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及时深入地解读广电行业政策,发布领导讲话、行业新闻、发展规划、广电法规、研究报告等,对广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建设等重要课题给予重点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广电智库

【调研札记】求真、存善、寻美:纪录片何以探寻中国文化传承密码

国家广电智库  · 公众号  ·  · 2025-01-07 19:43

正文

导读

2024年对于广电行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更多的精品内容呈现在观众面前,传播也更加广泛。 广电视听作品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优秀的纪录片更应当承担起反映时代巨变,描绘中华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重任。 优秀的作品是如何诞生的,优秀作品的创作过程要遵循哪些规则? 我们调研了《何以中国》这部在2024年口碑与流量齐飞的纪录片幕后创作团队,认识到真、善、美是“何以”打造精品力作的不二法门。


在探寻精品力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部纪录片——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系列纪录片奖得主《何以中国》。在腾讯视频,打开《何以中国》的链接,映入眼帘的是腾讯9.5、豆瓣9.1的高评分。评论区观众的溢美之辞也比比皆是,“中国纪录片的巅峰制作之作,制作非常用心和精良”“历史、地理、文化融汇贯通,彼此交融给人一种恢宏、广博而不失内涵的观感。”


一、求真:《何以中国》从文物考古解读中华文明起源


《何以中国》通过八集内容,聚焦于文明发展的关键节点,首集《秦汉》以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诞生为主题,探讨了秦汉时期如何建立起对庞大地域的有效治理体系。第二集《摇篮》追溯了东亚现代人类的起源及其早期社会的发展,揭示了农业、陶器、定居生活的起源和村落社会的形成。第三集《星斗》展示了中国文化地理格局的基本形成,阐述了各区域社会分层的出现以及长距离文化交流的兴起。随后的几集分别探讨了中国古国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如良渚、屈家岭、石家河等区域古国的兴起,以及殷商王朝的社会结构及其对周边青铜文明的影响,最后一集《天下》则通过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剖析了秦统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最终的胜利。片中涵盖了如周口店遗址、良渚遗址、二里头遗址、殷墟遗址等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并通过精细的拍摄和再现,真实地还原了这些遗址背后的历史场景与文化意义。



“真”在《何以中国》创作过程中扎实的调研上。 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项目的最新成果,《何以中国》拍摄了全国230余处考古遗址和博物馆,以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视觉素材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极具历史厚重感的中国早期文明简史,展现了从早期的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社会,再到文明的发源与古国的形成,直至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和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的过程。不仅着眼于历史事件的梳理,更通过考古发现深入解析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与传承。从2020年,《何以中国》创意之初,干超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以及一批青年学者成立了前期素材课题组,制定了八集纪录片的基本框架。在历史文献中几乎没有记载内容,必须完全依靠考古发现来还原。这一创新性的尝试在国内外均无先例可循。节目组只能在考古证据的基础上,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构建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纪录片以苏秉琦提出的“满天星斗”理论和严文明的“重瓣花朵”格局为指导思想,通过一件件考古发现,逐步连贯起中华文明持续不断、绵延至今的历史线索。


“真”在《何以中国》立足严谨的考古研究上。 《何以中国》的脚本创作过程是整个策划阶段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内容的学术性和严谨性,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教授亲自担任总学术顾问,并对纪录片的大纲进行了逐字逐句的修订。在他的指导下,近百位考古、历史学者参与了脚本的撰写工作,这些学者来自全国各地,涵盖了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考古等领域。脚本的编写工作极其细致和翔实,总字数超过40万字,每一个考古遗址的叙事都由相关领域的专家亲自执笔。例如,大汶口至龙山时代的故事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编写,良渚的故事则由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者王宁远撰写。这样的安排不仅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还使得纪录片能够深入解读每一个重要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真”在创作团队持续学习的行动上。 为了准确呈现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干超团队在策划阶段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准备工作。团队成员通过深入学习考古报告、参与由专家组织的学术课程,逐步提升了他们在考古和历史方面的专业水平。干超提到,团队在疫情期间集中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了大量考古报告,甚至请来了北大专家为他们讲解考古学的细节,这些课程内容极其深奥,涉及陶器的类型、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关联等复杂知识。



二、存善:《何以中国》对中华文明的探寻永无止境


《何以中国》善待历史,对文明存敬畏之心。 干超团队拍摄了甘肃四角坪遗址、浙江井头山遗址二期等拍摄时尚处于发掘过程中且并未正式发布的考古遗址,不仅包括了考古现场的实地拍摄,还重新组合了许多散落在不同博物馆的文物,通过精细的布局,尽可能地还原它们在历史中的原始状态。特别是在凌家滩遗址的拍摄中,团队重现了07M23号墓中300余件玉器的随葬顺序,展示了墓葬的原始面貌,这种细致的复原工作在中国纪录片领域前所未有。



整个拍摄过程中,团队面临了诸多挑战,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如何安全、有效地完成全国各地的拍摄工作成为一大难题。为此,干超带领的核心团队选择了自驾的方式,带着设备和工作人员,辗转全国各地,每个考古点都由核心团队亲自拍摄,为了确保拍摄进度,团队每天都需要联络沟通不同的拍摄地点,并在拍摄场馆闭馆前完成拍摄,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资源高效完成了拍摄任务。


三、寻美:《何以中国》用创新和创意演绎鲜活的历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DeepTech深科技  ·  听听猴子用人话求爱!
8 年前
山西老乡俱乐部  ·  送 给 老 朋 友!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