建筑应该有的人文品质和精神内涵,满足农村居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双重需求,同时加强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外观
▲项目外观,镂空的砖墙立面运用现代的建造手段表现传统材料,呈现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本项目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乡村综合体”,包含了众多空间,旨在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村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建筑中部设有开放的中庭
▲中庭连接村民活动中心和老年幸福院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本项目用一种纯粹的方式探讨了乡村建筑的可能性,这里面包含三个重要方面:第一,场所精神与乡土环境的再认识;第二,传统空间与现代乡村生活的再定义;第三,乡村地域材料的建构表达与当代呈现。
▲采用不同尺寸的砖块和不同的堆砌手法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
▲传统材料的使用创造出古朴而纯净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