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有些人说长城在新能源智能化这块落伍了,其实我是不太认同的。因为早在几年前,就了解过长城一个森林战略,基本就是在汽车行业转型这个节点,覆盖了一切的研发方向。比如说理想用的蜂巢电池,就是长城的。其他包括氢能源什么也有。
结合魏那天的专访说国外的人对智能座舱没有需求,其实可以看出,本质上还是一个谋定而后动的战略。因为油车时代,长城在国产里是非常领先的,所以没有all in 新能源的必要,但是已经有了很多的技术储备。比如在智驾算力这块,之前华为有3亿Flops算力的时候长城就有1.5亿了,比很多新势力还要强不少。
所以这两年长城的核心变化其实还是高端化,虽然长城上半年只卖了五十万辆车,友商卖了一百五十万辆,但长城的利润是75亿,友商则是100亿,三倍的销量只有1.3倍的利润,在当下这个环境中,我觉得还是高利润更稳妥一些,这一点和华为也是很像的。其中的核心就是坦克这样的车型销量占比越来越高。
油车企业转型的动力肯定没有那么足,毕竟利润大头还是在传统产品上,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转型的能力,尤其是在技术覆盖和积累也没有什么短板的情况下,逐渐升级还是更稳妥的。毕竟有高毛利做支撑,坚持的会更持久。长城的越野产品在技术和能力上也是更扎实的,现在就是需要在普通车型上有所突破。
结合魏那天的专访说国外的人对智能座舱没有需求,其实可以看出,本质上还是一个谋定而后动的战略。因为油车时代,长城在国产里是非常领先的,所以没有all in 新能源的必要,但是已经有了很多的技术储备。比如在智驾算力这块,之前华为有3亿Flops算力的时候长城就有1.5亿了,比很多新势力还要强不少。
所以这两年长城的核心变化其实还是高端化,虽然长城上半年只卖了五十万辆车,友商卖了一百五十万辆,但长城的利润是75亿,友商则是100亿,三倍的销量只有1.3倍的利润,在当下这个环境中,我觉得还是高利润更稳妥一些,这一点和华为也是很像的。其中的核心就是坦克这样的车型销量占比越来越高。
油车企业转型的动力肯定没有那么足,毕竟利润大头还是在传统产品上,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转型的能力,尤其是在技术覆盖和积累也没有什么短板的情况下,逐渐升级还是更稳妥的。毕竟有高毛利做支撑,坚持的会更持久。长城的越野产品在技术和能力上也是更扎实的,现在就是需要在普通车型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