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佑子爸爸育儿
专注家庭教育,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开着豪车出来见见世面 ... ·  昨天  
采采  ·  这么抽象的表情包谁在用啊 ... ·  2 天前  
冷笑话  ·  过年去不熟的亲戚家串门有多尴尬……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佑子爸爸育儿

到老了才知道,不管你生几个孩子,最孝顺的往往是这一个,别疼错人

佑子爸爸育儿  · 公众号  ·  · 2025-01-25 21:00

正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意思是在一个人的所有善行中,孝顺应该排在第一位。
而作为父母,养育孩子是出于爱,但也希望在年老时,孩子能够善待自己。
因此,当我们看见周围的老人,谁的孩子很孝顺,周围的人都会投去羡慕的目光:
“这孩子没白养,你的命真好。”
但如果一个家庭的孩子不孝顺,甚至对父母粗暴无礼,旁人难免会带着怜悯的眼光,觉得这些父母实在太可怜了。
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是否孝顺,更多与家庭教育和自身性格有关。而独生子女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不管出于道德还是责任,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但在多子女家庭中,情况就变得复杂了:兄弟姐妹之间,谁更孝顺呢?
到老了才知道,不管生几个孩子,孝顺的往往是这一个,别疼错人。
一:二胎家庭中,老大一般更孝顺
根据家庭排序理论,父母和第一个孩子之间,最初形成的是“给予—接收的行为模式。
老大一出生,便是父母关注和爱的中心,他们获得了全部的资源和照顾。
然而,当二胎出生后,这种关系发生了变化,老大的地位受到冲击。
●老大的性格特征与孝顺表现:
责任感强: 老大会被赋予更多责任,比如照顾弟弟妹妹,分担家务。
寻求认可:为了重新赢得父母的关注和爱,老大会表现得更懂事,更努力满足父母的期望。
形成照顾他人的习惯: 在与弟弟妹妹的相处中,老大逐渐将“照顾人”内化为性格的一部分。
比如我邻居小林,家里有两个孩子,他是老大。
从小父母就教导他要“让着弟弟”,很多时候,他甚至要承担起带弟弟的责任。
长大后,小林事业有成,主动承担起照顾父母的主要责任。
他说:“小时候父母对我寄予厚望,现在我有能力了,自然要回报他们。”
老大的这种责任感和担当,与其早年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老大在感受到“地位”被撬之后,会努力通过承担责任和照顾他人来重建自己的价值感。
这种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对父母的孝顺就显得更为自然。
●老二的表现:
相比之下,老二成长的环境更为轻松。
他们从小就被哥哥姐姐和父母共同照顾,责任感的培养较少。即便他们也会对父母尽孝,但更多的可能是选择“责任分摊”:“爸妈的事,大家一起负责。”
二:多胎家庭中,中间的孩子往往更孝顺
当家庭中有三个或更多的孩子时,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老大由于年纪最大,最有能力,通常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
而老小因为最小,总是备受宠爱。中间的孩子则常常陷入一种“尴尬”的位置。
●中间孩子的性格特征与孝顺表现:
努力争取关注:中间的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重视,往往表现得更贴心、更听话。
善于妥协: 中间的孩子既要适应老大的权威,也要包容老小的依赖,因此他们在家庭中学会了照顾他人。
更关注父母的情感需求:相比老大和老小,中间的孩子更容易通过孝顺来赢得父母的认可。
我叔叔是家中三兄妹的老二。
他小时候既要帮着哥哥分担家务,又要照顾弟弟的起居。
因此,长大后的叔叔,对父母表现得尤其孝顺。他经常回家探望父母,还主动帮父母安排体检、旅游等事情。
他说:“从小我就觉得爸妈很辛苦,照顾他们是应该的。”
中间孩子的孝顺表现,源于他们从小就习惯于“争取爱”和“证明自己”。他们通过努力和贴心来赢得父母的注意,这种性格让他们在长大后更愿意为父母付出。
三:孩子的孝顺与出生顺序密切相关,但并非绝对
尽管家庭排序理论指出,出生顺序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模式有重要影响,但孝顺与否并非完全由出生顺序决定。
以下几个因素同样至关重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