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2024中国仲裁周郑州专场活动暨纪念《仲裁法》颁布三十周年——共促商事仲裁服务体系发展研讨会在郑州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简称“贸仲丝路中心”)、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律师协会主办,由郑州市律师协会、郑州仲裁委员会承办。
(研讨会现场)
河南省司法厅副厅长时志强,贸仲丝路中心副秘书长蒋红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部执行部长张安毅,郑州仲裁案件受理中心副主任柴青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开幕式由郑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李燕燕主持。
时志强副厅长在致辞中回顾了《仲裁法》颁布30年来中国仲裁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河南商事仲裁取得的成就,分析面临的挑战,提出仲裁对公正及时化解纠纷、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着力培育中部地区一流仲裁机构,更好发挥仲裁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中的积极作用。
(蒋红梅副秘书长致辞)
蒋红梅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贸仲始终以服务国家经贸发展为使命,以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丰富的仲裁实践,为中国仲裁立法和仲裁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她强调了高水平仲裁服务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期待未来与各方深化交流合作,汇聚优质法律资源,共筑多元化争议解决平台,为中国仲裁事业的繁荣发展与中原地区对外开放注入智慧动力与坚实保障。
(张安毅部长致辞)
张安毅部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基本情况、法律学科建设和发展历史。他表示,法学学科是学校三大主干学科之一,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拥有完善体系与丰富资源。仲裁制度优势显著,国家深化改革亦强调其重要性。此次会议旨在贯彻国家精神,促进仲裁事业发展。期待能够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汇聚学术和实务界的经验,共同谋划法学学科的未来发展与进步。
(柴青副主任致辞)
柴青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仲裁法》颁布30年来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仲裁在促进国内外经贸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她指出,郑州仲裁委员会作为地区代表,近年来发展迅速,为中原地区的仲裁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期待各方汇聚力量,总结历史经验并加强合作,探讨未来仲裁发展路径,共同推动商事仲裁事业的长远发展。
(李燕燕副会长主持会议)
(王瀚教授作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环节,贸仲仲裁员、西北政法大学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院长王瀚教授围绕“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实践的新动向与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的新机遇”作主旨演讲。王瀚教授指出,当今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多元化与全球化经济融合加深,涉外法律服务竞争力成为国家博弈焦点。他通过对比不同数据指标,清晰展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加速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以及当前面临的紧迫挑战,并对新时代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前瞻性和建设性的策略建议。
(马家昱副教授作主旨演讲)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河南省级政府法律顾问人才库成员马家昱以“郑州高质量发展契机中的外向型仲裁建设”为题,就郑州近年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取得的成就、高质量发展对仲裁制度的新要求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强化司法支持仲裁是优化法治和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他建议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外向型仲裁人才、选聘具有全球视野的仲裁员等方式,携手壮大仲裁辅助队伍,营造优良的法治营商环境来反哺中原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左至右:薛自坤处长、靳建丽教授、徐英军教授、丁亮庭长、赵莉教授、刘彤教授)
在“完善仲裁服务效能,促推仲裁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环节,郑州大学法学院靳建丽教授围绕“对仲裁案外人权利救济法律路径探讨——以虚假仲裁为视角”,分析了现行法律对案外人权利尤其是债权保护的不足,并对仲裁案外人的权利救济提出了完善建议。河南大学法学院徐英军教授就河南省仲裁机构内部纠错与外部协同的相互作用进行探讨,并就如何推动河南仲裁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丁亮介绍了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办理仲裁案件工作情况,并就司法审查促进提升仲裁公信力进行了分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赵莉教授介绍了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法律适用与选择规则,并就仲裁协议效力等国际商事仲裁领域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刘彤教授就商事仲裁裁决的社会效果与社会影响展开分享,并就如何共同推动商事仲裁法律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出建议。
(从左至右:薛自坤处长、王军权主任、吕洪波经理、吕祥恩副主任、陆希副主任、王晓曈女士)